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贷款人倪欢的话来说,齐放网的出现绝对可以用四个家喻户晓的字来形容:生得伟大!齐放网是中国首个面对学生的开放式P2P借贷网络平台,它的目标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条支付教育费用的有效途径。
2007年8月,齐放网成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准备,2008年7月正式发布了试运营网站,当年年底开始借贷业务。
2007年,中国的网络支付尚未兴起,互联网用户的购物和支付经验不多,很多中国人甚至没做过投资和借贷,齐放分享的网络助学贷款概念十分新颖。自幼在美国长大,毕业于耶鲁大学,在华尔街资本市场工作过的陈国权引入了这一模式,他相信这一借贷模式能够解决中国贫困大学生的上学问题。在2010年的一次采访中,他描述了他的愿望:“在美国,60%的大学生能享受国家助学贷款,而中国只有15%。”
点对点贷款、强调社会影响以及使用网络科技,齐放网的创新理念吸引了不少对网络金融、社会企业及公益感兴趣的人,网络借贷助学更是与中国传统公益观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契合。
2009年,齐放网获得一笔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随后,齐放网的状况就很少有人知道。
组团问责站
2011年,贷款人王博昕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2009年,他先后投了几笔小额资金,按照和借款学生的约定收取利息。2011年7、8月,王博昕发现资助的学生没有收到贷款,齐放网的网站也不再更新,就拨打齐放网的客服电话,无人接听。
王博昕在豆瓣网上创建了小组“齐放网债权人”,质疑齐放网。事情似乎没有任何转机,直到2012年,倪欢在网上联系他。
倪欢,齐放网贷款人,英国剑桥大学硕士,目前是零碳中心集团上海总部首席投资官。2009年底,倪欢曾在一个小额信贷大会上得知齐放网,随后,她在齐放网注册了一个账户。倪欢总共投了2000元,先后给了4个学生。她把资金打到齐放网的账户上,再由齐放网转寄给学生所在的学校或培训机构。
随后她去了英国,没有再留意这件事。2011年的某一天,她想起登录齐放网,却发现怎么也登录不了。“我想可能在英国无法登录中国的网站。”2012年,倪欢回到中国,又想起齐放网,再次上网搜索,发现竟然连网站都没了!
她找到了“齐放网债权人”的豆瓣小组。
倪欢又给一个名为“NGO保鲜沙龙”的邮件组群发邮件询问齐放网的下落,邮件写道:“钱在齐放丢了是小事,但这家以小额信贷社会企业经营模式著称的机构如因此失了信誉就是大事,更无从向大学生谈及其机构运营的理念:信用。”在这封邮件中,倪欢提出了更多问题:“这个平台上所有投资人的情况有谁知道吗?为什么CEO没有公开解释?为什么官方网站消失了,投资人也没有收到任何邮件提示?”
容纳上百人的邮件组只有一个人回复她:“据说,陈国权去做易社计划了。”
2012年9月25日,倪欢打听到了陈国权在其新公司创思易社的邮件,发了第一封邮件。10月9日,在未得到任何回复之后,倪欢再次发信询问。
倪欢向公益界朋友寻求帮助,SEE基金会副秘书长高天为其引荐刘永龙。刘永龙,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专业,曾任上海热爱家园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现在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任理事长。
10月14日,倪欢第一次打通陈国权的电话,陈国权称未收到邮件,答应与其联系。
第二天,倪欢就正式组建了问责齐放的团队:除了刘永龙,她又在微博上找到了王博昕和另外一位贷款人。加上高天、上海恩派副主任丁立、恩派两位编辑和两位朋友,一共10人,用邮件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当天,他们总结了一张齐放网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列表,列出了问责行动计划的初步框架,王博昕还把齐放网和陈国权以齐放名义公开活动的视频进行了备份。
问责不仅仅是追债,倪欢更想知道齐放网发生了什么?
