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基于行为均衡理论模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ang89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舆论中,中国超常的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都是由于中国政府压低人民币币值获取的。自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盯住美元”的单一货币盯住制汇率制度起,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便认为这是导致其巨额贸易赤字、制造业衰退以及第二产业失业人数大增的根本原因。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到底是否已经达到了均衡状态?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呢?什么样的汇率正政策能够真正推动国内外经济发展?本文以均衡汇率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对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文献的学习,提炼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影响均衡汇率的基本经济要素,建立了基于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的改进模型。本文选择了从1980年以来的劳动生产率(PROD)、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贸易条件(TOT)作为人民币均衡汇率模型的解释变量。首先将各个变量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其次,对于改进的行为均衡理论模型(BEER)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等一系列实证分析,最终得出了与定性分析结果一致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方程。   通过对计量检验结果的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1980-2011年间,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起到正相关影响的变量有劳动生产率(PROD)和贸易条件(TOT),弹性系数分别为0.5493以及0.0783;对其起到负相关影响的变量主要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弹性系数为-0.5431。由此可见,劳动生产率对均衡汇率的影响最大,而贸易条件对其影响较低。   第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均衡汇率的运动轨迹在趋势上保持基本一致,均衡汇率一直引导着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实际有效汇率围绕着均衡汇率上下波动。二者最大的差异出现在1986年,实际有效汇率高于均衡汇率的幅度为14.86%,人民币币值被严重高估。   第三,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发现,从1980到1987年,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处于较大幅度的高估阶段;从1986到1993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明显回落,虽然依然处于高估状态,但高估幅度仅有9.05%;1994年到1996年间,由于受到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轨的影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开始出现低估的现象,低估幅度最高达到7.82%;在1997年与1998年,从币值被低估发展到了被高估的局面,这主要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2000年到2008年间,人民币一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从2009年开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均衡汇率水平基本趋于一致。   结合以上计量分析结果、中国的现有国情以及国外汇率政策的成败经验,本文针对人民币汇率政策最终给出以下建议:第一,合理控制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第二,审时度势的使用货币政策;第三,适度降低外贸依存度;第四,逐渐由藏汇于国转变为藏汇于民。
其他文献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生不喜欢数学课的现象频有发生.本文针对此类问题,结合近几年在教学中的体会,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课兴趣的四个方面入手,发动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体验到学
“科教兴国”是我国富国强民的根本战略,技术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创新涉及到了科学技术的各个重要领域,其规模之大是过去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它对现代工业企
企业职工思想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帮助职工解放思想、帮助职工树立信心、增强职工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职工道德水平、增强职工适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