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共“精兵简政”政策历史经验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alzm9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的“精兵简政”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采取的“十大政策”之一,也是抗日民主政府的重要工作原则之一,它的实施减轻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负担,进一步密切了党同群众的关系,清除了官僚主义的病源,提高了边区政府的行政效能,为抗日根据地度过严重的困难时期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再次回顾、深入研究这段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为基础,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力争做到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统一。通过搜集与整理现有史料,对“精兵简政”的提出、“精兵简政”的实施过程及采取的方法步骤、“精兵简政”的主要成绩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这一政策在抗战时期成功贯彻的基本经验,为我国今天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与人员的精简提供有益的借鉴。论文主体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了“精兵简政”政策的提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精兵简政”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精兵简政”政策提出前的探索与“精兵简政”政策的正式提出及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精兵简政”政策的实施。首先,总结概括了在“精兵简政”政策实施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及时发出文件或发表社论,对精简工作进行指导的情况。然后,分别以陕甘宁边区、晋冀鲁豫边区等根据地为例,探讨了“精兵简政”在抗日根据地的具体实施过程。第三部分主要从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个方面,对“精兵简政”的主要成绩进行总结。第四部分主要是在前三部分论述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抗战时期“精兵简政”政策成功实施的历史经验,以有助于对我国现阶段政府机构改革中的“精兵简政”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与更有益的探索。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交流的手段,而交流的繁荣又能促进外语教育的发展。随着近代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中、日两国于1871年签订了《日清修好条约》与《通商章程》,从此交往进入新的高潮期,中国人对
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召开2007年8月2日至3日,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在安徽合肥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信息系统中包含了海量的公路交通信息[1],通过收费数据挖掘得到长时间断面交通量的算法已经实现,但是针对短时间粒度的断面交通量算法尚属空白。而短时间粒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数据”,仲量联行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去使用数据,尤其是针对需要在工作中使用到大数据的专业人员,同时也基于整个市场全方位的收集数据
目的:分析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联合应用利多卡因与丙泊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
“新县制”是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县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力图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为长期抗战做准备,二是怎样对基层实施有效的统治,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后一个问题。本文主要对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