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办高校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问题进行研究,对传统的培养模式加以改革和创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试图探索一条与之相适应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思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教育由于起步晚的缘故,再加上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导致其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民办高校必须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民办高校的市场竞争力。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1应用型人才
在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对应用型的概念界定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不管存在怎样的争议,至少他们都是看到了应用型人才的作用,从中也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应用型人才的界定参考了理论型、研究型、技能型以及学术型人才的观点,因为应用型人才与理论型、研究型、技能型、学术型人才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体现在:应用型人才同样也具有可以应用于实践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区别体现在:它又完全不同于理论型、研究型、技能型、学术型人才,它既不需要像知识型人才那样拥有丰富且系统的专业知识,也不需要像技能型人才那样能够熟练的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也不需要像研发型人才所具有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需要像学术型人才那样有非常多的学术研究成果。他们就是把发现、发明、创造转变成可以实践或者接近于实践,他们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的任务。①本文对应用型人才界定如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②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如下:
(1)实践上注重应用性的特征。
应用型人才的这一特征是指其不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很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在实践中能够迅速地发现问题并熟练运用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特征。
(2)又专又多的多样化特征
首先,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应用能力,因此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其次,应用型人才对于职业岗位还需要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即职业适应能力,以更好更快的完成岗位工作。
(3)学习上强调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特征。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应用型人才既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应用型人才应同时具备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特征。
1.2 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人才培养包括目标、过程、制度、评价等一系列要素,导致很难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因此学术界中对于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从整体上对其进行定义,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它是关于人才培养过程质态的总体性表述。③诸如魏所康等其他学者都是从整体上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理解。这些表述虽然揭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许多重要内涵,但远不是全面而科学的概括或界定,比较笼统,难以把握。
还有一种则是从某种角度对其进行界定, 如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实施的具体形式,或是直接把人才培养模式定义为具体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或是从特征上进行定义。如杨林、褚绍绵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解决内外部关系问题而建构的。总之这些都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但是不全面的认识。
1.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孔繁荣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属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类型,这种模式通过一定的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实现学习、实践和职业技术能力相结合。”④
2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缺乏支撑体系: 应用型人才注重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有相应的实践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非常明显的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一方面,学校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学生本身也对实践环节关注不够,这样不仅导致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还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埋没、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差,这严重违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原则。并且,如果教学内容不能够与时俱进,对于发展迅速的科学技术进行不能及时跟进,那么学生在课堂中也很难学到这些新知识和新技术。或者是学校实践性课程开的太少,而且涉及的范围小,也会导致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把选修课程当成必修课程来修。这些都会导致学科专业之间很难建立起广泛的联系,所學的知识也不能融会贯通,因此对于变化迅速的社会需要很难把握和应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缺乏相应的支撑。
2.2教学内容体系没有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由于适应性不够,在面对经常变化的社会时,不能做出及时调整,应变能力很低,导致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对接机制难以建立。在一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部分时间被用来教师授课,学生接受理论知识过多,而能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实践环节也少。在课程类型上,基本都是以长课程为主,见效慢,耗时长,而短课程或是讲座式课程等见效快的又很少。教学内容体系是培养不同类型和层次人才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现今的民办高校多是效仿了精英化教育或者是照搬公办大学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而这种教学体系注重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具体的课程之间缺乏广泛的联系,因此没有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能很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需要。 2.3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尚未建立起来:据用人单位反馈许多毕业生在工作中专业实践能力较弱,不能满足单位的需要,这主要是因为实践教学的构建和教学体系之间存在着不平衡。表现在很多方面:①大多数老师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而不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重视甚至于忽视;②学校在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甚至有的实习基地形同摆设,还有的学校没有实习基地或尚未建立起来;③在实验课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实验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没有积极性,上课学生少,最终造成资源浪费;④相应的能力考核体系没有建立起,普通的教学检查和考核仍旧侧重于对理论教学和理论知识的考察,很少甚至完全不涉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这样容易误导教师和学生;⑤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于宽泛,且落实不到位,没有提出相应的对策;⑥教师队伍自身理论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没有实践经验,专业实践能力很弱,不能适应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内在要求。
2.4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和模式不适应现实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再加上民办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情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给教学管理工作,使其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教学管理还保留了传统教学管理的观念和模式,这样就与现实不符,不利于现实情况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和模式去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
3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理性思考
