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锦,是指广西壮族地区的民间本地织锦的统称,是以彩色丝线和棉线作为原料以通经断纬的方式交织而成手工艺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广西壮族人民日常生活占重要的地位,是壮族妇女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壮族妇女出嫁必备的嫁妆。其主要发源地为广西的靖西、宾阳、忻城等县。清乾隆年间,忻城县壮锦曾经被用作贡品晋献到皇宫中;壮锦是广西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在2006年壮锦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的四大名锦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体现着壮族人民丰富的的文化内涵和图腾崇拜、原生态气息,是壮族优秀文化代表之一。然而,在社会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推进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器制造业对民族产业的不断冲击,各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不断消退,各民族间的习俗差异性不断缩小、同质化日驱严重的过程中,壮锦已逐渐淡出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壮锦的传统手工艺也随之慢慢消失殆尽,如何传承和发展传统的壮族织绵成为了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壮族,旧称为“僮”,是中国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从先秦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壮族的名称多达20多种,很多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壮族先民对自己的称为。在新中国成立前写为“獞”;1949年后改“獞”为“僮”,1965年根据周恩来的提议,经国务院批准将“僮”改为“壮”。壮族有着非常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信仰以及民族崇拜。壮锦的产生得益于壮族人民的勤劳,具有多姿多彩的图案纹样,和浓艳粗犷的民族艺术特色风格,巧妙地反映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生态环境和本地文化的热爱和崇敬,表达了壮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讲述了壮族人民内心真诚的情感。论文主要以壮锦传统图形元素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分析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靖西、忻城、宾阳等地区壮锦现存的传统图案纹样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与其他三大名锦进行对比,以期望通过分析找出壮锦独有的特色,准确把握壮锦的特征,找出壮锦常见图形在现代装饰设计中创新设计和文化传承的应用设计方法。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对广西壮锦传统图形元素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概述了选题缘由、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的意义和预期结果、研究现状以及社区团体对壮锦的学习研究情况。第二部分是广西壮锦概述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壮族的概述,包括壮族的文化渊源、生态环境、文化特征;二是对壮锦的概述,包括壮锦的渊源、主要特点、生产方式和存在形式。第三部分是壮锦图形元素分析,分两个部分:一艺术特征,包括文化内涵、审美情趣;二是图形分析,包括构图形式、色彩的构成、传统纹样、伴生纹样。第四部分是壮锦与三大名锦的对比分析,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构图形式对比、色彩特征对比、纹样类型对比、工艺对比以及用料对比。第五部分是壮锦图案元素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部分,主要包括:现代设计中壮锦元素的运用现状,主要讲述壮锦图形在建筑装饰和包装设计上的应用情况;现代服饰设计中壮锦图形的应用两个部分。第六部分是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