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睡前热水泡脚是中国传统的卫生保健方法,既解除疲劳,又利于睡眠,同时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强身健体。在足浴水中加入中药,更可利用皮肤对中药的吸收和药物对足部经络穴位的刺激来达到治疗作用。中药泡脚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可以避免中药内服时的不良口感和对消化道的刺激以及其他的一些副作用,所以长期以来深受医生和患者的推崇。
但是医生告诫,中药泡脚虽然有诸般好处,但并非人人适宜。
首先,热水泡脚本身就是一个热性的刺激,对虚寒体质的人是有好处的,对平和体质的人也有帮助,但对于热性体质的人来说就弊大于利了。
小儿为“纯阳之体”,所以对于青少年和婴幼儿,不主张用热水长时间泡脚。而泡脚的中药,大多选用温热类的药材,这就更不适合热性体质的人了。近阶段,我们就遇到了好几例由于中药泡脚而导致各种“上火”症状的患者,比如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和盗汗,等等。
中药泡脚对各种因受寒和瘀血造成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比如:手足冷、畏寒、关节痛、痛经、慢性腹痛腹泻等。对于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老年人常见的病,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病痛;用得不好,则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一些意外发生。
中医认为糖尿病多与“阴虚燥热”有关,一般不需要中药泡脚。但为了对“糖尿病足”进行早期治疗,或进行预防,可以用中药泡脚。泡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水温不能过烫、泡脚时间不能过长;第二是选择药性温和的活血类药物,避免使用对皮肤刺激较强的药物;第三是足浴液一定要过滤干净,不能有药渣残留,以免皮肤受伤。
对于脑血管意外(中风)的患者,中药泡脚可以改善循环,促进功能恢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患者大多年龄偏大,加上神经系统的病变而导致感觉迟钝,泡脚时要避免烫伤。家属或护理人员一定要试好水温后再让病人浸泡。
另外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太饱太饿时都不宜泡脚;老人泡脚时间不宜过长;血压偏低者泡脚时间宜短;孕妇禁用活血类药物泡脚。
(作者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程守勤 整理)(编辑 林妙)
但是医生告诫,中药泡脚虽然有诸般好处,但并非人人适宜。
首先,热水泡脚本身就是一个热性的刺激,对虚寒体质的人是有好处的,对平和体质的人也有帮助,但对于热性体质的人来说就弊大于利了。
小儿为“纯阳之体”,所以对于青少年和婴幼儿,不主张用热水长时间泡脚。而泡脚的中药,大多选用温热类的药材,这就更不适合热性体质的人了。近阶段,我们就遇到了好几例由于中药泡脚而导致各种“上火”症状的患者,比如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和盗汗,等等。
中药泡脚对各种因受寒和瘀血造成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比如:手足冷、畏寒、关节痛、痛经、慢性腹痛腹泻等。对于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老年人常见的病,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病痛;用得不好,则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一些意外发生。
中医认为糖尿病多与“阴虚燥热”有关,一般不需要中药泡脚。但为了对“糖尿病足”进行早期治疗,或进行预防,可以用中药泡脚。泡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水温不能过烫、泡脚时间不能过长;第二是选择药性温和的活血类药物,避免使用对皮肤刺激较强的药物;第三是足浴液一定要过滤干净,不能有药渣残留,以免皮肤受伤。
对于脑血管意外(中风)的患者,中药泡脚可以改善循环,促进功能恢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患者大多年龄偏大,加上神经系统的病变而导致感觉迟钝,泡脚时要避免烫伤。家属或护理人员一定要试好水温后再让病人浸泡。
另外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太饱太饿时都不宜泡脚;老人泡脚时间不宜过长;血压偏低者泡脚时间宜短;孕妇禁用活血类药物泡脚。
(作者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程守勤 整理)(编辑 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