难以为继的社会企业
“2008年底世界经济危机爆发,齐放网刚好需要融资,那时候找投资很难的。这是一个时机问题,如果我们早点融资或者等到2009年经济恢复都好,但我们融资的时间却刚刚好是那时。危机之后,齐放网发展比较慢。”在上海长乐路创思易社的开放式办公室里,陈国权坐在记者的对面,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解释,说完耸耸肩,习惯性地抬了抬眉毛。
“最大的错误就是资金计划,如果可以早一点融资……”
在问责行动组的推动之下,陈国权于今年4月份在www.qifang.com的网站上发表了一份声明,更详细解释了齐放网的失败。
“事实上,我们的计划可能已经超越现有的资源太多了,简单地说,大环境不成熟,电子商务和在线付款两大块刚开始平稳发展,大多数人没有长期投资的经验,因此势必对于如贷款这类固定收益产品不那么熟悉。”
当然,作为CEO,陈国权犯了错:“浪费太多时间和资源在开拓非核心领域的业务,企图多方地使用平台资源;或是雇用没有创业经验的人,因而在不断成长的业务中无法激励内在自我来开拓出一席之地。”
若企业已经难以为继,为何不关停业务并通知利益相关者?
陈国权告诉记者,那时他早已离开齐放。2010年起,齐放网的董事们找到了一个新的CEO。“你什么时候离开齐放网?”对于一份从头至尾没有时间线的清算通知,记者追问。
陈国权答,因时间久远不记得了。他透露,从2010年到2011年,齐放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没有资本,没有团队,没有发展。
倪欢并不认可陈的推脱责任的解释。王博昕也指出,在上海工商局的网站上查询到齐放的法人代表仍然是陈国权,而且齐放网2011和2012年的年检结果显示正常。陈国权回应,那时他只是挂个名,并没有实际的权责。
2011年开始,陈国权加盟上海创思易社,投资社会企业,培养社会企业家。他认为自己仍然在实践当初与齐放一样的事业:将商业和公益相结合,既做商业,也做公益。 问责小组帮助齐放网清算
问责行动小组并没有让齐放网就此落幕。
在小组讨论中,刘永龙提出将陈国权纳入齐放网的扫尾工作中,帮助齐放网一同完成最后的使命:“我们和陈国权、信必优、台湾出资人、会计、出纳、秘书等与齐放运行有关的人都要接触和沟通,了解信息,听到他们的声音,争取他们的积极讨论,消除分裂。”
倪欢和其他贷款人同意了这种创新性的解决策略。2012年11月26日,刘永龙单独找陈国权进行沟通,讨论出了一个日程表:一周之内,汇总齐放网的基本信息,分享给问责行动组;同步启动对齐放网团队的采访和齐放网未来安排的实施。
当天,陈国权第一次被列入问责组邮件抄送列表中。让倪欢震怒的是,“陈没有做任何事,回美国休假”。
今年2月份,倪欢在陈国权的介绍下,终于见到了董事Tim。三方约定,在2013年3月底之前,陈国权需给齐放网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一个正式回应,公开解释齐放网停运的原因及为何未通知利益相关方,统计并公布齐放网出借人情况,公布剩余资金金额并给出清算方案。
问责行动小组成员纷纷为倪欢鼓掌。
2013年4月份,陈国权在www.qifang.com的网络页面上发布了公开信,但倪欢并不满意:除了塑造陈令人同情的形象,说好的其他公开内容呢?在倪欢看来,问责齐放从一开始起不仅仅意味着贷款人拿回剩余资金,更重要的是这个昔日明星企业能够“生得伟大”,更“死得光荣”。
但事情并没有按照问责行动小组的期望进行,9月15日,倪欢忽然收到一份来自齐放网的清算公告。对于齐放的过去,仅仅以一句话来说明:“……但遗憾的是,由于发展策略的调整,齐放网面临关闭、……齐放网的清算计划分三步走:用15天收集信息,7天时间清还资金,7天时间将有捐赠意愿者的剩余资金捐赠给壹基金。整个清算时间为1个月,截至2013年10月21日。”
问责行动小组傻眼了。他们起草的清算方案原本包括充分告知利益相关方和公众,识别、确认齐放网的直接利益相关方,了解并划分清算中的不同情景,资金去向的追踪和记录,总结与宣传。但事实却是:他们被排除在了清算之外。
网贷平台的清算
齐放网的清算已经开始,但大家依然不满意。倪欢想要更多解释,比如真正停运的原因。关于ICP过期,只需要低成本的续费即可继续,若仅因ICP过期就不知会贷款人并停止运营网站,倪欢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至少齐放网和齐放网CEO并未就网站关闭而公开道歉。她还想知道自己帮助的大学生来自哪里,为何欠钱不还。
