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元政权兴起的过程中,大量语言、文化不同的人口移居中原及江南地区,其中有众多民族、语言背景不同的诗人参与诗歌活动,使用何种语言文字进行创作,是元代诗坛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为此,元代色目诗人马祖常强调“同韵”,主张不同民族的诗人共同使用汉语音韵文字创作。“同韵”思想的本质是马祖常对中华文化的一种强烈认同。
【机 构】
: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暨西域文史研究中心,乌鲁木齐83005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元政权兴起的过程中,大量语言、文化不同的人口移居中原及江南地区,其中有众多民族、语言背景不同的诗人参与诗歌活动,使用何种语言文字进行创作,是元代诗坛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为此,元代色目诗人马祖常强调“同韵”,主张不同民族的诗人共同使用汉语音韵文字创作。“同韵”思想的本质是马祖常对中华文化的一种强烈认同。
其他文献
这份满文档案可作为清朝政府晚期管辖西藏的历史见证。其主要内容反映了十一世达赖喇嘛凯珠嘉措,与清朝政府一直友好相处,遵奉成丰皇帝上谕,为大行皇太后诵经,祈求冥福,深得咸丰皇帝的肯定并赏赐礼品。
郎思孝是辽代学问僧的突出代表,曾任觉华岛海云寺的住持。他一生佛学论著丰富,受到契丹皇帝、贵族的特殊宠遇。到了金朝,仍然有人熟悉思孝的事迹和觉华岛的佛教。唐朝灭亡后,思孝实为振兴华严宗之关键人物。这位高僧及觉华岛在辽代佛教史及东亚佛学界都具有重要地位。
元代后期葛罗禄族诗人廷贤的诗风可分为清雄峻拔、明丽清逸、沉郁典雅、亢直激越等四种类型,其清雄峻拔的诗风源自盛唐诗歌尤其是李白歌行的影响,明丽清逸的诗风与超贤的江南经历有关,其沉郁典雅与亢直激越的诗风主要受唐宋诗歌诸大家如杜甫、白居易、黄庭坚、陆游等人的影响。此外,趣贤诗中的民族性与民间性的题材,也有助于其清雄峻拔和明丽清逸风格的形成。
当前,两岸关系正处于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加大,两岸关系基本格局正朝着较好的方向发展。众所周知,实力因素是解决两岸问题的重要因素,但也容易造成实力"困境"。因此,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今天,如何正确使用实力,以发挥其最佳效益,既是一个问题,也是一门艺术。"巧实力"战略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启示颇多。
高校学术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高校在学术团队建设上仍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凝练学科队伍建设为宗旨,培育优秀学术带头人为关键,构建高校学术团队建设的运行机制,不断促进高校学术的团队可持续发展。
"名词语义信息词典"是"蒙古语语义信息词典"的分库,是整个蒙古语语言知识库的组成部分。"名词语义词典"翔实描述了每一个词语的语义分类、搭配规则、配价等方面的语义属性。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语文系)始建于1952年,包括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专业。当时,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从事少数民族语文教学研究的马学良、于道泉、李森等著名专家调入我校,成为该学科创建初期的骨干力量。
具有来华传教士和人类学家双重身份的康国泰,在中国甘肃、青海传教时,对甘南土人的生活进行了人类学观察,最终成为一名以研究土族社会而闻名的人类学家。本文主要关注作为人类学家的康国泰的人生经历,并试图从他个人的社会背景、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理论方法学方面,来探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中西方人类学史的发展历程。
《天问》犹如藏民族《世巴问答歌》,是在神事活动中形成的楚民族的问歌体创世史诗,属于巫史文献的范畴。屈原是其传承者、整理者和传播者。由于祠庙壁画与《天问》内容基本相同,屈原把《天问》的问歌部分写在壁画上,又由于《天问》问和答的句式几乎完全相同,所以没必要写出答的部分,造成《天问》有问无答的假象。楚公室之人将其抄录、传唱,崇为经典,使文本形式的《天问》得以传世。《天问》是创世史诗,其连环式结构使《天问》整体结构“井井有条”,而具体叙事偶或“文义不次”,因而被后世以“错简”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