3.1 构建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3.1.1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 科学发展观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民办高校的教育发展应该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既要立足于当前的发展,又要把未来的发展纳入考虑之中。因此,民办高校要把可持续发展思想贯彻在办学的全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和创新。首先,政府要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在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社会创办民办教育的积极性,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民办教育管理质量和水平。其次,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其他民办高校办学的成功经验采取更加有效和的策略和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注重提高办学质量,积极推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1.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当前,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能够社会发展服务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民办高校应该从根本上做起,要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全面的创新。民办高校要转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传统教学观念,不仅要改革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形成较为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我们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精神,全面推进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及时地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3.1.3坚持应用型人才的主体性和培养模式的协调性:为了适应社会和各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民办高校应该在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指导方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的主体性和培养模式的协调性,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在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人才培养目标、指导原则等一系列要素,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是对于主体性原则和协调性原则必须加以注重把握。主体性即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也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协调性即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和师生之间的利益的平衡关系,只有处理好这种关系,才能促进学校和师生的和谐发展。 另外,还要考虑到人才培养问题在民办高校教育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发挥着什么樣的作用,然后努力抓好教学工作,从而协调统一发展。
3.2优化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措施
3.2.1 加强课程内容改革,优化专业体系结构:课程内容和专业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表现,必须加以重视,所以,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挂念,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加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使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更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优化专业体系结构,首先,对于照搬而来的专业体系结构要进行创新和改进,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其次,要多关注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如对于人才需求量大或是就业率高的专业,可以适当增设。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做到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使专业体系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再次,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对学科结构和专业的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打造优势和特色专业。总之,要积极地推进教学课程内容的该给和专业体系的优化,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2.2提升师资队伍层次,完善相关制度措施
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努力提升师资队伍层次。首先,要打造一支优秀的稳定的师资队伍,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雄厚的师资基础。其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教师要努力自身的综合素质,始终坚持学习和扩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应有的作用。再次,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关教师教育法规和制度,为民办高校教师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然而目前,很多民办高校的相关制度措施,比如产权评估制度、管理评估制度以及专业评估制度等存在着不够完善的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完善这些相关制度措施,有利于促进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3.2.3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当前,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根据教育环境的变化而改进。从民办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层面上看,民办高校教学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管理,而教学管理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保障,更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质表现,因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后的发展中,民办高校应该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切实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这是实现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机制的创新,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也为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我们还要有发展的眼光,要及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建立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长效机制,以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
4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
民办高校未来该怎么发展,需要办学者不断地努力地去探索,同时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以及制度的保障。更重要的是,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有创新意识,不断探索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为自身赢得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具体可以这样做:①注重特色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以特色求发展能够体现民办高校的发展优势,也是民办高校未来的生存之路。只有创新实施途径,才有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现。通过灵活利用更新特色教育观念、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明确教育教学观念等机制,办好特色教育。
②坚持与时俱进,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今后,民办高校要继续全面贯彻党的一系列教育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解放思想、创新载体,探索出民办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新途径。③强化品牌意识,打造民办高校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民办高校必须把改革的的思路定位在品牌建设上,树立品牌制胜的观念,努力塑造个性形象,以品牌赢得生存和发展,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它是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高校是否确立一个科学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为此,为了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确立清晰的总体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和专业体系结构,突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
总之,民办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稳步发展的空间,就必须改革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质量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① 刘海燕.几种典型实践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J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82.
② 胡璋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5.
③ 李文鑫,黄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月第 126 页.
