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般的另版《蒙娜丽莎》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po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哥特式》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简单的构图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引起后世学者研究探讨。这幅谜一般的油画,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美国民族性格,折射出不一样的美国文化。
  【关键词】:《美国哥特式》;勤劳、克制;男权社会;哥特精神
  《美国哥特式》是美国艺术史上最著名的画作之一,由艺术家格兰特?伍德创作,自问世以来在艺术界引起轰动,成为美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1.油画创作背景
  伍德曾在1928年前往德國慕尼黑,为当地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所吸引。两年后,伍德在美国爱荷华州南部的一个小镇看到一座颇具哥特式风格的农舍,建于19世纪80年代,有五个房间。此建筑物的紧凑坚实设计,阁楼上的哥特式窗户,让伍德印象深刻。他想象着一位农夫和他女儿站在农舍前面的情景。带着创作灵感回家后,伍德请他62岁的牙医和他30岁的妹妹作为画中人物的模特,并让他们穿上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衣服。虽然在画中两人站在一起,但实际上这两个人物是在不同场合下完成作画。
  这幅油画构图简单: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把干草叉,一栋房子。男人的眼睛直直地向前平视,双唇紧闭,黄瘦的脸上表情十分严肃,鼻梁上一丝不苟地架着圆圆的眼镜。站在他身边的女人一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装扮,不苟言笑。她略微站在男人身后,眼睛看向男人。男人沾满泥巴的手里拿着一把叉。这把叉与人物椭圆形的脸和人物身后哥特式窗户的线条相呼应。
  伍德花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幅作品,此时恰逢芝加哥艺术学院举办画展。评委们当时对这幅画的意见很不一致,有人甚至斥之为垃圾,但这幅画最后得以参展并获得了铜奖和300美元的奖励。
  2.油画背后的美国文化解读
  《美国哥特式》公开展出后引起了广泛争议,有批评家指责该画是“侮辱普通乡村人民的漫画”,有人认为伍德用这幅画来讽刺中西部文化的狭隘和压抑,有人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非常暧昧,在更多的评论家眼里,这幅画是对美国乡村道德品质的颂扬。既有赞扬的肯定,又不乏讽刺的意味,褒贬不一。这幅《蒙娜丽莎》般的作品充满谜语,具有极大解读空间。
  2.1美国农民的勤劳、克制精神
  世人印象中的美国人乐观豪迈有余,深刻内敛不足,而《美国哥特式》阐释了美国人、而且是最普通的美国中部农民身上的勤劳、冷静和克制精神。《美国哥特式》虽创作于1930年,从画中人物的服饰来看,表现的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这一时期正值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执政,同期美国正经历著名的西进运动。美国向西的领土不断扩张,除西部得以开发外,美国经济也得以大幅度发展。这幅画中,男子面部表情严肃,沾满泥巴的手中捏着一把农叉,诠释了以农业为主的年代,农民勤劳、坚定的耕作精神和冷静、克制的个人素质。西进运动是美国人民艰苦创业的过程。西进移民中的拓荒者大多是贫苦的猎人、矿工、牧民和农民。面对拓荒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艰险,美国人民用勤劳、冷静、勇往直前并且敢于抛弃陈规陋习的精神战胜了自然界给予的一切困难。在美国人民心中,新获得的土地是以北美十三州共同用生命和财富换来的,因此这些土地应归人民所有,人民有权去开垦、种植和开发。这种自豪的情感在画中农夫的表情和女子那刻意延长的颈部中流露出来。
  2.2男权社会
  《美国哥特式》油画中两个人物的关系一直是大家争论的话题。画中人物到底是一对农场老夫妻还是一对父女?画中男人沾满泥巴的手里拿着一把叉,象征着在19世纪男权社会中,不容置疑的男性权威和力量。女人同样不苟言笑,她略微站在男人身后,眼睛的目光扫向男人,有点唯他是听的意味。与东方文明的发展史较为相似,西方文明的发展史亦遵从男性主导路线,而女性则扮演着依附于男性的附属品角色。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以严谨、矜持、勤劳、克己为美德。19世纪的美国虽然已独立于英国,但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和思想并非一日能摆脱。在西进运动中,美国女性与男性一样做出了重大贡献。即便如此,在男权社会里,任何成就的殊荣会很自然的归于男性名下,而女性的贡献则长期被忽略。于是,画中女性唯他是听的表情自然也象征着那个时代不容置疑的男性权威和力量。不管画中两位人物的关系是怎样的,男人代表主人和劳动力主力的身份对比不言而喻。
  2.3美国经济大萧条
  《美国哥特式》创作于20世纪30时代,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随着股票市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许多农民被赶出他们的农场,失去生计,生活极其惨淡。画中男人严肃的举止和女人焦虑的表情可以体现出大萧条时期的艰难。女人肩后的鲜花象征对生活的渴望,男人手中的干草叉与眼中的坚定体现出农民忍受艰辛、顽强地抵抗逆境、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这份坚韧和抗争,这种不屈的信念,是许多美国人所尊崇的品质。
  2.4美国人的哥特精神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至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与哥特式教堂建筑相比,这种哥特式民居建筑简朴大方。虽然没有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但居住在其中的人们却有着浓烈的哥特精神。哥特式建筑追求高度,追求与上天最大限度的接近,这与美国人崇尚的进取心暗含着某种契合。《美国哥特式》油画珍藏于芝加哥美术馆,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对面的希尔斯大厦,由四周鳞次栉比的高楼所构成的天际线,这似乎就是对伍德当年的《美国哥特式》命题的现代诠释。
  3.结语
  《美国哥特式》油画本身谜一般的多解,画家本人美国梦式的成功,欧洲艺术风格与北美大陆生活现实的融合,对美国民族性格不同侧面的形象展示,画作所折射出的美国文化,正是这一切的组合,才使伍德的这幅《美国哥特式》名声大振,被视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参考文献:
  [1] 王宗炎. 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2] 董永义.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美文化比较研究——个案分析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J]. 考试周刊, 2009(42).
