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确定对籼粳杂交晚稻种子安全性较高的浸种药剂及浓度,从而更好地为生产服务。[方法]以籼粳杂交晚稻种子甬优9号、甬优12号和甬优538号为供试品种,分别采用常规浸种浓度和高浓度4种浸种药剂处理种子,研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变化。[结果]用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00和1.67 g/L、1.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2.22和4.00 g/L浸种安全性最高,对甬优9号、甬优12号及甬优538号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无明显抑制作用;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2.00 g/L和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3.33 g/L常规浓度浸种时对杂交晚稻种子比较安全。但是,在相同条件下,甬优9号、12号和甬优538号3种籼粳杂交晚稻种子对药剂的敏感程度有差异,甬优9号耐药,甬优12号次之,甬优538号最敏感。[结论]甬优9号、12号和甬优538号3种籼粳杂交晚稻种子的浸种药剂在安全性方面首选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而常规浸种浓度的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和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也比较安全。
关键词浸种药剂;籼粳杂交稻;发芽
中图分类号S5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4-01038-02
作者简介周宇杰(1978- ),男,浙江诸暨人,农艺师,硕士,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研究。
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传病害[1-2]。防治方法主要是采用药剂浸种,常规的药剂主要有二硫氰基甲烷、咪酰·杀螟丹等。但目前二硫氰基甲烷已经停产,而咪酰类药剂浸种技术要求高,农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造成种子发芽效果差等情况,因此亟待筛选出一些简便易行,且对种子安全性好的浸种药剂。为此,笔者于2013年选取了4种浸种药剂在甬优系列3个品种上进行相应的浸种试验,通过对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分析确定安全性较高的浸种药剂,从而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1.1供试药剂。1.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绍兴天诺农化有限公司提供);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市售);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提供);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提供)。
1.1.2供试品种。甬优9号、甬优12号、甬优538号,均由宁波市种子公司繁育,诸暨市种子公司提供。
1.2试验设计每个品种设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4.00和2.00 g/L、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67和1.00 g/L、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10.00和3.33 g/L、1.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4.00 g/L和2.22 g/L浸种,每个品种4种药剂8个处理和1个CK,共24个处理3个CK,3次重复。
1.3试验方法试验采用药剂浸种法,各处理按配比统一配制浸种药液。试验品种在浸种前1 d先晒种,浸种时静置15 min,捞净秕谷,分别浸入配好的药液中,放入恒定在30 ℃温度的光照恒温培养箱中浸种48 h;浸种结束后从每个处理中取100粒种子置于放有湿润发芽纸的透明发芽盒中,再放于30 ℃光照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催芽。种子置床后3 d起,每天觀察记载发芽种子数,发芽持续时间为7 d。
1.4数据分析发芽势(%)=3 d内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发芽率(%)=7 d内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发芽指数(GI)=∑(相应天数的发芽数/相应天数) 。
2结果与分析
2.1浸种药剂对种子发芽势的影响种子发芽势能充分反映出种子的发芽速度、整齐度以及幼苗质量等活力情况,也表明种子活力的强弱[3]。从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甬优9号种子发芽势大小为:CK>T8=T6>T7>T2>T4>T3>T1>T5,其中处理T1、T2、T3、T4、T6、T7、T8之间以及与CK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而处理T5与另外7个处理和CK均存在显著差异,除T5处理外甬优9号种子的发芽势在89.66%~95.33%,而T5发芽势为80%;各处理甬优12号种子发芽势大小为:T8>CK>T2>T6>T7>T4>T3>T1>T5,其中处理T2、T3、T4、T6、T7、T8之间以及与CK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发芽势在84.33%~93.67%,而处理T1和T5发芽势分别为77.67%和70.00%,与其余6个处理及CK存在显著差异;各处理甬优538号种子发芽势大小为:T8>CK>T6>T1>T3>T4>T7>T2>T5,其中处理T1、T3、T4、T6、T7、T8之间及与CK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发芽势在72.00%~80.33%,而处理T2、T5与CK存在显著差异,发芽势分别为57.67%和50.33%。
综上,甬优9号、甬优12号和甬优538号种子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10.00 g/L,甬优12号用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4.00 g/L以及甬优538号用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2.00 g/L浸种后种子的活力明显减弱,而用其余溶液处理后参试种子的活力强弱无明显变化。另外,在同一处理下3种晚稻种子的发芽势表现为:甬优9号种子>甬优12号>甬优538号,说明甬优9号的种子活力最强,甬优12号次之,甬优538号最差。
