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必须扬其长、避其短。面对学生、家长对教师与日俱增的现实要求,我们教师是否也应该发扬优点,减少缺点呢?
记得我曾听过一位优秀教师上的“比武课”,课题为《用好跷跷板,写出好文章》,这位教师将幼时的小游戏与写作的抑扬手法结合起来。教师先选课文《蝉》作为例子,告诉学生怎样做一个跷跷板。接着,又选择了“蚁球战洪水”这个点,带领学生发现蚂蚁的智慧。教师巧妙地将抑扬之法与“跷跷板”结合起来讲授,让学生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体验中,不知不觉完成了写作任务。
这种对教学艺术、教学契机的掌控,可能来源于环环相扣的预先设计,也可能来源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也可能是学生随堂的一种反应触发了教师的灵感。教师适时把握这种教学灵感,是为人师者的一种智慧。
观人思己。外出学习时,我开始关注语文教研的前沿动态,逐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追求一课一得。
在我的班级,学生写作大多没有细节意识,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写人物经常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为了让学生放慢眼前的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之美,我备了一节作文课《绘出人物形与神,细节来写身边人》。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悬疑”环节,让学生竞猜小片段,看看片段中描写的是班里的哪名同学。在上课之初,竞猜环节就掀起了一股小高潮。导入环节活泼灵动,学生的竞猜欲望很强烈,然后再讨论细节在人物塑形方面的作用就顺畅自然许多。
整个教学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只要平時有积累、有观察,每个学生都可以写出个性化语言,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异彩纷呈。打破了平时作文无话可写的僵局,出现了许多妙趣横生的佳段。
如果能将学习教艺、交流经验的活动常态化,把每一次课当作是一次与学生“教学相长”的机会,那我们一定会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记得我曾听过一位优秀教师上的“比武课”,课题为《用好跷跷板,写出好文章》,这位教师将幼时的小游戏与写作的抑扬手法结合起来。教师先选课文《蝉》作为例子,告诉学生怎样做一个跷跷板。接着,又选择了“蚁球战洪水”这个点,带领学生发现蚂蚁的智慧。教师巧妙地将抑扬之法与“跷跷板”结合起来讲授,让学生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体验中,不知不觉完成了写作任务。
这种对教学艺术、教学契机的掌控,可能来源于环环相扣的预先设计,也可能来源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也可能是学生随堂的一种反应触发了教师的灵感。教师适时把握这种教学灵感,是为人师者的一种智慧。
观人思己。外出学习时,我开始关注语文教研的前沿动态,逐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追求一课一得。
在我的班级,学生写作大多没有细节意识,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写人物经常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为了让学生放慢眼前的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之美,我备了一节作文课《绘出人物形与神,细节来写身边人》。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悬疑”环节,让学生竞猜小片段,看看片段中描写的是班里的哪名同学。在上课之初,竞猜环节就掀起了一股小高潮。导入环节活泼灵动,学生的竞猜欲望很强烈,然后再讨论细节在人物塑形方面的作用就顺畅自然许多。
整个教学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只要平時有积累、有观察,每个学生都可以写出个性化语言,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异彩纷呈。打破了平时作文无话可写的僵局,出现了许多妙趣横生的佳段。
如果能将学习教艺、交流经验的活动常态化,把每一次课当作是一次与学生“教学相长”的机会,那我们一定会每时每刻都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