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伟大艺术运动的兴起及艺术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形式语言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又往往具有世界性,但这种创造同时又扎根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土壤,因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多样正是依存与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中国八十年代雕塑,首先在形式语言层面上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雕塑家可以从这个角度进入,解决当时雕塑界存在的种种问题,因此形成了形式语言的革命。如果说80年代当代雕塑语言中更多表现的是关注形式、语言和媒介等,作品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和生存状态并没有发生深层次的联系,没有能够成为表达中国人内心思想、现实情感的艺术渠道,进入90年代中国雕塑走到了由形式语言为重心转变为以现代艺术的观念性为重心的时候,由审美走向文化,雕塑开始成为艺术家表现社会文化和社会意识的方式。雕塑的表现语言是雕塑自身所具备的特性,会随着时间的前进不断的丰富,但不论怎样演变雕塑语言本身是没有新旧、高低之分的,无论是具象、抽象,何种风格、主义只有更适合表现主题,适合所处时代、文化、环境和人们的思维情感的区别。而我们对雕塑语言的探讨和研究应回归到雕塑的本质乃至艺术的本体角度来审视。从对雕塑的理解和研究来看,对雕塑表现语言的分析和了解更是必要的环节。同时表现语言也是雕塑家手中得力的工具,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有的会明确的显现,有的会隐藏起来让人去发掘。对表现语言的了解和认识会对雕塑创作产生直接影响,雕塑的表现语言是雕塑创作中可以理性思考和面对的部分,带着这种理性去结合灵感来思考创作,从表现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审视衡量,会让雕塑创作更加完善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