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及聚乳酸—聚已内酯复合材料的合成与降解性能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fltoe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D, L-乳酸为原料,采用丙交酯开环聚合法制备了聚D, L-乳酸(PDLLA),用聚已内酯(PCL)对聚乳酸进行共混共聚改性,并对PDLLA均聚物及聚乳酸-聚已内酯(PLA-PCL)共混共聚物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的关键在于中间体丙交酯(DLLA)的制备及纯化。本文采用正交实验法系统地研究了丙交酯、聚乳酸的合成工艺中催化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丙交酯、聚乳酸的影响,得到了实验范围内丙交酯、聚乳酸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在催化剂(ZnO)浓度2.2%、脱水时间3h、脱水温度130℃及解聚温度240℃时,在缩短反应时间的同时制得了产率为31.1%丙交酯;在聚合温度170℃、聚合时间4h及催化剂浓度比0.06条件下可以制备分子量为11万的聚乳酸。利用差示扫描热分析(DSC)、核磁共振(1H-NMR)及红外(IR)等分析测试技术对DLLA和PDLLA的结构进行相关的测试和表征,并在生理盐水的环境中考查了PDLLA的降解性能,发现聚乳酸的降解速率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变慢。用已内酯单体及聚已内酯对聚乳酸进行了共聚和共混改性。共聚改性研究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的共聚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48h、催化剂用量0.8%,并用DSC、1H-NMR和IR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共混改性中通过电镜对直接共混与加了相容剂后共混进行比照,发现加了相容剂的共混物的共混效果好。两种复合材料均在NaOH环境中进行了降解实验,并与聚乳酸的NaOH环境降解进行了比照。发现无论是共混还是共聚复合材料的降解均慢于聚乳酸且随着聚已内酯含量的增加降解速率逐步变慢。
其他文献
通过系统描述码头混凝土裂缝的定义和类型,分析产生码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并对此提出控制措施,使码头混凝土裂缝的危害降到最低。
<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媒介不断进入课堂,形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珠心算APP(Abacus me
针对目前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存在的专业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联系不足、实践培养手段单一等问题,以测控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构建贯穿式实践课程体系等手段,提出了专业主干课程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疆哈密三道岭露天煤矿剥离爆破岩石粒度分布状态及其六个级别粒度测试结果,供设计参考借鉴。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数十年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当癌细胞浸润或侵犯邻近血管、神经、淋巴管、软组织、内脏和骨组织,患者在胸部、上肢、肩关节等
目的在细胞水平上鉴定多肽-2(Peptide-2)与阿尔茨海默病β-分泌酶(BACE1)结合的特异性。方法合成经过二硫键修饰的Peptide-2,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及流式细胞术鉴定P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