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风促通灸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睡眠改善情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探讨中风促通灸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出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针灸科常规治疗以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对症治疗,控制基础疾病、防治并发症,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风促通灸治疗。每周治疗5次,每天1次,周六、周日休息,治疗4周,10次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3个月后随访。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卒中量表(NIH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睡眠改善情况、心理状况的差异,3个月后随访,对睡眠障碍的预后及复发率进行评估,用统计软件SPSS21.0将临床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抑郁量表24项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NIHSS量表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发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评分及PSQI总分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日间功能障碍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睡眠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A、HAMD-24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焦虑情绪改善程度上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56.67%,在抑郁情绪改善程度上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睡眠障碍预后随访及复发率分析:治疗组3个月后随访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复发率分别为6.67%和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无不安全事件发生,部分患者因药物因素出现头痛、恶心、嗜睡等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为16.67%(P<0.05),中风促通灸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1.中风促通灸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增加总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减轻睡眠障碍、减少服用催眠药物、改善焦虑、抑郁情绪,较针刺对照组有明显优势。2.中风促通灸预后良好、复发率低,临床安全性高,应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