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刻,中国的可持续高速发展要靠“中国创造”,而不是“中国制造”,而要实现“中国创造”的关键是巨量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使命的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绩效因此备受关注,并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社会,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竞争优势和综合国力的世界水平;对家庭,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学生发展的未来选择、未来的生存空间和人生价值;对学校,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其社会地位,进而影响着学校发展中一切要素的良性运行。因此,各个国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开展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从而推动大学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绩效是大学教育质量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本科人才培养一方面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另一方面又是培养学生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追求理想、培养学术兴趣的黄金阶段。世界上一些国家都开始把建设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提上了政府的工作日程,将其作为其基本功能而有别于一般纯粹的研究机构,并以强大的科学研究为后盾,教学方式是基于项目的研究型教学而有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研究在绩效评估理论的指导下,基于现有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绩效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围绕研究型大学特征及其本科生培养的目标,设计和构建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绩效指标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分析已有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本科人才培养不像企业具有利润这样明确而且可量化、可操作化的评价指标,另一方面我国研究型大学把自身的真正价值限定在科研方面,高深的研究和本科教育存在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上,前者是愉悦、成名和奖励之源,而后者却只是用来维持大学的存在,使得统一、严密的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绩效指标体系难以形成。因此,本研究首先需要通过文献研究法罗列出近些年来国内外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还需要确定对已有人才培养评价指标进行取舍的标准和依据。本研究的取舍标准和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本科人才培养绩效评价的结构体系,二是研究型大学的职能特点及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依据这两个方面制定出明确的指标选取标准。基于本研究的任务,围绕研究型大学特征及其本科生培养的目标,设计和构建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绩效指标体系。第二,将初步提出的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绩效指标体系制定成调查问卷,在上海交通大学进行抽样调查,运用SPSS软件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分辨力分析等量表分析,对初步构建的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和修正,得到较为完善的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绩效指标体系。项目分析是评估数据整体的质量,数据总体质量高,为进一步进行信度分析和分辨力分析打下基础;信度分析解决的是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绩效指标的可靠性和一致性问题,如果一个量表的信度越高,代表量表越稳定,越能够一致地反映上一级指标。根据统计学者的研究理论,如果信度Cronbachα系数在0.75以上,表示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如果研究者编制的量表的信度Cronbachα系数小于0.60表示没有较高的信度,应该重新修订量表中项目指标。分辨力分析将指标总分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得分前25%者为高分组,得分后25%者为低分组,并计算出这两部分人在每一条陈述上分辨力系数,分辨力系数越高,则表示该条目能鉴别不同被试的反应程度明显,予以保留,而分辨力系数出现负数值,则表示该条目不能鉴别不同被试的反应程度,应予剔除。第三、经过运用SPSS软件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分辨力分析等量表分析之后,本研究继续使用SPSS软件研究性别、年龄、学历、学科、职业、职称等不同因素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绩效指标体系的不同的评价,根据不同因素对于同一指标的显著性差异来分析,根据统计学的研究理论,如果显著性系数小于0.05,则表示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依此研究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评价,从而获取信息,并尝试尽可能客观地解释原因,供有关部门参考而凸显研究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所致力的研究结果一方面是在绩效评估的研究理论指导下,基于现有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绩效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围绕研究型大学特征及其本科生培养的目标,设计和构建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绩效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进行指标体系的初步应用,并对选取何种方法应用该指标体系进行实践提出展望,提出运用模糊评价法结合《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绩效指标体系》对我国研究型大学进行本科人才培养评价。并通过对该指标体系的运用,使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评价标准进一步细化和可操作化,同时也提供有关实践操作中所运用工具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