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不同危险因素及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来源 :桂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l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等血管血流速度及内中膜厚度(IM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mer)等指标与腔隙性脑梗死(LCI)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依据头颅CT及MRI扫描显示病灶部位及数目,120例LCI患者分为单侧单发腔梗组(SLI组,n=43)、单侧多发腔梗组(UMLI组,n=38)、双侧侧多发腔梗组(BMLI组,n=39),与60例正常人对照组对比分析。采用颈部动脉超声检查(CDF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别检测颅内外血管壁厚度及血流速度情况,同时检测、比较各组别血清HCY、D-D、FIB、UA及血脂等指标水平差异。结果:(1)颈部血管彩超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明显增高(P<0.05);(2)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腔隙性脑梗死组大脑中动脉(MCA)轻度狭窄及局部血流速度增快的比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3)各组别间尿素氮BUN、尿酸UA、血脂中LDLc、TG、CHO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CY、FIB、D-D与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性,三项检测指标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可能与动脉硬化、主要血管供应血流改变相关,HCY、D-D、FIB均为腔隙性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可为腔隙性脑梗死疾病诊断及评估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对于语文这门文字性学科而言,想要学好语文,就需要对语文童话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有所了解,而童话是儿童文学,它是针对儿童心理及儿童情感构建的文本,可以吸引儿童的兴趣,从而与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变异淋巴细胞形态学改变特点与恢复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2020年1月18日至3月15日,
第一部分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早期宫颈癌血管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早期宫颈癌血管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宫颈癌Ⅰa~Ⅱa期患者(宫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即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作为一种正常菌群常定植于健康人的鼻咽部、胃肠道及生殖道,但细菌可以通过产道引起新生儿如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