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师恩留心间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逢一年教师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曾有过许许多多关于“尊师重教”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一代一代的流传过程中,同时也在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雕刻着这个民族的灵魂,并不断形成和发展着这个传统。
  可感:难忘恩师育人情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智慧的结晶。赵春春主编的《感恩老师》(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一书,紧紧围绕感恩老师这一主题,讲述了一颗感恩之心,是人类心田中最真、最善、最美的种子。它发芽之后,开出爱心之花,结出智慧之果,而你的人生也将由此进入与众不同的新世界。全书在题材与风格上丰富多样,不仅有文笔优美的散文、诗歌,还有生活化的故事与耐人寻味的寓言。我们不仅能在阅读中感受情感的可贵,理解感恩的重要,还能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美好与感动。这些饱含着师生间真挚情感的故事,既能让人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又能学会理解、体谅、感恩老师。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值得回忆的老师,会时常想起,时常动容。不管是凡夫俗子,还是伟人名家,都会对自己的老师铭记不忘,时时怀念。大卫主编的《名师笔下最难忘的师恩》(石油工业出版社),讲述了名人心中那一位位或可爱或让人敬佩的老师,一同感受那一份份朴实而又真挚的情。这里所说的名人,都是一些学而有成的专家。他们念念不忘,他们是在老师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与许多普通人一样,他们非常感激和怀念老师,并且记述了老师的为人处世、敬业事迹,抒发了他们对老师的深挚情怀,而他们与老师的故事,都成为尊敬师长的美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老师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传承着历史与文化,沟通着现实与理想。德玄馨主编的《名人忆老师》(同心出版社),选录名家名人回忆老师的美文。包括鲁迅、丰子恺、启功、吴组缃、季羡林、费孝通、汪曾祺、魏巍、王蒙、史铁生、钟敬文、朱湘、于右任、齐白石、夏尊、冰心、田汉、叶圣陶等名家名人回忆老师的美文。所选作品皆为经典的回忆性散文,字字珠玑,百读不厌,情深且意长,开卷即有益,是培养读者感恩之心的上佳读物。此刻,前人的文字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沐浴在这场春雨中,感受师恩师德。
  可品:让人动容师生情
  老师用知识照亮我们的心房,用情感教育我们健康成长。《致我们敬爱的老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记录了老师的心路历程,与学生的朝夕相处、动人点滴。有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颂教师的敬业;有人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教师教育的艺术;有人用“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来赞美教师无私的奉献。是的,这所有华美的诗句凝聚在一起,就汇成四个字:爱与责任。三尺讲台是老师挥洒人生的天地,面对我们迷茫而渴求的眼睛,老师义无反顾地用自己如歌的声音,播撒爱的阳光、智慧的甘霖。伴随老师声音的旋律,我们学会了用灵魂去唱歌,用真诚去追求。
  老师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人生旅途。谷斯涌的《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的故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描述了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不仅品德和学识堪称一流,还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而后者,对于求知若渴的毛泽东,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影响。当时一师学生课外自学已成风气,但在读书中存在着贪多图快、不求甚解的毛病,因而读得多,忘得快,效果欠佳。针对这种情况,徐特立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书以少为主,以彻底消化为主”经验,提出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读书之法”。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很重视徐先生的读书经验,也是实践徐先生教学主张最有成效的人。
  当代文学名家汪曾祺的《我的老师沈从文》(大象出版社)一书,深情回忆了沈从文对他的帮助与支持,对老师沈从文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书,不久沈从文就发现了汪的才华。沈从文曾经对人说过,汪的文章写得比他自己的还要好。沈从文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好的文章,就推荐给报刊发表。汪曾祺说:“我在1946年以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沈从文逝世后,汪曾祺去送他最后一程:“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详地躺着。我走近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浓厚的师生之情让人动容。
  可赞:成就灵魂的伟大
  杰出教师是怎样实现专业成长的?杰出教师之所以杰出的秘密在哪里?答案是读书读出来的!他们都把不间断地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张贵勇的《读书成就名师》(教育科学出版社)一书,收录了吴非、于永正、李镇西等在内的十二位杰出教师的读书故事。他们或有着精湛的教学艺术,或有着某方面的特殊造诣,或有着深邃的教育思想。虽然他们都有不同的读书方式,有着不同的阅读主张,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终身阅读的践行者和推动者。通过一个个引人深思的故事,我们既能窥见名师的成长经历和读书内容,也充分获知其与众不同的读书方法与阅读主张。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教师,都是一样的平凡而伟大,普通而令人敬佩。美国人塞内特的《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书,汇集了来自美国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200多位优秀教师的400多句隽言妙语,内容涉及如何看待教师地位、怎样开展教学工作、何种教学方法最科学等诸多问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教师这一职业所承担的责任和正面临的挑战,对各个水平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本鼓舞人心的读物,教师读后会从中获得许多启示。书中汇集语句包罗万象,留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教育需要教育者的真情投入,而教师也同时会得到真情的回报。这本书出版后,迅速风靡美国校园。
  传授知识只是教师的表面工作,教师的本质在于塑造心灵,让即使十分卑微的生命,也迸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吴鳔主编的《让青少年学会感恩老师的故事》(安徽人民出版社),着重选择那些能够彰显老师博大爱心、重塑人的心灵的故事。编者期望这些饱含师生间最真挚情感的故事,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感恩”成为一种潜意识,在身体内生根发芽。同时,每篇短文后面配有编者满含深情的文后点评,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又能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恩生活,感恩一切,让我们生活在感恩老师的世界里。
  三尺讲台,编织着知识的摇篮;春风化雨,铸造起人类的丰碑。现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尊师社会,在沧海桑田的日月变迁中,只有学会了尊敬师长,才能获得个人、民族、国家长久的发展空间。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掀起尊师、敬师、爱师的新高潮!