④ 孔繁荣.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8
(作者单位: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民办高校 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教育由于起步晚的缘故,再加上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导致其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民办高校必须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民办高校的市场竞争力。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1应用型人才
在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对应用型的概念界定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不管存在怎样的争议,至少他们都是看到了应用型人才的作用,从中也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应用型人才的界定参考了理论型、研究型、技能型以及学术型人才的观点,因为应用型人才与理论型、研究型、技能型、学术型人才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体现在:应用型人才同样也具有可以应用于实践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区别体现在:它又完全不同于理论型、研究型、技能型、学术型人才,它既不需要像知识型人才那样拥有丰富且系统的专业知识,也不需要像技能型人才那样能够熟练的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也不需要像研发型人才所具有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需要像学术型人才那样有非常多的学术研究成果。他们就是把发现、发明、创造转变成可以实践或者接近于实践,他们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的任务。①本文对应用型人才界定如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②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征如下:
(1)实践上注重应用性的特征。
应用型人才的这一特征是指其不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很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在实践中能够迅速地发现问题并熟练运用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特征。
(2)又专又多的多样化特征
首先,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应用能力,因此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其次,应用型人才对于职业岗位还需要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即职业适应能力,以更好更快的完成岗位工作。
(3)学习上强调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特征。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应用型人才既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应用型人才应同时具备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特征。
1.2 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人才培养包括目标、过程、制度、评价等一系列要素,导致很难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因此学术界中对于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从整体上对其进行定义,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它是关于人才培养过程质态的总体性表述。③诸如魏所康等其他学者都是从整体上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理解。这些表述虽然揭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许多重要内涵,但远不是全面而科学的概括或界定,比较笼统,难以把握。
还有一种则是从某种角度对其进行界定, 如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实施的具体形式,或是直接把人才培养模式定义为具体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或是从特征上进行定义。如杨林、褚绍绵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解决内外部关系问题而建构的。总之这些都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但是不全面的认识。
1.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孔繁荣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属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类型,这种模式通过一定的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实现学习、实践和职业技术能力相结合。”④
2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缺乏支撑体系: 应用型人才注重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有相应的实践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非常明显的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一方面,学校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学生本身也对实践环节关注不够,这样不仅导致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还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埋没、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差,这严重违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原则。并且,如果教学内容不能够与时俱进,对于发展迅速的科学技术进行不能及时跟进,那么学生在课堂中也很难学到这些新知识和新技术。或者是学校实践性课程开的太少,而且涉及的范围小,也会导致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把选修课程当成必修课程来修。这些都会导致学科专业之间很难建立起广泛的联系,所學的知识也不能融会贯通,因此对于变化迅速的社会需要很难把握和应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缺乏相应的支撑。
2.2教学内容体系没有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由于适应性不够,在面对经常变化的社会时,不能做出及时调整,应变能力很低,导致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对接机制难以建立。在一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部分时间被用来教师授课,学生接受理论知识过多,而能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实践环节也少。在课程类型上,基本都是以长课程为主,见效慢,耗时长,而短课程或是讲座式课程等见效快的又很少。教学内容体系是培养不同类型和层次人才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现今的民办高校多是效仿了精英化教育或者是照搬公办大学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而这种教学体系注重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具体的课程之间缺乏广泛的联系,因此没有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能很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需要。 2.3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尚未建立起来:据用人单位反馈许多毕业生在工作中专业实践能力较弱,不能满足单位的需要,这主要是因为实践教学的构建和教学体系之间存在着不平衡。表现在很多方面:①大多数老师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而不注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重视甚至于忽视;②学校在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甚至有的实习基地形同摆设,还有的学校没有实习基地或尚未建立起来;③在实验课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实验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没有积极性,上课学生少,最终造成资源浪费;④相应的能力考核体系没有建立起,普通的教学检查和考核仍旧侧重于对理论教学和理论知识的考察,很少甚至完全不涉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这样容易误导教师和学生;⑤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于宽泛,且落实不到位,没有提出相应的对策;⑥教师队伍自身理论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没有实践经验,专业实践能力很弱,不能适应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内在要求。
2.4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和模式不适应现实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再加上民办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情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给教学管理工作,使其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教学管理还保留了传统教学管理的观念和模式,这样就与现实不符,不利于现实情况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思维和模式去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
3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理性思考