原我开网中国运营总监张圣指出,齐放网的清算“不是让人很信服”:“对出资人的义务应该更明确,在关闭的 过程中,至少要给所有出资人说明,把善后流程说清。”
我开网是一家帮助中国贫困人口的国际小额信贷机构,于2012年停运。张圣告诉记者,我开网的善后工作首先要确认机构停止和小额信贷停止的日期。“小贷就像齿轮,无法轻易停下来,所以要找一个自然月的终点来停止,财务上一定要先确认。”
接着和合作伙伴分享信息,处理资金琐事,再跟筹资人说明情况,提供询问邮箱,最后跟媒体公开,在公益圈里分享经验,“把死法告诉大家”。
我开网于2012年5月份正式关闭,创始人写了一封公开信,至今仍在网上,讲明了我开关停原因,过往成绩等。张圣说,去年7月份停止了所有业务,今年10月份接到财务的电话,意味着我开网全面停止,“机构层面处理了一年多。”
对于齐放网,倪欢提出了更多问题:从法律上讲,陈和其他董事虽然都还公开活动,没有physically“跑路”,但事实上不处理出借人的款项是不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跑路”?这是不是非法侵占别人的资产?对处置未通知到的出借人的资金,他们如果未获授权而代为捐赠,是不是一种非法处置?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在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风险及防范》一文中指出,网络借贷平台以何种方式退出市场,在其退出市场时如何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都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威胁到借贷双方的利益。当前我国并没有规范网络借贷的成熟的法律体系,亟待完善网络借贷法律规范。他建议,P2P平台的市场退出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贷款人利益。
10月22日,一场以“齐放网的清算对公益组织的启示”为题的讲座在北师大京师公益讲堂进行。高天、倪欢向在场人员讲述一年以来的清算问责历程。
朋友笑说这场问责行动“弱爆了”,应直接起诉,倪欢表示,接下来有可能用法律解决问题。
2007年8月,齐放网成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准备,2008年7月正式发布了试运营网站,当年年底开始借贷业务。
2007年,中国的网络支付尚未兴起,互联网用户的购物和支付经验不多,很多中国人甚至没做过投资和借贷,齐放分享的网络助学贷款概念十分新颖。自幼在美国长大,毕业于耶鲁大学,在华尔街资本市场工作过的陈国权引入了这一模式,他相信这一借贷模式能够解决中国贫困大学生的上学问题。在2010年的一次采访中,他描述了他的愿望:“在美国,60%的大学生能享受国家助学贷款,而中国只有15%。”
点对点贷款、强调社会影响以及使用网络科技,齐放网的创新理念吸引了不少对网络金融、社会企业及公益感兴趣的人,网络借贷助学更是与中国传统公益观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契合。
2009年,齐放网获得一笔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随后,齐放网的状况就很少有人知道。
组团问责站
2011年,贷款人王博昕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2009年,他先后投了几笔小额资金,按照和借款学生的约定收取利息。2011年7、8月,王博昕发现资助的学生没有收到贷款,齐放网的网站也不再更新,就拨打齐放网的客服电话,无人接听。
王博昕在豆瓣网上创建了小组“齐放网债权人”,质疑齐放网。事情似乎没有任何转机,直到2012年,倪欢在网上联系他。
倪欢,齐放网贷款人,英国剑桥大学硕士,目前是零碳中心集团上海总部首席投资官。2009年底,倪欢曾在一个小额信贷大会上得知齐放网,随后,她在齐放网注册了一个账户。倪欢总共投了2000元,先后给了4个学生。她把资金打到齐放网的账户上,再由齐放网转寄给学生所在的学校或培训机构。
随后她去了英国,没有再留意这件事。2011年的某一天,她想起登录齐放网,却发现怎么也登录不了。“我想可能在英国无法登录中国的网站。”2012年,倪欢回到中国,又想起齐放网,再次上网搜索,发现竟然连网站都没了!
