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逢一年教师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曾有过许许多多关于“尊师重教”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一代一代的流传过程中,同时也在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雕刻着这个民族的灵魂,并不断形成和发展着这个传统。
可感:难忘恩师育人情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智慧的结晶。赵春春主编的《感恩老师》(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一书,紧紧围绕感恩老师这一主题,讲述了一颗感恩之心,是人类心田中最真、最善、最美的种子。它发芽之后,开出爱心之花,结出智慧之果,而你的人生也将由此进入与众不同的新世界。全书在题材与风格上丰富多样,不仅有文笔优美的散文、诗歌,还有生活化的故事与耐人寻味的寓言。我们不仅能在阅读中感受情感的可贵,理解感恩的重要,还能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美好与感动。这些饱含着师生间真挚情感的故事,既能让人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又能学会理解、体谅、感恩老师。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值得回忆的老师,会时常想起,时常动容。不管是凡夫俗子,还是伟人名家,都会对自己的老师铭记不忘,时时怀念。大卫主编的《名师笔下最难忘的师恩》(石油工业出版社),讲述了名人心中那一位位或可爱或让人敬佩的老师,一同感受那一份份朴实而又真挚的情。这里所说的名人,都是一些学而有成的专家。他们念念不忘,他们是在老师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与许多普通人一样,他们非常感激和怀念老师,并且记述了老师的为人处世、敬业事迹,抒发了他们对老师的深挚情怀,而他们与老师的故事,都成为尊敬师长的美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老师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传承着历史与文化,沟通着现实与理想。德玄馨主编的《名人忆老师》(同心出版社),选录名家名人回忆老师的美文。包括鲁迅、丰子恺、启功、吴组缃、季羡林、费孝通、汪曾祺、魏巍、王蒙、史铁生、钟敬文、朱湘、于右任、齐白石、夏尊、冰心、田汉、叶圣陶等名家名人回忆老师的美文。所选作品皆为经典的回忆性散文,字字珠玑,百读不厌,情深且意长,开卷即有益,是培养读者感恩之心的上佳读物。此刻,前人的文字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沐浴在这场春雨中,感受师恩师德。
可品:让人动容师生情
老师用知识照亮我们的心房,用情感教育我们健康成长。《致我们敬爱的老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记录了老师的心路历程,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动人点滴。有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颂教师的敬业;有人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教师教育的艺术;有人用“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来赞美教师无私的奉献。是的,这所有华美的诗句凝聚在一起,就汇成四个字:爱与责任。三尺讲台是老师挥洒人生的天地,面对我们迷茫而渴求的眼睛,老师义无反顾地用自己如歌的声音,播撒爱的阳光、智慧的甘霖。伴随老师声音的旋律,我们学会了用灵魂去唱歌,用真诚去追求。
老师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人生旅途。谷斯涌的《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的故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描述了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不仅品德和学识堪称一流,还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而后者,对于求知若渴的毛泽东,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影响。当时一师学生课外自学已成风气,但在读书中存在着贪多图快、不求甚解的毛病,因而读得多,忘得快,效果欠佳。针对这种情况,徐特立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书以少为主,以彻底消化为主”经验,提出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读书之法”。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很重视徐先生的读书经验,也是实践徐先生教学主张最有成效的人。
当代文学名家汪曾祺的《我的老师沈从文》(大象出版社)一书,深情回忆了沈从文对他的帮助与支持,对老师沈从文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不久沈从文就发现了汪的才华。沈从文曾经对人说过,汪的文章写得比他自己的还要好。沈从文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好的文章,就推荐给报刊发表。汪曾祺说:“我在1946年以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沈从文逝世后,汪曾祺去送他最后一程:“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详地躺着。我走近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浓厚的师生之情让人动容。
可赞:成就灵魂的伟大
杰出教师是怎样实现专业成长的?杰出教师之所以杰出的秘密在哪里?答案是读书读出来的!他们都把不间断地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张贵勇的《读书成就名师》(教育科学出版社)一书,收录了吴非、于永正、李镇西等在内的十二位杰出教师的读书故事。他们或有着精湛的教学艺术,或有着某方面的特殊造诣,或有着深邃的教育思想。虽然他们都有不同的读书方式,有着不同的阅读主张,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终身阅读的践行者和推动者。通过一个个引人深思的故事,我们既能窥见名师的成长经历和读书内容,也充分获知其与众不同的读书方法与阅读主张。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教师,都是一样的平凡而伟大,普通而令人敬佩。美国人塞内特的《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书,汇集了来自美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200多位优秀教师的400多句隽言妙语,内容涉及如何看待教师地位、怎样开展教学工作、何种教学方法最科学等诸多问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责任和正面临的挑战,对各个水平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本鼓舞人心的读物,教师读后会从中获得许多启示。书中汇集语句包罗万象,留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教育需要教育者的真情投入,而教师也同时会得到真情的回报。这本书出版后,迅速风靡美国校园。
传授知识只是教师的表面工作,教师的本质在于塑造心灵,让即使十分卑微的生命,也迸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吴鳔主编的《让青少年学会感恩老师的故事》(安徽人民出版社),着重选择那些能够彰显老师博大爱心、重塑人的心灵的故事。编者期望这些饱含师生间最真挚情感的故事,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感恩”成为一种潜意识,在身体内生根发芽。同时,每篇短文后面配有编者满含深情的文后点评,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又能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恩生活,感恩一切,让我们生活在感恩老师的世界里。
三尺讲台,编织着知识的摇篮;春风化雨,铸造起人类的丰碑。现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尊师社会,在沧海桑田的日月变迁中,只有学会了尊敬师长,才能获得个人、民族、国家长久的发展空间。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掀起尊师、敬师、爱师的新高潮!
