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对跨国界河流湖泊污染防治力度。兴凯湖作为中俄界湖,是中国陆地边境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小兴凯湖与大兴凯湖仅一堤之隔,与大兴凯湖具有水力联系,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其水环境状况亟需进行有效的监测。本研究在小兴凯湖按照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的不同选择了12个典型的采样点,分别于2011年5月、6月、7月、8月和9月进行采样工作,对所采集的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采集的水样进行理化指标分析。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讨论了浮游植物与理化因子及营养盐之间的相关性,为兴凯湖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参考性的科学依据。对小兴凯湖调查期间,共鉴定出包括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甲藻门、隐藻门、裸藻门和金藻门在内的浮游植物7门121种及变种,其中硅藻门种数最多53种,绿藻门32种,蓝藻门27种,其他门9种。在浮游植物种数的时间分布上,7月最多,为82种;9月最少,为56种。空间分布以与大兴凯湖有水交换的新开流(1#)种数最多,为64种,农田附近(10#)最少,为41种。共发现优势种16种,6月份浮游植物优势种最少,但优势度明显,9月份优势种最多,优势度较低。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组成全年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主。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存在差异。从时间上看,丰度和生物量均以7月份最高,丰度最低为9月份,生物量最低为6月份。从空间来看,与大兴凯湖有水交换的闸口(7#)的丰度和生物量均为最高,而湖中心(3#)丰度最低,受人为扰动的居民区附近(11#)生物量最低,有水交换的区域丰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其它区域。调查发现,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的时空差异特征明显。Shannon-Wiener指数(H’)变化范围在2.64-4.64之间,Margalef指数(d)变化范围在1.46-5.17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范围在0.35-0.86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均以5月最高,9月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以9月最高,7月最低;未受扰动湖区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湖区,小兴凯湖总体为中-富营养型。对小兴凯湖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小兴凯湖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与叶绿素a、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TN、TP、可溶性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小兴凯湖环境因子时空分布差异性显著。各月份浮游植物生长与各个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同。从环境理化因子来看,浮游植物的生长主要受叶绿素a、水深和透明度的影响。在时间变化上,TN值6月份最高,7月份最低;TP值8月份最高,5月份最低;Fe2+值8月份最高,7月份最低;Fe3+值9月份最高,7月份最低。在空间分布上,TN值在水流较快的入水口(8#)最高,在环境相对封闭的西泡子(12#)最低;TP值在与大兴凯湖有水交换的新开流(1#)最高,入水口(8#)最低;Fe2+值在养鱼场附近(6#)最高,湿地植物较多的西泡子(12#)最低;Fe3+值在灌渠口(9#)最高,入水口(8#)最低。小兴凯湖全年N/P平均值为10.98,低于16:1,而各采样点N/P平均值为9.71,也低于16:1。小兴凯湖全年总体存在N限制,具有固氮能力的固氮鱼腥藻成为主要优势种。小兴凯湖全年浮游植物生物量和丰度与TN和TP相关性不显著,各月份浮游植物生物量和丰度与Fe2+、Fe3+相关性有所差异。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可溶性铁(Fe3+、Fe2+)影响显著,浮游植物的生长与铁离子的含量和存在形式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