她找到了“齐放网债权人”的豆瓣小组。
倪欢又给一个名为“NGO保鲜沙龙”的邮件组群发邮件询问齐放网的下落,邮件写道:“钱在齐放丢了是小事,但这家以小额信贷社会企业经营模式著称的机构如因此失了信誉就是大事,更无从向大学生谈及其机构运营的理念:信用。”在这封邮件中,倪欢提出了更多问题:“这个平台上所有投资人的情况有谁知道吗?为什么CEO没有公开解释?为什么官方网站消失了,投资人也没有收到任何邮件提示?”
容纳上百人的邮件组只有一个人回复她:“据说,陈国权去做易社计划了。”
2012年9月25日,倪欢打听到了陈国权在其新公司创思易社的邮件,发了第一封邮件。10月9日,在未得到任何回复之后,倪欢再次发信询问。
倪欢向公益界朋友寻求帮助,SEE基金会副秘书长高天为其引荐刘永龙。刘永龙,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专业,曾任上海热爱家园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现在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任理事长。
10月14日,倪欢第一次打通陈国权的电话,陈国权称未收到邮件,答应与其联系。
第二天,倪欢就正式组建了问责齐放的团队:除了刘永龙,她又在微博上找到了王博昕和另外一位贷款人。加上高天、上海恩派副主任丁立、恩派两位编辑和两位朋友,一共10人,用邮件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当天,他们总结了一张齐放网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列表,列出了问责行动计划的初步框架,王博昕还把齐放网和陈国权以齐放名义公开活动的视频进行了备份。
问责不仅仅是追债,倪欢更想知道齐放网发生了什么?
难以为继的社会企业
“2008年底世界经济危机爆发,齐放网刚好需要融资,那时候找投资很难的。这是一个时机问题,如果我们早点融资或者等到2009年经济恢复都好,但我们融资的时间却刚刚好是那时。危机之后,齐放网发展比较慢。”在上海长乐路创思易社的开放式办公室里,陈国权坐在记者的对面,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解释,说完耸耸肩,习惯性地抬了抬眉毛。
“最大的错误就是资金计划,如果可以早一点融资……”
在问责行动组的推动之下,陈国权于今年4月份在www.qifang.com的网站上发表了一份声明,更详细解释了齐放网的失败。
“事实上,我们的计划可能已经超越现有的资源太多了,简单地说,大环境不成熟,电子商务和在线付款两大块刚开始平稳发展,大多数人没有长期投资的经验,因此势必对于如贷款这类固定收益产品不那么熟悉。”
当然,作为CEO,陈国权犯了错:“浪费太多时间和资源在开拓非核心领域的业务,企图多方地使用平台资源;或是雇用没有创业经验的人,因而在不断成长的业务中无法激励内在自我来开拓出一席之地。”
若企业已经难以为继,为何不关停业务并通知利益相关者?
陈国权告诉记者,那时他早已离开齐放。2010年起,齐放网的董事们找到了一个新的CEO。“你什么时候离开齐放网?”对于一份从头至尾没有时间线的清算通知,记者追问。
陈国权答,因时间久远不记得了。他透露,从2010年到2011年,齐放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没有资本,没有团队,没有发展。
倪欢并不认可陈的推脱责任的解释。王博昕也指出,在上海工商局的网站上查询到齐放的法人代表仍然是陈国权,而且齐放网2011和2012年的年检结果显示正常。陈国权回应,那时他只是挂个名,并没有实际的权责。
2011年开始,陈国权加盟上海创思易社,投资社会企业,培养社会企业家。他认为自己仍然在实践当初与齐放一样的事业:将商业和公益相结合,既做商业,也做公益。 问责小组帮助齐放网清算
问责行动小组并没有让齐放网就此落幕。
在小组讨论中,刘永龙提出将陈国权纳入齐放网的扫尾工作中,帮助齐放网一同完成最后的使命:“我们和陈国权、信必优、台湾出资人、会计、出纳、秘书等与齐放运行有关的人都要接触和沟通,了解信息,听到他们的声音,争取他们的积极讨论,消除分裂。”
倪欢和其他贷款人同意了这种创新性的解决策略。2012年11月26日,刘永龙单独找陈国权进行沟通,讨论出了一个日程表:一周之内,汇总齐放网的基本信息,分享给问责行动组;同步启动对齐放网团队的采访和齐放网未来安排的实施。
