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在社会各领域迅速开展。随着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利用的政策支持与引领,文物与博物馆事业、文化遗产旅游、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等相关行业顺势崛起。在此背景下,探讨我国文化遗产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可行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遗产硕士专业学位是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文化遗产专业人才为目标的硕士学位。我国的文化遗产学科起源于古代的“金石学”“书画学”;近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文物学”;2000年以来,随着西方“文化遗产”及其理论体系的传入,“文化遗产学”逐渐代替“文物学”成为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关于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的讨论深入而广泛,其学科建制化进程依旧缓慢,尤其在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通过资料收集、数据检索以及对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的统计分析,本文梳理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文化遗产学科建制化现状——文化遗产学科至今未能纳入我国的学科目录,并且长久以来在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在相关二级学科下开设文化遗产研究方向是文化遗产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这一现状导致文化遗产领域高层次人才供给无法实现常规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文化遗产及其相关领域发展受阻。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对文化遗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巨大。这一现象首先反映在文化遗产行业发展领域——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开发现状及问题对文化遗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及新的要求。其次,在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的检索发现,文化遗产研究方向在文化相关研究方向中开设总数排名位于前列、开设高校数量最多,这一现状反映出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是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推进文化遗产硕士专业学位建设是加快我国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措施。另外,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健全高等教育体系对文化遗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及其专业学位建设同样需求迫切,文化遗产硕士专业学位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推进其设置具有充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文最后根据文化遗产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要求,从文化遗产行业前景与人才缺口、学科理论基础与人才培养基础、专业学位设置政策三个方面论证了该学位成功设置的可行性;此外,政府、学界与业界应共同努力解决文化遗产硕士专业学位与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的交叉与冲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职业资格评价体系,以保证文化遗产硕士专业学位的成功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