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著名的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坚持关注那些处于社会边缘地带的非裔美国青年的成长经历。她植根于美国黑人独特的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之中,创作出了大量作品。而这些作品主要探讨了黑人的命运与精神,鞭笞种族主义的罪恶,歌颂黑人不朽的历史与文化。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展现了一个脆弱的黑人女孩在白人审美标准的巨大影响下迷失于自我梦想的故事。梦想中,她拥有一双最蓝的眼睛。她的第二部小说《秀拉》中的主人公秀拉在白人统治的社会中对自己的黑人社区采取了一种完全抵制的态度,最终成为社区的替罪羊。《所罗门之歌》是莫里森的第三部小说,也是唯一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这部小说聚焦于奶娃的成长和觉醒,他从早期疏离、孤立于自己的家庭和黑人社区,到在“引路人”的指引下开始他的南下之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走向成熟。莫里森在该小说的创作中沿袭了传统成长小说的模式,成长小说的典型特征在作品中都能遇到,如:男性主人公,“引路人”,旅行,仪式,等等。成长是人们生活的必经阶段,同时,它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文学主题,蕴含着深刻而普遍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文学类型,成长小说主要探讨主人公的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包括身体与心理上的成熟。如何在白人文化统治下的被边缘化的黑人社区健康而全面的成长成为非裔美国青年不得不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篇论文将这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作为非裔美国青年的成长三部曲进行研究,并将其置于西方成长小说的框架之下进行考察。通过对三位主人公不同的成长经历的分析和对成长小说中部分概念的借用,这篇论文加深了对非裔美国青年成长的理解:从派特拉对白人文化的盲从,到秀拉对黑人文化和社区的粗鲁抵制,最后到奶娃对黑人历史与非洲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从派特拉和秀拉的身份丢失到奶娃的最终成熟。此外,这篇论文也体现了莫里森在成长三部曲中对非裔美国青年成长的探索与其成长意识的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