当天,陈国权第一次被列入问责组邮件抄送列表中。让倪欢震怒的是,“陈没有做任何事,回美国休假”。
今年2月份,倪欢在陈国权的介绍下,终于见到了董事Tim。三方约定,在2013年3月底之前,陈国权需给齐放网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一个正式回应,公开解释齐放网停运的原因及为何未通知利益相关方,统计并公布齐放网出借人情况,公布剩余资金金额并给出清算方案。
问责行动小组成员纷纷为倪欢鼓掌。
2013年4月份,陈国权在www.qifang.com的网络页面上发布了公开信,但倪欢并不满意:除了塑造陈令人同情的形象,说好的其他公开内容呢?在倪欢看来,问责齐放从一开始起不仅仅意味着贷款人拿回剩余资金,更重要的是这个昔日明星企业能够“生得伟大”,更“死得光荣”。
但事情并没有按照问责行动小组的期望进行,9月15日,倪欢忽然收到一份来自齐放网的清算公告。对于齐放的过去,仅仅以一句话来说明:“……但遗憾的是,由于发展策略的调整,齐放网面临关闭、……齐放网的清算计划分三步走:用15天收集信息,7天时间清还资金,7天时间将有捐赠意愿者的剩余资金捐赠给壹基金。整个清算时间为1个月,截至2013年10月21日。”
问责行动小组傻眼了。他们起草的清算方案原本包括充分告知利益相关方和公众,识别、确认齐放网的直接利益相关方,了解并划分清算中的不同情景,资金去向的追踪和记录,总结与宣传。但事实却是:他们被排除在了清算之外。
网贷平台的清算
齐放网的清算已经开始,但大家依然不满意。倪欢想要更多解释,比如真正停运的原因。关于ICP过期,只需要低成本的续费即可继续,若仅因ICP过期就不知会贷款人并停止运营网站,倪欢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至少齐放网和齐放网CEO并未就网站关闭而公开道歉。她还想知道自己帮助的大学生来自哪里,为何欠钱不还。
原我开网中国运营总监张圣指出,齐放网的清算“不是让人很信服”:“对出资人的义务应该更明确,在关闭的 过程中,至少要给所有出资人说明,把善后流程说清。”
我开网是一家帮助中国贫困人口的国际小额信贷机构,于2012年停运。张圣告诉记者,我开网的善后工作首先要确认机构停止和小额信贷停止的日期。“小贷就像齿轮,无法轻易停下来,所以要找一个自然月的终点来停止,财务上一定要先确认。”
接着和合作伙伴分享信息,处理资金琐事,再跟筹资人说明情况,提供询问邮箱,最后跟媒体公开,在公益圈里分享经验,“把死法告诉大家”。
我开网于2012年5月份正式关闭,创始人写了一封公开信,至今仍在网上,讲明了我开关停原因,过往成绩等。张圣说,去年7月份停止了所有业务,今年10月份接到财务的电话,意味着我开网全面停止,“机构层面处理了一年多。”
对于齐放网,倪欢提出了更多问题:从法律上讲,陈和其他董事虽然都还公开活动,没有physically“跑路”,但事实上不处理出借人的款项是不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跑路”?这是不是非法侵占别人的资产?对处置未通知到的出借人的资金,他们如果未获授权而代为捐赠,是不是一种非法处置?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在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风险及防范》一文中指出,网络借贷平台以何种方式退出市场,在其退出市场时如何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都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威胁到借贷双方的利益。当前我国并没有规范网络借贷的成熟的法律体系,亟待完善网络借贷法律规范。他建议,P2P平台的市场退出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贷款人利益。
10月22日,一场以“齐放网的清算对公益组织的启示”为题的讲座在北师大京师公益讲堂进行。高天、倪欢向在场人员讲述一年以来的清算问责历程。
朋友笑说这场问责行动“弱爆了”,应直接起诉,倪欢表示,接下来有可能用法律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