2.2浸种药剂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发芽率高说明活种子多,发芽率低说明活种子少,是种子种用价值的最重要指标。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甬优9号种子发芽率大小为:T6>T7=T8>CK>T2>T1>T3=T4>T5,其中处理T5与其余处理和CK存在显著差异,处理T5的发芽率为84.67%,而其余处理的发芽率在93.00%~99.67%;各处理甬优12号种子发芽率大小为:T2=T6>T8>CK>T7>T4>T3>T1>T5,其中T5发芽率为83.00%,与其余处理和CK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处理的发芽率在90.00%~95.67%,相互间及与CK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甬优538号种子发芽率大小为:T4>T8>CK>T3>T6>T1>T2>T7>T5,其中T5发芽率为60.33%,与其余处理和CK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处理的发芽率在78.00%~88.33%,相互间及与CK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综上,甬优9号、甬优12号和甬优538号种子采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10.00 g/L浸种后活种子明显减少,而其他处理对参试种子无影响。在相同处理下,3种晚稻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相一致,说明甬优9号活种子最多,甬优12号次之,甬优538号最少。
2.3浸种药剂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发芽指数是发芽率指标的细化和深化,它放大了种子活力的特征,使好坏种子的差异加大。从表3可以看出,8种药剂处理对甬优9号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与对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相一致,同样是处理T5对发芽指数的影响最大,并且与其他处理和CK存在显著差异;甬优12号种子发芽指数的表现与其发芽势的表现基本一致,处理T1和T5的发芽指数最低,与部分处理和CK存在显著差异;甬优538号种子发芽指数的表现与其发芽率的表现相一致,处理T5与其他处理和CK存在显著差异。同样,在相同处理下,3种晚稻种子之间的发芽指数与发芽势、发芽率的表现相一致,甬优9号发芽指数最高,甬优12号次之,甬优538号最低。
3小结与讨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和1.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浸种安全性最高,分别前者浓度在1.00(常规浸种浓度)、1.67 g/L时和后者浓度在2.22(常规浸种浓度)、4.00 g/L时,对甬优9号、12号及甬优538号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无明显抑制作用,与CK无显著差异;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在2.00 g/L常规浸种浓度对3种籼粳杂交晚稻种子比较安全,但在4.00 g/L高浓度下浸种就会对甬优12号种子的活力产生抑制作用;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10.00 g/L高浓度浸种会对3种杂交晚稻种子的发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在3.33 g/L常规使用浓度浸种时比较安全。另外,在相同条件下,甬优9号、甬优12号和甬优538号3种籼粳杂交晚稻种子对药剂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无论是活种子数还是种子活力均表现为:甬优9号>甬优12号>甬优538号,也说明甬优538号对药剂最敏感,甬优12号次之,甬优9号最不敏感。
关键词浸种药剂;籼粳杂交稻;发芽
中图分类号S5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4-01038-02
作者简介周宇杰(1978- ),男,浙江诸暨人,农艺师,硕士,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研究。
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传病害[1-2]。防治方法主要是采用药剂浸种,常规的药剂主要有二硫氰基甲烷、咪酰·杀螟丹等。但目前二硫氰基甲烷已经停产,而咪酰类药剂浸种技术要求高,农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造成种子发芽效果差等情况,因此亟待筛选出一些简便易行,且对种子安全性好的浸种药剂。为此,笔者于2013年选取了4种浸种药剂在甬优系列3个品种上进行相应的浸种试验,通过对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分析确定安全性较高的浸种药剂,从而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1.1.1供试药剂。1.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绍兴天诺农化有限公司提供);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市售);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提供);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提供)。
1.1.2供试品种。甬优9号、甬优12号、甬优538号,均由宁波市种子公司繁育,诸暨市种子公司提供。
1.2试验设计每个品种设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4.00和2.00 g/L、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67和1.00 g/L、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10.00和3.33 g/L、1.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4.00 g/L和2.22 g/L浸种,每个品种4种药剂8个处理和1个CK,共24个处理3个CK,3次重复。
