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站域空间复合开发设计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eiw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各大城市纷纷投入到了轨道交通建设的热潮之中,与此同时,城市空间容量的需求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如何利用轨道交通建设推进城市定向、有序发展,带动沿线土地更新改造和空间资源高效化利用对于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以“哈尔滨轨道交通建设”为选题背景,针对轨道交通换乘站站域空间复合开发设计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大量研究了相关理论与国内外成功案例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站域地区的资料收集整理及实地调研分析,提出了针对哈尔滨轨道交通换乘站站域空间复合开发设计的相关策略。  论文首先界定了研究范围,选取了距车站半径200米范围作为重要影响区以及200-500米范围作为步行合理区,明确了复合开发的概念,并通过对国内外轨道交通站域空间复合开发相关案例的分析研究,总结了成功经验,为哈尔滨轨道交通换乘站站域空间复合开发提供经验借鉴;其次,论文通过对规划的哈尔滨轨道交通换乘站的城市地理区位、站域土地利用、交通组织概况、站域空间开发情况等方面的调研分析,归纳总结出各换乘站站域的基础情况,并由此提出换乘站站域地区功能类型——公共设施型、交通枢纽型和居住社区型;再次,通过对站域地区基础情况的分析研究,结合相关研究经验,从站域地区土地的复合开发、交通方式的组织布局、站域空间复合化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哈尔滨轨道交通换乘站空间特点的设计策略;最后选取哈尔滨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典型站点——博物馆站作为实例研究,对其空间复合开发进行概念性规划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构想,验证了前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高速城镇化时期,城镇群成为发展的空间单元。在此背景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必须突破传统的由内而外的研究思路,建立区域观,以由外而内的视角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快速扩张。随着这个过程的逐渐深入,城市可发展空间逐渐缩小,城市发展方式将不可避免地由扩张式发展转为存量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为达到短期经济
学位
我国自1980年代城市建设大潮后,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变迁,人们居住、消费观念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巨大变化,城市1980年代居住区日渐衰败,产生了很多问题。但是,1980年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加剧,世界各大城市投身致力于减少大气温室气体的的队伍中来。国外发达国家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城市的研究和实践中处于领先地位,国内紧随其后,在低
居住,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居住空间的舒适性是人类生活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影响居住空间品质的各因素中,声环境质量为其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然而,在城市生活极度混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各个国家的建筑师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它不但是建筑界艺术的荟萃,也向我们展示了全球建筑界有关建筑发展的最新创意,而建筑
体验经济下休闲度假时代的来临,推动了我国高档度假型酒店的发展。作为高端商业建筑的一种,其大规模的经济投资要求在满足空间需求的同时,实现酒店运营的经济效益,并且对社会
食堂是大学校园规划的重点之一,但近年来对大学食堂的研究多集中在建筑设计方面,对郊区型大学特点重视不够,对食堂规模、布局、业态的系统性研究较少。大数据技术为时空间行为研
中国传统建筑是延续了三千余年的一种传统工程技术,同时又是一个富有特色的环境空间艺术体系,是中国灿烂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系统的学习、挖掘出传统建筑的精华,在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