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前人对黄河流域古文化和第四纪古气候研究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在仰韶村遗址区内,分别挖掘一个包含人类文化遗存和一个未受古人类扰动影响的土壤剖面,分别简称为文化剖面和自然剖面。对两者土壤样品进行粒度、磁化率、色度和孢粉分析,并对文化剖面样品进行了植硅体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粒度等各气候指标都能一定程度上科学地反映古气候变化,但仅根据某一种气候替代指标推导气候结果是片面的,只有综合考虑多项气候替代指标,才能够准确合理地重建气候的变化过程。同时发现,磁化率等气候代用指标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人类活动留下的影响,尤其是磁化率出现异常高值,能敏感地记录下古人类活动如用火造成的影响,植硅体的特征组合可有效地反映出古人类农业生产和饮食生活内容。两剖面各指标数据相比之下,自然剖面样品的分析结果,能更加准确详细地揭示全新世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三阶段,早期增温,中期暖湿,晚期干冷。文化剖面样品的分析结果,突显了人类活动信息,可判断当时存在高强度用火、大规模燃烧行为,农作物为粟、黍和水稻。将两剖面按时空对应比较,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仰韶文化兴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化诞生繁荣于气候相对暖湿的条件下,而衰落消亡于气候相对干冷的条件下。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程度取决于环境恶化的程度和速度以及人类抵御恶劣自然条件的能力。当环境变化较弱或速度缓慢时,人类有时间和能力去抵抗和适应这种变化,促进人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当环境恶化的速度和强度超过人类抵御能力的时候,人类来不及适应这种变化,就不得不迁徙它处寻找新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源,导致原有文化的衰落或消亡。此外,本文初步探讨建立了定性定量化的土壤文化遗产功能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在已有的保护规划图基础上,对仰韶村文化遗址区进行了该功能评价,大致划分为五个等级范围,每一个等级具有相应程度的保护力度和科研价值,为实际保护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