其他文献
源于湖北的冠状病毒  己蔓延成一场大疫  无数善良的人们  躲在家里  唯恐避之不及  在国家危险的时刻  我们看到了  一支支逆行的队伍  乘火车、汽车、飞机  疾驰着奔向了疫区  两三万名白衣战士  告别了父母妻儿  为了拯救  素不相识的患者  而把生命的危险  留给了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  硝烟弥漫的战场  英勇的战士们  冒着枪林弹雨  夺取和坚守着阵地  想起了冲进火海的消防官兵  用
近年来,“故事新编”这一写作技巧以其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深邃的立意、丰富的想象、诙谐的语言在各种大考中被一部分睿智的考生所运用,备受评卷老师的青睐而喜获高分甚至满分,堪称考场作文的制胜“法宝”。  【技法揭秘】  一、了解特点,掌握技巧  所谓故事新编,是指作者充分利用名著、名篇佳作或课文,并对它进行改编,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用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
小时候,经常在山坡上放羊,看见一条条羊肠小道,心里面总是在想,这路是谁走出来的,怎么那么弯弯曲曲,那么不好走?为什么后来的人都跟着他(她)的足迹走?为什么不选择一条很好走而又很近的一条路呢?  我的家乡就坐落在县城对面,我们每天出门在外都能看得见县城,看见县城白晃晃的一大片,总觉得那是在天际,只想长大了就可以到县城去赶集。平时一直呆在老家,8岁那年,父母说我听话读得起书了,把我带到县城,我第一次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时间推移,我渐渐改掉了许多坏习惯。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我不再骄傲了。  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老师捧着试卷走进了教室,她清清嗓子,说道:“下面表扬一位同学——小哀。她这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拿着试卷,心花怒放。回家的路上,小鸟似乎叫得更亮了,天空似乎更蓝了,花朵开得更美了,我却渐渐骄傲了起来。上课时,我和同学讲闲话,看漫画,传纸条……老师讲的知识我一点儿也没听进耳朵里,我想
淳熙丙申至日①,予过维扬②。夜雪初霁③,荠麦弥望④。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⑤。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⑥。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⑦。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技法一:总分行文法  【精巧故事】  袁隆平妙答解尴尬  一次,袁隆平率领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组访问美国,到达洛杉矶走下飞机时,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微笑着迎了上来,把副研究员陈一吾当成袁隆平,紧紧握住他的手,又是拥抱,又是贴脸,这时陈一吾很不好意思,连忙介绍说:“威尔其先生,这位才是首席专家袁隆平,我们都是他的助手。”威尔其很尴尬,马上握住袁隆平的手,拥抱良久,以表歉意。  袁隆平微笑地说:“威尔
区域游戏作为我园经常开展的、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各班级教师在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都会邀请家长了解、参与班级的区域游戏。如何将我园的“合·乐”文化渗透到区域游戏中,有效利用多方资源进行整合,帮助幼儿促进其社会“合作能力”的有效发展,我园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面向全园大、中、小共12个班级,针对区域游戏现状及“合·乐”园所文化渗透的情况,对教师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調查结果分析如下:  现阶段我园
夜息早作,吃饭穿衣,上班下学,迎来送往……人以血肉之躯同周围环境一刻不停地交往,跃动在活脱脱的感性世界里,这才可以称作生命,称作一个个大活人。人类生命之鲜活,直接得益于它特有的交际符号系统——语言。语言同样凭借它活在人类出乎口、入乎耳的语音层面,像大小血管里血液那样,涓涓滔滔,负载着信息一刻不停地流动,也才彰显出永恒的魅力。  我以为这语言也应包括被另一种视觉符号——文字钉在纸面上的无声语言。写在
水是生命之源。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于是有风吹草低见牛羊之美景。我们的祖先是农耕民族,依河结城,则是历史的选择和智慧的结晶。也就有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吟颂。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浉河不知道在久远的过去是否叫做过信水,否则信阳以何为名?未做过考证,不得乱说。再往淮河下游的淮阳和淮阴则千真万确分居淮南淮北。典型的以河成名。但凡历史悠久的城市几乎都是临河而建,充分证明了水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  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  疑有碧桃千树花。  郎士元,字君胄,唐代诗人。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之说,诗风“闲雅”,尤擅长五律。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在唐代描写音乐的诗歌中是较为独特的一首。  首句“凤吹声如隔彩霞”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笙声之妙,超凡绝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