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伊斯兰革命将现代伊朗历史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除了政治、文化的差异外,经济发展模式也完全不同。巴列维王朝主张全盘西化,在经济上体现为不计代价的工业化。在60、70年代,伊朗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也积累了大量问题,并最终成为推翻王朝的催化剂。伊斯兰革命后,新政权完全颠覆了王朝的一切政策,其实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早在巴列维时期,伊朗便已经出现提倡伊斯兰经济的知识分子,而革命的成功为建立伊斯兰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但是,理想与现实的较量由此开始。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第一,现代伊朗伊斯兰经济思想产生的根源、不同流派及实践。第二,伊斯兰革命后最初10年伊朗经济困境的形成,其中主要包括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因素、经济指导思想、主要经济政策及宏观经济表现;第三,两伊战后伊朗经济重建和改革不断深化。同上一阶段相比,此时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改革的因素,同时经济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许多改革政策陆续展开,宏观经济表现有所改善。但是,此时的伊朗经济仍然面临很多不利因素,其本身发展也存在不少缺陷,最终限制了经济改革的效果。第四,革命以来各产业部门的发展状况,包括农业、碳氢部门、第二产业(非石油制造业、采矿业及动力部门)及服务业。同革命前相比,伊朗产业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特别是逆动现象突出。第五,关于革命后伊朗经济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其中包括贫富差距、贫困问题及妇女经济地位的变化。
本文的主要观点包括:第一,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经济长期陷于困境的根源在于政府与政治。派系斗争一直是伊斯兰政权的主要特征,它导致该政府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意志,最终对理性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了强大的阻碍作用。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内向型的发展战略势必遭遇挫折。伊朗从革命后最初10年的谋求自给自足到自由化、市场化及对外开放的改革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第三,合理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而政府必须充分考虑一切现实因素以保证其实际效果。第四,经济公正必须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否则是釜底抽薪,同时经济发展也要顾及大多数人的利益。第五,两伊战后,伊朗的经济指导思想及发展模式逐渐与王朝时期日趋一致。
总之,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经济以倒退、停滞及后期的缓慢增长为主要特征,并伴之以剧烈波动。它不是一次很成功的现代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