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千多年前,西汉的张骞“凿空”通往西域的商贸之路,由于这条路上最引人瞩目的商品是中国丝绸,因此这条路也被后人命名为“丝绸之路”。要了解丝绸之路,首先我们要从了解丝绸开始。
我国被世界公认为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中国有一个成语叫“作茧自缚”,是说蚕在成虫阶段会结茧,把自己包起来,比喻弄巧成拙,自作自受。一只家蚕结一个茧,需变换250~500次位置,编织出6万多个“8”字形的丝圈,每个丝圈平均有0.92厘米长,一个茧的丝长可达1500~3000米。家蚕丝腺内的分泌物完全用尽,才能化蛹变蛾。
从蚕茧上抽丝叫缫丝。具体做法是将蚕茧放入80℃热水中煮,使茧软化蓬松,之后用手抽丝,卷绕于丝框上。最后把丝取下来,人们就得到了生丝。
生丝的纤维很长,其间的空隙很大,空隙容量约占35%,空隙最大直径可达1微米。生丝呈黄白色,半透明状,必须先经精炼,脱去丝胶,变成白色,才能往上染色。精炼处理后,生丝就变成了熟丝。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汉唐时期,成都的织女常常会把染好的丝线与其他丝织品放在南流江中洗濯,然后在江边挂晒,沿江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南流江水来自高山雪水,水中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的氧化物和有机物,经植物染料染成的丝线在江中洗涤时,又与金属离子及一部分有机物结合,结合物沉淀在丝线上,使得蜀锦丝线色泽艳丽、结实耐用,这也是蜀锦扬名于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丝既可精炼成熟丝用来织绸,也可直接拿到市场上去换钱。宋代张俞的《蚕妇》写道:“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意思是,蚕妇昨天进城卖生丝,看到了很多穿丝绸衣服的人,可讽刺的是,养蚕人自己却穿不起这样的衣服,想到这些,不禁让人泪流满面。
我国自古以来养蚕织绸业就非常发达,明、清时杭州丝织手工业及家庭小绸坊遍布大街小巷,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之誉。清朝的康熙皇帝曾在《桑赋序》中寫道:“朕巡浙西,桑树被野,天下丝绸之供,皆在东南,而蚕桑之盛,唯此一区。”可见当时养蚕织绸是有多么红火。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衣居其首,足见它的重要性,它的质量直接关涉人们的幸福指数。两千多年前世界上的衣料大致有毛、棉、麻和丝四种。比较起来,毛、麻、棉织物相对粗糙,只有丝织物光滑、靓丽、轻薄。20世纪70年代,汉代马王堆辛追夫人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件丝织的衣服,重量只有49克,折算一下,1000米长的一根丝大约只有1克重,可见蚕丝比头发丝还要细,这使得整件衣服可以放入一个火柴盒中。
如今世界生丝年产量约为5万吨,我国年产量2万吨以上。我国的生丝已出口到了130多个国家,出口量占世界生丝贸易总量的80%以上。茧丝绸的产量与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可以说,我国主导了世界茧丝的价格走势。
有关“作茧自缚”的诗句
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宋·陆游《书叹·人生如春蚕》
有关蚕的小知识
蚕是变态类昆虫,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是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桑蚕起源于中国,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便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开始蜕皮。蜕皮时长约一天。蜕皮时蚕宝宝会如睡眠般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蚕宝宝每蜕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幼虫共要蜕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后,再吃八天桑叶,便可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
我国被世界公认为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中国有一个成语叫“作茧自缚”,是说蚕在成虫阶段会结茧,把自己包起来,比喻弄巧成拙,自作自受。一只家蚕结一个茧,需变换250~500次位置,编织出6万多个“8”字形的丝圈,每个丝圈平均有0.92厘米长,一个茧的丝长可达1500~3000米。家蚕丝腺内的分泌物完全用尽,才能化蛹变蛾。
从蚕茧上抽丝叫缫丝。具体做法是将蚕茧放入80℃热水中煮,使茧软化蓬松,之后用手抽丝,卷绕于丝框上。最后把丝取下来,人们就得到了生丝。
生丝的纤维很长,其间的空隙很大,空隙容量约占35%,空隙最大直径可达1微米。生丝呈黄白色,半透明状,必须先经精炼,脱去丝胶,变成白色,才能往上染色。精炼处理后,生丝就变成了熟丝。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汉唐时期,成都的织女常常会把染好的丝线与其他丝织品放在南流江中洗濯,然后在江边挂晒,沿江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南流江水来自高山雪水,水中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的氧化物和有机物,经植物染料染成的丝线在江中洗涤时,又与金属离子及一部分有机物结合,结合物沉淀在丝线上,使得蜀锦丝线色泽艳丽、结实耐用,这也是蜀锦扬名于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丝既可精炼成熟丝用来织绸,也可直接拿到市场上去换钱。宋代张俞的《蚕妇》写道:“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意思是,蚕妇昨天进城卖生丝,看到了很多穿丝绸衣服的人,可讽刺的是,养蚕人自己却穿不起这样的衣服,想到这些,不禁让人泪流满面。
我国自古以来养蚕织绸业就非常发达,明、清时杭州丝织手工业及家庭小绸坊遍布大街小巷,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之誉。清朝的康熙皇帝曾在《桑赋序》中寫道:“朕巡浙西,桑树被野,天下丝绸之供,皆在东南,而蚕桑之盛,唯此一区。”可见当时养蚕织绸是有多么红火。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衣居其首,足见它的重要性,它的质量直接关涉人们的幸福指数。两千多年前世界上的衣料大致有毛、棉、麻和丝四种。比较起来,毛、麻、棉织物相对粗糙,只有丝织物光滑、靓丽、轻薄。20世纪70年代,汉代马王堆辛追夫人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件丝织的衣服,重量只有49克,折算一下,1000米长的一根丝大约只有1克重,可见蚕丝比头发丝还要细,这使得整件衣服可以放入一个火柴盒中。
如今世界生丝年产量约为5万吨,我国年产量2万吨以上。我国的生丝已出口到了130多个国家,出口量占世界生丝贸易总量的80%以上。茧丝绸的产量与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可以说,我国主导了世界茧丝的价格走势。
有关“作茧自缚”的诗句
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宋·陆游《书叹·人生如春蚕》
有关蚕的小知识
蚕是变态类昆虫,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是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桑蚕起源于中国,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便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开始蜕皮。蜕皮时长约一天。蜕皮时蚕宝宝会如睡眠般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蚕宝宝每蜕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幼虫共要蜕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后,再吃八天桑叶,便可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