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96年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以来,公开市场操作作为调节货币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手段,为我国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随着美元的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渐增大,大量外资流入我国,我国外汇储备额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止到2009年12月,外汇储备额已经达到23991.52亿美元。自此,公开市场业务逐渐变成我国货币当局对冲外汇占款,减少金融机构流动性的主要手段,为熨平经济的波动、调节市场流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学术界对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研究的文章逐渐增多,但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得出的结论有比较大的差异。本文借鉴了相关学者的研究,对1996以来我国公开市场业务开展情况和外汇冲销效果作了一个比较细致的梳理和研究,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指出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过于依赖中央银行票据,对外汇冲销的作用有限。在分析我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外汇冲销效果不佳的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对外汇冲销和公开市场业务的相关理论作了一个梳理,对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作了一个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我国1996年至2008年这13年的公开市场业务进行外汇冲销作了一个比较深入的、分阶段的研究,总体来看分为三个阶段,1996-1998年是我国尝试使用公开市场业务阶段;1999-2002年是公开市场业务开始成为外汇冲销的手段阶段;2003-2008年是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外汇冲销的主要手段阶段。特别是对第二、三个阶段我国外汇冲销效果做了一个分析,得出结论:我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给量有一定的作用,但进行外汇冲销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平均年度外汇冲销率只有43.7%。本文接着分析了我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外汇冲销效果不佳的原因,指出外汇冲销压力过大、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外汇冲销的缺陷和我国公开市场业务过于依赖中央银行票据是主要的原因。最后,本文提出加大外汇冲销力度的相关建议和个人看法,认为我国应进行汇率制度的改革、加强公开市场业务与其他外汇冲销手段的配合以及建立以国债为主要工具的多元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