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长棒的初步动物实验及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临床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c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应用新型生长棒的初步动物实验研究研究背景:早发性脊柱侧凸具有发病年龄早,畸形进展迅速等特点,保守治疗往往无效,外科治疗非常棘手。以生长棒为代表的非融合性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出现,其治疗的目标就是在控制畸形进展的同时,允许脊柱和胸廓继续生长,保障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发育。但其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需要多次手术调整的弊端仍然使该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目前脊柱外科临床中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生长棒技术,在矫正脊柱畸形的同时,尽量减少治疗带来的二次创伤,为临床治疗患儿的早发性脊柱侧凸提供更加理想的治疗技术。研究目的:观察新型生长棒系统在体内有效撑开、保留脊柱生长的能力,评估其对于椎间盘退变及椎体生长潜能的影响,探讨新型生长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12只健康中华小型猪(10周龄;体重8~12kg)进行实验。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只。新型生长棒组于T6-T7和L2-L3双侧分别植入两对椎弓根螺钉并连接新型生长棒;传统生长棒组于相同手术节段植入椎弓根螺钉并连接传统生长棒每隔4周进行一次生长棒撑开,观察12周。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评估生长棒的有效撑开和保留脊柱生长的能力。通过磁共振图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脊柱椎间盘和小关节突的退变程度。研究结果:传统生长棒组1只小型猪因伤口深部感染终止观察。其余所有11只动物均完成12周的观察,顺利进行了 3次生长棒的撑开。新型生长棒组撑开的手术时间平均为12.1±3.1min,手术切口平均为1.1±0.2cm,均明显低于传统生长棒组(P<0.001)。新型生长棒组一共平均撑开了 40.08mm(30.1-46.83mm),脊柱平均增长率为17.42%(13.77-21.67%);而传统生长棒组一共平均撑开了 43.62 mm(38.84-46.28mm),脊柱平均增长率为18.69%(15.97-20.03%)。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在椎体和椎间盘高度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脊柱CT横断面显示新型生长棒固定节段内外小关节突的关节间隙存在,未见明显退变。脊柱MRI显示新型生长棒固定节段内外的椎间盘信号正常,没有明显退变。而且,新型生长棒保留了脊柱的各向活动能力。研究结论:新型生长棒在动物体内能够安全有效的撑开,保留了脊柱纵向生长能力。而且相比较于传统生长棒,新型生长棒撑开的手术创伤更小。同时,新型生长棒良好的保留了脊柱的各向活动度,并不会导致脊柱的僵硬度有所增加。在调节脊柱生长的过程中,对椎间盘没有明显的损伤,不会引起椎间盘发生明显退变。第二部分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临床影像学研究研究背景:脊髓纵裂是一种罕见的闭合神经管先天性发育缺陷,常与先天性脊柱侧凸伴发。由于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患者潜在的高神经损伤风险,对于脊柱外科医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技术挑战。此外,该疾病的自然史目前尚不清楚,导致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亦不明了,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研究目的: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具有高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对于指导更加规范、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将十分有意义。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手术治疗的266例CS合并SCM患者。共有190名女性和76名男性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14.2岁(3-39岁)。每例患者接受了全脊柱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检查,以评估脊髓纵裂的分型和位置。根据Pang的脊髓纵裂分型,所有患者被分为SCM-Ⅰ型组和SCM-Ⅱ型组。收集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数据,探讨脊柱侧凸弯型,椎体和肋骨发育畸形和椎管内异常的发生率及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了 85例SCM-Ⅰ型脊髓纵裂的患者骨棘和神经系统功能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全脊柱CT和磁共振影像资料,判断骨棘的位置以及其相对于脊柱侧凸主弯顶椎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测量骨棘的长度、厚度。此外,在横断面MRI上测量侧弯凸凹侧两个半脊髓的直径大小。研究结果:SCM-Ⅰ 型组 104 例(39.1%),SCM-Ⅱ 型组 162 例(60.9%)。SCM 最常见于下胸椎和腰椎区域。Ⅰ型SCM纵隔的平均长度明显短于Ⅱ型SCM(分别外2.7节和5.2节)。SCM-Ⅰ型组组患者的脊柱后凸畸形发生率较高(22.1%)。单脊椎畸形仅为16.5%,多脊椎畸形为83.5%。对比发现,SCM-Ⅰ型组患者的椎体畸形复杂型更多(90.4%)、累计节段更广泛(5.1节)。此外,肥厚性椎板和球茎棘突的发生率也更高(29.7%),甚至形成“火山口”样畸形。肋骨异常发生在所有患者的发生率为62.8%,其中46.1%为复杂型畸形。其他并发的椎管内异常的总发生率为42.9%,最常见的类型是脊髓空洞症(30.5%)。SCM-I型中,无神经症状组(A组)52例(占61.2%),有神经症状组(B组)33例(占38.8%)。两组之间在一般资料、主弯Cobb角度大小和骨棘长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组中,骨棘相对于主弯顶椎的位置为:近端13例(25%),远端28例(53.8%),中央11例(21.2%);而B组的关系为:近端7例(21.2%),远端8例(24.2%),中央18例(54.5%)。两组之间骨棘的位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898,p = 0.004)。B组患者的脊柱后凸畸形比例相对较高(42.4%)。此外,两组之间的半脊髓直径(凹/凸)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98和0.87,p = 0.045)。研究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患者表现出更高的多脊椎畸形、肋骨畸形、椎管内异常发病率。特别是在SCM-Ⅰ型的患者中,表现出更多、更复杂的椎体发育异常,甚至形成“火山口”样畸形。进一步发现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患者,其骨棘的位置与神经功能损害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当骨棘位于脊柱侧凸顶椎区,尤其合并后凸畸形时,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的风险最大。同时,脊髓纵裂的不对称分裂也和神经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认识到骨棘和脊柱侧凸之间密切的临床相关性,对于具有神经功能高风险的患者具有早期诊断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课程是教育领域的核心内容,但是提及课程概念,众说纷纭,迄无定论,有目标说、计划论、过程观等。课程概念的差异背后隐含着截然不同的教育立场或教育理念。不管课程概念如何不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行业企业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这便要求各高校突破理论教学桎梏,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但目前师资薄弱、教材单一、实训方
在我国的图书馆馆藏日文版图书文献的书目,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的已有数种,其中由上海图书馆编的《上海图书馆馆藏旧版日文文献总目》,则有其鲜明的特色,,它对日本和中国的研究
<正>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图书馆伴随着我国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面向社会举办讲座。22年来,共举办讲座700多场,参加听讲的达65万人次。近5年来,每年参加听讲的均
构造了基于边界曲线的Coons曲面DEM;研究了Coons曲面DEM的传递误差,推导出不同边界曲线构成的Coons曲面DEM模型的传递误差;得到了Coons曲面DEM的传递误差大于双线性DEM的传递误差的结论,并分析了传递误差与格网点数目的关系。
对花部结构多样性的认识是探讨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的重要基础。花器官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的研究可以为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目前,花器官发生和发育研究发现的大量发育式
目的: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又被称为续断,在本研究中,主要探索中药川续断对脊髓损伤后大鼠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取实验用清洁级别SD成年大鼠54只,体重200—250g
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与经济发展一体化和多元化的趋势。这三大文化发展趋势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彼此融合,共同构成影响文化形态、文化格局及其演变的重
发动机舱内的各种油液对车辆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正确的检查润滑油、冷却液、风挡玻璃清洗液、制动液、动力转向液不仅能够延长车辆使用寿命,还可消除交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