3.1 构建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3.1.1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 科学发展观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民办高校的教育发展应该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既要立足于当前的发展,又要把未来的发展纳入考虑之中。因此,民办高校要把可持续发展思想贯彻在办学的全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和创新。首先,政府要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在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社会创办民办教育的积极性,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民办教育管理质量和水平。其次,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其他民办高校办学的成功经验采取更加有效和的策略和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注重提高办学质量,积极推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1.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当前,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能够社会发展服务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民办高校应该从根本上做起,要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全面的创新。民办高校要转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传统教学观念,不仅要改革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形成较为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我们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精神,全面推进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及时地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3.1.3坚持应用型人才的主体性和培养模式的协调性:为了适应社会和各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民办高校应该在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指导方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的主体性和培养模式的协调性,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在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人才培养目标、指导原则等一系列要素,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是对于主体性原则和协调性原则必须加以注重把握。主体性即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也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协调性即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和师生之间的利益的平衡关系,只有处理好这种关系,才能促进学校和师生的和谐发展。 另外,还要考虑到人才培养问题在民办高校教育体系中处于何种地位,发挥着什么樣的作用,然后努力抓好教学工作,从而协调统一发展。
3.2优化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措施
3.2.1 加强课程内容改革,优化专业体系结构:课程内容和专业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表现,必须加以重视,所以,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挂念,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加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使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更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优化专业体系结构,首先,对于照搬而来的专业体系结构要进行创新和改进,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其次,要多关注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根据社会的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如对于人才需求量大或是就业率高的专业,可以适当增设。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做到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使专业体系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再次,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对学科结构和专业的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打造优势和特色专业。总之,要积极地推进教学课程内容的该给和专业体系的优化,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2.2提升师资队伍层次,完善相关制度措施
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努力提升师资队伍层次。首先,要打造一支优秀的稳定的师资队伍,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雄厚的师资基础。其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教师要努力自身的综合素质,始终坚持学习和扩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应有的作用。再次,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关教师教育法规和制度,为民办高校教师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然而目前,很多民办高校的相关制度措施,比如产权评估制度、管理评估制度以及专业评估制度等存在着不够完善的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完善这些相关制度措施,有利于促进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3.2.3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当前,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根据教育环境的变化而改进。从民办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层面上看,民办高校教学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管理,而教学管理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保障,更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质表现,因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后的发展中,民办高校应该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切实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这是实现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机制的创新,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也为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我们还要有发展的眼光,要及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建立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长效机制,以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
4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
民办高校未来该怎么发展,需要办学者不断地努力地去探索,同时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以及制度的保障。更重要的是,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有创新意识,不断探索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为自身赢得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具体可以这样做:①注重特色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以特色求发展能够体现民办高校的发展优势,也是民办高校未来的生存之路。只有创新实施途径,才有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现。通过灵活利用更新特色教育观念、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明确教育教学观念等机制,办好特色教育。
②坚持与时俱进,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今后,民办高校要继续全面贯彻党的一系列教育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解放思想、创新载体,探索出民办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新途径。③强化品牌意识,打造民办高校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民办高校必须把改革的的思路定位在品牌建设上,树立品牌制胜的观念,努力塑造个性形象,以品牌赢得生存和发展,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它是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高校是否确立一个科学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为此,为了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确立清晰的总体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和专业体系结构,突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
总之,民办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稳步发展的空间,就必须改革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质量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① 刘海燕.几种典型实践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J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82.
② 胡璋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5.
③ 李文鑫,黄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月第 126 页.
④ 孔繁荣.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8
(作者单位:建东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