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前不久举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坚定了广大思政课教师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加强,思政课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青少年学生处在思想道德发展的关键期,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学校思政课就是要培养、巩固和发展好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破解他们可能遇到的懈怠、困惑等成长困境,防止少数青少年学生“三观”发生重大变化甚至颠覆性改变。
但毋庸讳言的是,在不少人看来,思政课往往等同于“无聊无用课”“枯燥乏味课”。在一些学校里,我们仍然听到不少同学、教师对思政课的“吐槽”:同样内容学了几遍,内容无法紧跟现实,说教色彩较重,教师水平不一,课程专业性不强,社会实践不好组织,好的专家讲座不好请,同学听讲不认真,对教材、考试等管得过死,讲课用视频资料时长也有限制等等。
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一方面要改变思政课“内容高大不接地、概念抽象冷冰冰、理论高深无大用”的刻板印象。事实上,思政课的内容应该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比如教育学生爱国,将“一带一路”等时下最热的话题带入课堂,将诸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对世界经济、社会、民生等的贡献带入课堂,恐怕比单纯的說教更管用。只有恢复思政课来自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真身,塑造接地气、贴近生活、务实管用的新形象,夯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的发展路径,才能让思政课从内容上“活起来”“火起来”。
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另一方面要主动适应青少年学生获取知识、接受信息的习惯,做到形式有创新。在信息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应尽量有即时性、互动性、沟通性,宜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比如,充分运用视频、实物场景、沙盘模型等手段和元素,通过课堂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线上线下配合教学,课堂教学同微电影、纪录片相结合,将课堂搬到校外实践活动,将文艺表演融入思政课堂等等,这样的思政课才会别开生面、有益有趣,才会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总而言之,好的思政课不要端着表情,不要板着面孔,而要华丽转身,满足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从内容到形式都“活起来”“火起来”,这样才能使思政课知识内化为学生良好的个性修养,外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才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加强,思政课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青少年学生处在思想道德发展的关键期,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学校思政课就是要培养、巩固和发展好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破解他们可能遇到的懈怠、困惑等成长困境,防止少数青少年学生“三观”发生重大变化甚至颠覆性改变。
但毋庸讳言的是,在不少人看来,思政课往往等同于“无聊无用课”“枯燥乏味课”。在一些学校里,我们仍然听到不少同学、教师对思政课的“吐槽”:同样内容学了几遍,内容无法紧跟现实,说教色彩较重,教师水平不一,课程专业性不强,社会实践不好组织,好的专家讲座不好请,同学听讲不认真,对教材、考试等管得过死,讲课用视频资料时长也有限制等等。
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一方面要改变思政课“内容高大不接地、概念抽象冷冰冰、理论高深无大用”的刻板印象。事实上,思政课的内容应该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比如教育学生爱国,将“一带一路”等时下最热的话题带入课堂,将诸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对世界经济、社会、民生等的贡献带入课堂,恐怕比单纯的說教更管用。只有恢复思政课来自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真身,塑造接地气、贴近生活、务实管用的新形象,夯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的发展路径,才能让思政课从内容上“活起来”“火起来”。
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另一方面要主动适应青少年学生获取知识、接受信息的习惯,做到形式有创新。在信息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应尽量有即时性、互动性、沟通性,宜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比如,充分运用视频、实物场景、沙盘模型等手段和元素,通过课堂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线上线下配合教学,课堂教学同微电影、纪录片相结合,将课堂搬到校外实践活动,将文艺表演融入思政课堂等等,这样的思政课才会别开生面、有益有趣,才会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总而言之,好的思政课不要端着表情,不要板着面孔,而要华丽转身,满足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从内容到形式都“活起来”“火起来”,这样才能使思政课知识内化为学生良好的个性修养,外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才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