1.3试验方法试验采用药剂浸种法,各处理按配比统一配制浸种药液。试验品种在浸种前1 d先晒种,浸种时静置15 min,捞净秕谷,分别浸入配好的药液中,放入恒定在30 ℃温度的光照恒温培养箱中浸种48 h;浸种结束后从每个处理中取100粒种子置于放有湿润发芽纸的透明发芽盒中,再放于30 ℃光照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催芽。种子置床后3 d起,每天觀察记载发芽种子数,发芽持续时间为7 d。
1.4数据分析发芽势(%)=3 d内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发芽率(%)=7 d内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发芽指数(GI)=∑(相应天数的发芽数/相应天数) 。
2结果与分析
2.1浸种药剂对种子发芽势的影响种子发芽势能充分反映出种子的发芽速度、整齐度以及幼苗质量等活力情况,也表明种子活力的强弱[3]。从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甬优9号种子发芽势大小为:CK>T8=T6>T7>T2>T4>T3>T1>T5,其中处理T1、T2、T3、T4、T6、T7、T8之间以及与CK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而处理T5与另外7个处理和CK均存在显著差异,除T5处理外甬优9号种子的发芽势在89.66%~95.33%,而T5发芽势为80%;各处理甬优12号种子发芽势大小为:T8>CK>T2>T6>T7>T4>T3>T1>T5,其中处理T2、T3、T4、T6、T7、T8之间以及与CK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发芽势在84.33%~93.67%,而处理T1和T5发芽势分别为77.67%和70.00%,与其余6个处理及CK存在显著差异;各处理甬优538号种子发芽势大小为:T8>CK>T6>T1>T3>T4>T7>T2>T5,其中处理T1、T3、T4、T6、T7、T8之间及与CK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发芽势在72.00%~80.33%,而处理T2、T5与CK存在显著差异,发芽势分别为57.67%和50.33%。
综上,甬优9号、甬优12号和甬优538号种子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10.00 g/L,甬优12号用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4.00 g/L以及甬优538号用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2.00 g/L浸种后种子的活力明显减弱,而用其余溶液处理后参试种子的活力强弱无明显变化。另外,在同一处理下3种晚稻种子的发芽势表现为:甬优9号种子>甬优12号>甬优538号,说明甬优9号的种子活力最强,甬优12号次之,甬优538号最差。
2.2浸种药剂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发芽率高说明活种子多,发芽率低说明活种子少,是种子种用价值的最重要指标。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甬优9号种子发芽率大小为:T6>T7=T8>CK>T2>T1>T3=T4>T5,其中处理T5与其余处理和CK存在显著差异,处理T5的发芽率为84.67%,而其余处理的发芽率在93.00%~99.67%;各处理甬优12号种子发芽率大小为:T2=T6>T8>CK>T7>T4>T3>T1>T5,其中T5发芽率为83.00%,与其余处理和CK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处理的发芽率在90.00%~95.67%,相互间及与CK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甬优538号种子发芽率大小为:T4>T8>CK>T3>T6>T1>T2>T7>T5,其中T5发芽率为60.33%,与其余处理和CK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处理的发芽率在78.00%~88.33%,相互间及与CK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综上,甬优9号、甬优12号和甬优538号种子采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10.00 g/L浸种后活种子明显减少,而其他处理对参试种子无影响。在相同处理下,3种晚稻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相一致,说明甬优9号活种子最多,甬优12号次之,甬优538号最少。
2.3浸种药剂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发芽指数是发芽率指标的细化和深化,它放大了种子活力的特征,使好坏种子的差异加大。从表3可以看出,8种药剂处理对甬优9号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与对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相一致,同样是处理T5对发芽指数的影响最大,并且与其他处理和CK存在显著差异;甬优12号种子发芽指数的表现与其发芽势的表现基本一致,处理T1和T5的发芽指数最低,与部分处理和CK存在显著差异;甬优538号种子发芽指数的表现与其发芽率的表现相一致,处理T5与其他处理和CK存在显著差异。同样,在相同处理下,3种晚稻种子之间的发芽指数与发芽势、发芽率的表现相一致,甬优9号发芽指数最高,甬优12号次之,甬优538号最低。
3小结与讨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和1.5%二硫氰基甲烷可湿性粉剂浸种安全性最高,分别前者浓度在1.00(常规浸种浓度)、1.67 g/L时和后者浓度在2.22(常规浸种浓度)、4.00 g/L时,对甬优9号、12号及甬优538号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无明显抑制作用,与CK无显著差异;16%咪酰·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在2.00 g/L常规浸种浓度对3种籼粳杂交晚稻种子比较安全,但在4.00 g/L高浓度下浸种就会对甬优12号种子的活力产生抑制作用;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10.00 g/L高浓度浸种会对3种杂交晚稻种子的发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在3.33 g/L常规使用浓度浸种时比较安全。另外,在相同条件下,甬优9号、甬优12号和甬优538号3种籼粳杂交晚稻种子对药剂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无论是活种子数还是种子活力均表现为:甬优9号>甬优12号>甬优538号,也说明甬优538号对药剂最敏感,甬优12号次之,甬优9号最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