  [3] 春娜. 《美国哥特式》鉴赏[DB/OL]. http://www.xuexila.com/hua/youhua/529134.html, 2016.
其他文献
【摘要】: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层单位,有责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文化馆经常举办一些美术活动,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美术辅导应该成为一种文化的表达,并在这过程中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本文基于文化馆美术工作与群众美术辅导进行研讨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馆美术工作;群众美术辅导;研讨  一、群眾美术工作。  一
期刊
【摘要】: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互联网+”和创新创业的背景下,随着大数据应用虚拟现实技术(VR)时代的来临,传统的课堂模式、呈现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数据应用下的未来学习场景是让每个学生能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以任意方式和任意步调去学习,探讨VR技术如何让这样的智慧学习背景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中。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虚拟现实技术(VR)  大数据应用下的未来学习场景是让每个
期刊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的住宅和园林无一没有离围墙而建的,围墙成了成为了中国的一大特色。中国人为何如此钟爱“围墙”?通过资料研究发现,中国人有较深的“围墙情结”,与围墙的防御功能、中国人的“保守”性格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围墙;围墙情结;防御;保守;尙和  欧美国家的诸多政府管理部门,几乎都是门户大开,既无围墙,更无门岗。而我们国内情形却截然相反:大至各类单位,小到瓦牖里巷
期刊
【摘要】:苹果原产欧洲中部、东南部,中亚细亚乃至我国新疆。中国在各个时期对苹果有不同的命名及阐释,在西方,苹果结合古希腊神话,有着许多丰富的文化渊源和有趣生动的习语。  【关键词】:苹果;命名;习语  苹果在亚欧大陆的许多文化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在欧洲,苹果是北欧神话中的青春之果,是希腊神话中的爱情之果。在中国,道教把它视为仙果,但其名字却来自佛经。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大家都津津
期刊
【摘要】:过程法最初被用于写作训练时,就立刻引起了语言学家和教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且很快得到研究证明,随后又被推广到外语教学如外语写作和外语听力的教学训练中。但是在阅读训练方面,过程法的研究和实践还是很少。过程法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符合了建构主义,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过程阅读法的基本步骤和过程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英语综合水平有着显著效果。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核心,以培养创业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把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而且民办院校的创新创业具有自身的特点,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以学术带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又不同于高职高专以技能带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就是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知识传授
期刊
【摘要】: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要实现超越,就要对现实独具“挑剔”与“批判”的眼光,对周围事物善于发现和捕捉其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首先阐述了模拟教学的重要性,继而归纳并分析了我国大学生模拟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最后从模拟中进行优化达到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模拟;创新;培养  0.引言  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直接进行实验,或者是不可能的,或者是得不偿失
期刊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教师担负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上民办高职院校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自身的特殊性,造成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质与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对民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现状以及教师能力要求的分析,从国家、学校、教师自身三个层面探讨了民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举措。以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优势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道桥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道路桥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培
期刊
【摘要】:音乐具有极强的情感魅力,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备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良好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有利于情感教学,有利于积极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所以,老师应当积极采用适用于情感教育的方式,使学生们在感受到音乐艺术的情感美的同时,提升人文情怀和素养,为其成长道路培育下真善美的种子。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方式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一方面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