可感:难忘恩师育人情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智慧的结晶。赵春春主编的《感恩老师》(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一书,紧紧围绕感恩老师这一主题,讲述了一颗感恩之心,是人类心田中最真、最善、最美的种子。它发芽之后,开出爱心之花,结出智慧之果,而你的人生也将由此进入与众不同的新世界。全书在题材与风格上丰富多样,不仅有文笔优美的散文、诗歌,还有生活化的故事与耐人寻味的寓言。我们不仅能在阅读中感受情感的可贵,理解感恩的重要,还能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美好与感动。这些饱含着师生间真挚情感的故事,既能让人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又能学会理解、体谅、感恩老师。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值得回忆的老师,会时常想起,时常动容。不管是凡夫俗子,还是伟人名家,都会对自己的老师铭记不忘,时时怀念。大卫主编的《名师笔下最难忘的师恩》(石油工业出版社),讲述了名人心中那一位位或可爱或让人敬佩的老师,一同感受那一份份朴实而又真挚的情。这里所说的名人,都是一些学而有成的专家。他们念念不忘,他们是在老师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与许多普通人一样,他们非常感激和怀念老师,并且记述了老师的为人处世、敬业事迹,抒发了他们对老师的深挚情怀,而他们与老师的故事,都成为尊敬师长的美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老师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传承着历史与文化,沟通着现实与理想。德玄馨主编的《名人忆老师》(同心出版社),选录名家名人回忆老师的美文。包括鲁迅、丰子恺、启功、吴组缃、季羡林、费孝通、汪曾祺、魏巍、王蒙、史铁生、钟敬文、朱湘、于右任、齐白石、夏尊、冰心、田汉、叶圣陶等名家名人回忆老师的美文。所选作品皆为经典的回忆性散文,字字珠玑,百读不厌,情深且意长,开卷即有益,是培养读者感恩之心的上佳读物。此刻,前人的文字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沐浴在这场春雨中,感受师恩师德。
可品:让人动容师生情
老师用知识照亮我们的心房,用情感教育我们健康成长。《致我们敬爱的老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记录了老师的心路历程,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动人点滴。有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颂教师的敬业;有人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教师教育的艺术;有人用“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来赞美教师无私的奉献。是的,这所有华美的诗句凝聚在一起,就汇成四个字:爱与责任。三尺讲台是老师挥洒人生的天地,面对我们迷茫而渴求的眼睛,老师义无反顾地用自己如歌的声音,播撒爱的阳光、智慧的甘霖。伴随老师声音的旋律,我们学会了用灵魂去唱歌,用真诚去追求。
老师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人生旅途。谷斯涌的《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的故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描述了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不仅品德和学识堪称一流,还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而后者,对于求知若渴的毛泽东,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影响。当时一师学生课外自学已成风气,但在读书中存在着贪多图快、不求甚解的毛病,因而读得多,忘得快,效果欠佳。针对这种情况,徐特立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书以少为主,以彻底消化为主”经验,提出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读书之法”。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很重视徐先生的读书经验,也是实践徐先生教学主张最有成效的人。
当代文学名家汪曾祺的《我的老师沈从文》(大象出版社)一书,深情回忆了沈从文对他的帮助与支持,对老师沈从文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不久沈从文就发现了汪的才华。沈从文曾经对人说过,汪的文章写得比他自己的还要好。沈从文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好的文章,就推荐给报刊发表。汪曾祺说:“我在1946年以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沈从文逝世后,汪曾祺去送他最后一程:“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详地躺着。我走近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浓厚的师生之情让人动容。
可赞:成就灵魂的伟大
杰出教师是怎样实现专业成长的?杰出教师之所以杰出的秘密在哪里?答案是读书读出来的!他们都把不间断地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张贵勇的《读书成就名师》(教育科学出版社)一书,收录了吴非、于永正、李镇西等在内的十二位杰出教师的读书故事。他们或有着精湛的教学艺术,或有着某方面的特殊造诣,或有着深邃的教育思想。虽然他们都有不同的读书方式,有着不同的阅读主张,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终身阅读的践行者和推动者。通过一个个引人深思的故事,我们既能窥见名师的成长经历和读书内容,也充分获知其与众不同的读书方法与阅读主张。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教师,都是一样的平凡而伟大,普通而令人敬佩。美国人塞内特的《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书,汇集了来自美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200多位优秀教师的400多句隽言妙语,内容涉及如何看待教师地位、怎样开展教学工作、何种教学方法最科学等诸多问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责任和正面临的挑战,对各个水平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本鼓舞人心的读物,教师读后会从中获得许多启示。书中汇集语句包罗万象,留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教育需要教育者的真情投入,而教师也同时会得到真情的回报。这本书出版后,迅速风靡美国校园。
传授知识只是教师的表面工作,教师的本质在于塑造心灵,让即使十分卑微的生命,也迸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吴鳔主编的《让青少年学会感恩老师的故事》(安徽人民出版社),着重选择那些能够彰显老师博大爱心、重塑人的心灵的故事。编者期望这些饱含师生间最真挚情感的故事,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感恩”成为一种潜意识,在身体内生根发芽。同时,每篇短文后面配有编者满含深情的文后点评,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又能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恩生活,感恩一切,让我们生活在感恩老师的世界里。
三尺讲台,编织着知识的摇篮;春风化雨,铸造起人类的丰碑。现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尊师社会,在沧海桑田的日月变迁中,只有学会了尊敬师长,才能获得个人、民族、国家长久的发展空间。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掀起尊师、敬师、爱师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