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公山位于河南省南部,是大别山西端的一个著名主峰,因形状似雄鸡挺立而得名。鸡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植被资源十分丰富,大型真菌种类繁多。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对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的生境特点、资源、演替过程做了重点研究,并探讨了该区植被类型与大型真菌群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真菌学调查方法、显微特征分类方法和化学试剂反应鉴定。 在真菌分类上,采用Hawksworth和G.C.Ainsworth等(1983年)的分类系统,真菌中文名主要引用科学出版社出版《真菌名词及名称》和《中国真菌总汇》中使用的中文名;对采集到的2062份大型真菌初步整理鉴定出包括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共43科、103属、302种。其中本区新记录11种。 研究表明:本区的大型真菌在垂直分布上,种的丰度、多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都以海拔300~650m分布最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或降低,各多样性指标呈递减趋势,季节分布上以7~8月份是大型真菌物种分布最丰富的月份,随着温度的下降和雨量的减少,种的丰度也明显下降;种群的组成和分布与植被类型及林中小生境、土壤类型等也有一定相关性。该区有200余种具经济价值的大型真菌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在食用、药用造林等方面有重大的利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