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氏跳小蜂生殖策略及对扶桑绵粉蚧寄生效能的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idawei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半翅目:粉蚧科)于2008年在广东首先发现,之后陆续在我国10个省(自治区)的局部地区有发生报道,是近年来我国为害大田作物和园林植物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膜翅目:跳小蜂科)2008年在印度首次发现,是扶桑绵粉蚧的优势种寄生蜂,2010年被记录为中国分布新纪录种。本文观察了班氏跳小蜂雌雄性的生殖系统结构及其交配、寄生行为;研究了班氏跳小蜂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力,及其对扶桑绵粉蚧龄期的选择等生殖策略;确定了班氏跳小蜂寄生的最佳蜂蚧比,应用马铃薯饲养班氏跳小蜂,评价了班氏跳小蜂的寄生效能等。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班氏跳小蜂雌性内生殖系统包括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和受精囊等;外生殖器由产卵鞘、产卵针和产卵瓣组成。雄性内生殖系统包括1对睾丸,1对输精管,1对贮精囊,1根射精管等组成;外生殖器由阳基和阳茎等组成。班氏跳小蜂的交配过程分为准备阶段、交配阶段、结束阶段;寄生过程则分为寄主寻找与定位,寄主检查,穿刺与产卵,清扫梳理。2.班氏跳小蜂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两性生殖可产生雌性和雄性后代,孤雌生殖则只产生雄性后代。对班氏跳小蜂雄蜂授精力的研究表明,雄蜂在羽化后即可与雌蜂交配,48h内平均授精雌蜂数(交配后能繁育出雌性后代的雌蜂数)15头,48h后只有少数雌蜂能被交配授精并产生雌性后代,在96h之后,在雌蜂所产出的后代中未见有雌性个体。交配次数对班氏跳小蜂雄蜂授精力有明显影响,首次授精力最高,在15次交配后,雄蜂的授精力大大减弱。班氏跳小蜂雌蜂有1对卵巢,各卵巢有3根卵巢管,每条卵巢管的怀卵量不同,为1-5粒。在雌蜂0日龄(刚羽化)时,卵巢中只有少量成熟卵,而随着雌蜂日龄的增长,其怀卵量不断增加,到5日龄时怀卵量达到最高为12粒,且逐日最高产卵量为17粒。产卵期约为23天。3.班氏跳小蜂嗜好寄生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其次是2龄若虫,不寄生1龄若虫。寄生3龄若虫羽化的后代的雌雄性比、发育历期及后代个体大小均大于寄生其它龄期的,且差异显著。4.当蜂蚧比为2:50时,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率最高。试验使用马铃薯苗在室内人工大量繁育扶桑绵粉蚧,进而繁殖班氏跳小蜂。马铃薯苗易培养,扶桑绵粉蚧能够很好地在马铃薯苗上生长发育。5.通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表明:在对照区,扶桑绵粉蚧第2、3代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44.02和43.40。在释放班氏跳小蜂后,扶桑绵粉蚧第2、3代种群趋势指数与对照相比有明显降低,分别释放20、40、60和100头班氏跳小蜂后,扶桑绵粉蚧第2、3代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6.64和13.78,16.56和11.98,10.04和6.04,11.25和7.45;而干扰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35%和31%,29%和27%,24%和13%,25%和21%,控制效果明显;寄生作用因子的控制指数(EIPC)分别为2.42和4.02,2.57和3.96,3.06和8.59,2.88和5.16,均大于捕食及其它的控制指数,说明寄生作用是重要的作用因子。试验可知,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具有显著的控制效能。
其他文献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结构设计是重要的部分,其对建筑工程后续施工的开展和工程整体性能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其结构设计水平的好坏决定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这就需要做好对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道路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中随着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公路的重视与关注,我国现阶段公路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公路软土地基的施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属鳞翅目(Lepidoptera)菜蛾科(Plutella),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对十字花科蔬菜危害严重。目前,国内外防治小菜蛾仍然以使用化学农药为主。但是,由于小菜蛾
陈瑞芳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预防保健学科带头人,在亚健康的中医调理方面学验俱丰,文章重点阐述对陈瑞芳教授在亚健康人群中医调理方面学术思想的研究,从事亚健康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