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回族高血压患者患病的心理因素和心血管反应特点,以及心理因素与心血管反应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回族高血压的防治及制定高血压患者专科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运用问卷调查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选取129名昌吉某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试验组,146例回族非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医学应对问卷(MCMQ)》、《觉察压力量表(PS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问卷调查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因素;试验记录患者在“回忆任务”心理应激过程中基线期、任务期、恢复期的心血管反应参数值[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2.运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心理因素水平;试验组和对照组心理特点及心血管反应特点的差异性检验,组内比较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应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心理因素与心血管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心理应激时,试验组、对照组的SBP、DBP、H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去除应激后,试验组、对照组的SBP、DBP、HR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对照组恢复期的SBP、DBP、HR与基线期相比,SB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期-任务期,试验组SBP波动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任务期-恢复期,试验组SBP、HR波动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期-恢复期,试验组的SBP、DBP波动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的心理特点在外向性思维,屈服,沉思,灾难化,责怪他人5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患者基线期-任务期、任务期-恢复期的SBP波动值,与述情障碍、消极应对方式(回避,屈服)、觉察压力(控制感,超载感)、负性情绪调节策略(自我责难,灾难化,沉思,责怪他人)均呈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方式(面对)呈负相关(P<0.05)。试验组基线期-任务期DBP波动值与述情障碍(情绪识别困难)呈正相关(P<0.05)。任务期-恢复期DBP波动值与述情障碍(外向性思维)、觉察压力(控制感)、负性情绪调节策略(灾难化)呈正相关(P<0.05)。4.述情障碍(情绪表达困难,外向性思维)、消极应对方式(屈服)、觉察压力(控制感,超载感)、负性情绪调节策略(自我责难,灾难化,沉思)对心血管反应波动值起正向预测作用(R~2=0.12/R~2=0.138/R~2=0.042/R~2=0.260 P<0.05);积极应对方式(面对)对心血管反应波动值起负向预测作用(R~2=0.075 P<0.05),因此初步确立了高血压病专科心理护理措施。结论:1.“回忆任务”心理应激可引起回族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反应,在受到心理应激时比正常人心血管反应强烈,去除心理应激后恢复性较差。2.回族高血压患者极少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倾向于采用屈服的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调节策略(沉思,灾难化,责怪他人)。3.影响回族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反应的重要危险因子有:述情障碍(情绪表达困难,外向性思维),觉察压力(控制感,超载感),采用(屈服)的消极应对方式和喜欢采用负性情绪调节策略(自我责难,灾难化,沉思)。采用(面对)积极应对方式则是心血管反应的保护性因子。4.认为开展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应该重视倾听,共情,解释和指导等心理技术的联合应用。重视个性化护理,积极引导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宣泄,情绪管理及应对方式等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