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汉族高功能孤独症谱系者面孔识别中本族效应的实验研究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i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者面孔识别的研究都较一致的证明了孤独症谱系障碍者对面孔存在一定的识别障碍,但孤独症谱系障碍者是否会在对不同民族进行面孔识别时存在“本族效应”?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探讨,但仍存争议,尚未达成一致。在过往的相关研究中,多是对高加索人、黄种人、或黑种人的面孔进行本、异族种族信息识别,或是采用二择一的迫选辨认法,或是使用学习—再认范式,对不同种族面孔进行识别,来检验孤独症谱系障碍者在面孔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对本族面孔识别的优势。本研究选取25名(实验一)、27名(实验二)4-8岁汉族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者为研究被试,分别以汉族和哈萨克族、蒙古族面孔作为实验中本族和异族面孔材料,采用行为和眼动的研究技术,设计了两个单因素被试内实验,探讨4-8岁汉族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者是否在同种族不同民族的面孔识别中存在“本族效应”;同时进一步探究他们在对不同民族面孔识别过程中的眼动模式。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4-8岁汉族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者对不同民族的面孔进行加工时,行为上出现了“本族效应”,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者仍具有面孔经验的跨种族分化的敏感性,能够正常加工面孔的民族信息。2.4-8岁汉族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者在进行面孔加工时,眼动指标上,与正常东方发展者一样,都倾向于注视最佳、最经济的鼻子区域,而在提取再认阶段中,对鼻子区域注视时间出现了“本族效应”,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有限的面孔经验中,他们已经发展成为本民族面孔的“专家”。3.4-8岁汉族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者对三种民族面孔进行加工时,采用多嘴巴、多鼻子、少眼睛的注视模式;对左侧视野偏好的缺失可能是孤独症谱系障碍者在提取再认非本民族面孔主要的缺陷。
其他文献
通过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高水平男子篮球队运动员身体基本情况、基本体能、专项体能进行分析建立体能评价体系,客观、定量的评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高水平男子篮球队运动员体能
词块是自然语言中兼具句子特征和词汇特征的语言结构(包括半固定或固定短语),并以整体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及语用学的发展及应用,词块日益受到国内外语
学位
从注意力的角度研究阅读障碍的成因是当前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以阅读障碍儿童(以下简称为DD),生理年龄匹配组儿童(以下简称为CD)、阅读水平匹配组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学好数学,能够应用于生活中的各方面,有益于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而初中数学是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主要从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