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将生态足迹、水足迹和碳足迹整合形成足迹家族,并以足迹家族各成员的一维和二维模型为基础构建三维足迹家族模型,分别对安徽省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化石能源等方面的足迹和资源承载力现状进行分析;利用熵权法确定各类足迹深度的权重,进而计算安徽省不同资源的足迹深度,同时和资源环境压力指数模型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通过LMDI模型和Tapio弹性脱钩模型分别对足迹家族各成员进行因素分解和脱钩分析,以期为安徽省资源的消费结构和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将生态足迹、水足迹和碳足迹整合形成足迹家族,针对生态足迹的不足进行改进,并对安徽省足迹家族各成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6年安徽省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化石能源均一直处于赤字状态,这表明安徽省人与资源关系紧张,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耕地占生态足迹的80%左右,其余依次为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生态承载力主要由耕地和建设用地构成,总体结构较稳定。水足迹总体先增加后下降,自给率达到98%以上;水资源承载力先下降后上升,地表水和降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碳足迹持续增长,碳承载力一直下降;能源消费中以平均占比81.15%的煤炭居最高,天然气和汽油占比逐渐增大,这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能源消费结构出现转变。(2)将三维足迹家族模型计算结果和资源环境压力指数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水域和建设用地仅占用流量资本,耕地、林地和草地则分别不同程度的对存量资本进行占用,其中草地占用最为严重。安徽省的生态足迹和水足迹的足迹深度均大于1,且安徽省碳承载力已经满足不了目前产生的碳排放,因而不可避免会增加自身及周边区域温室气体的积累;相比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的定性分析,本文采用的方法更能反映区域特色,能将不同地类足迹盈余和赤字的自然资本性质区分,有效避免不同地类盈余和赤字相互抵消的局面,且同时将盈余和赤字状态统一在同一模型当中,该方法较为符合实际情况。(3)利用LMDI模型对各足迹成员变化量进行因素分解,并利用脱钩理论对安徽省各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脱钩分析。结果显示:经济效应和技术效应对各足迹的增长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二者对各足迹的影响程度呈现反向增加的趋势,这表明经济增长的同时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对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也逐渐提升;除个别年份的生态足迹,足迹家族成员总体与经济增长呈现弱脱钩现象,这表明目前经济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有赖于资源的消费,因此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产业升级或转型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