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虽然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在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长时间的广泛应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性技术操作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导致了混凝土的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进而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本文围绕着建筑工程现场混凝土控制展开了有关研究,以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作为切入点,针对混凝土常见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控制中的设置进配料系统、泵送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混凝土的配合比值、混凝土施工操作四大方面做出了深刻的分析,以便为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有效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控制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0.
前言
混凝土施工质量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强度、防水性、耐久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各种技术手段应用的监督。目前,混凝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施工项目,但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出现,混凝土施工工艺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而相关施工单位也需要加强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从而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难点及影响因素
1.1施工难点
(1)混凝土板材施工。现代住宅建设需要使用混凝土板材,这种合成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住宅的整体建设效率。但混凝土板材施工难度大,实际板材质量难以控制。造成混凝土板材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原因很多,如运输碰撞、施工工艺、原材料不合格、储存不合理等。混凝土板材已成为住宅建筑的重要材料,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会下降,而且很容易出现渗漏和裂缝。
(2)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在凝固前处于流动状态,需要采取浇筑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相关技术要求较高。一旦出现错误,工程质量将受到不利影响。混凝土由水泥、砂、钢和水组成,其中,水量控制非常重要。水量的多少会影响混凝土的粘度,从而决定工程的质量。另外,施工前后混凝土要充分搅拌,保证混凝土质量。工具不合格,搅拌时间不足,会导致混凝土结块,不利于整体施工。
(3)混凝土施工后麻面控制。混凝土施工后麻面的控制。混凝土未稳定前,整体硬度较低,工程表面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工程表面会出现凹坑、凹陷、粗糙等现象,类似现象的发生将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美观。施工后,工程表面未及时打磨,混凝土凝固后,工程表面变硬,无法打磨。另外,混凝土施工后,表面未及时保护,砂石等硬物会附着在工程表面,从而对工程表面造成一定的破坏。
(4)水化热效应控制。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泥,含有大量的石灰。石灰遇水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当热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混凝土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内部散热相对较慢,外部温度迅速下降,导致混凝土工程内外温度不同,最终导致工程出现裂缝,将严重影响整体工程质量。水化热效应是目前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术问题,有效地解决水化热效应可以提高工程质量。
(5)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混凝土养护工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做好养护工作可以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养护工作需要对混凝土工程进行频繁的浇水处理,部分施工单位的浇水次数不够,导致养护工作不到位。另外,混凝土工程施工后,应及时对工程表面进行覆盖,避免阳光直射。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屏蔽工作不能按时完成,对混凝土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1.2影响因素
(1)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在一些建设项目中,企业没有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配置方案进行优化调整,部分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较差,难以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同时,由于对材料质量控制不力,或材料管理制度不完善,使用劣质建筑材料的问题时有发生,降低了工程混凝土浇筑质量。
(2)配合比方案不合理。在一些建设项目中,企业不选择直接采购商品混凝土,而是现场拌制混凝土材料。虽然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混凝土配合比方案有时不合理,部分原材料配合比不当,最终导致配制的混凝土材料性能和质量与预期的不符情况。如混凝土配合比方案不合理时,所拌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强度等性能较差。如果直接投入使用,混凝土结构裂缝、麻皮、表面剥落等质量通病的发生率将大大提高,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实际使用寿命缩短。
(3)施工不规范。混凝土浇筑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工序,具有工艺复杂、涉及专业领域多、施工标准繁琐等特点。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因此,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当出现施工人员违章操作、施工管理水平低、施工方案不合理、技术交底不全面等问题时,将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使工程质量下降混凝土施工缺乏规范性。
2、建筑工程施工建設环节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质量问题
2.1表面的蜂窝问题
在落实混凝土结构施工工作之前,如果在配置和搅拌混凝土原材料的过程中,出现了并未严格按照有关的规范进行相应操作的情况,就会在部分因素控制力度不足的前提下,导致在整体的混凝土出现蜂窝现象。具体来说就是在混凝土表面出现一些分布均匀且肉眼可见的孔洞,这些孔洞位置由于没有水泥浆进行相应的填充,就可能导致箍筋暴露在空气当中。但在实际的建筑施工环节中,蜂窝现象的出现并不会严重到暴露主筋在空气当中的情况。如果在配置混凝土原材料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原定的施工设计配比将石子和砂浆掺入到混凝土中,并且出现了搅拌不均匀的问题,就会进一步增大表面蜂窝问题发生的概率。
2.2表面的麻面问题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工作落实的环节中,最常见的一种外部缺陷就是麻面问题具体的表现形状就是在混凝土的表面呈现出一些绿豆大小的不规则凹点,具体如图1所示。果在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模板在平整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是并未对模板进行充分的润湿作就会导致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本身的水分被木板吸收,最终导致整个混凝土的水分含量和原定的工程设计出现相应的差异,从而带来表面的麻面问题。除此之外,在浇筑混凝土工作的过程中,在将经过重新配置的混凝土倒入浇筑模板之后,如果没有及时落实相应的振捣工作,就会使得部分混凝土发生提前的凝结现象,再加之振捣时间和力度方面的缺失,就很容易导致混凝土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气泡,也会导致表面麻面问题的出现。 2.3表面的开裂问题
除此之外,混凝土表面的开裂或者是裂缝也是整个混凝土结构施工环节中最为常见的又一个主要问题。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引发的原因相对较多,比如在配置混凝土原材料的环节中水灰比例数值不恰当,或者是在浇筑混凝土工作完成之后将整个混凝土结构在太阳下进行暴晒,都会导致整个混凝土结构中的水分远远小于工程设定的要求,从而无法有效的满足,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收缩的需求就会很容易出现相应的裂缝,具体如图2所示。
3、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现场混凝土控制技术要点分析
3.1设置进配料系统
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需要在严格遵循有关建筑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妥善落实混凝土的调配工作。在一般情况下来说,需要以工期、混凝土的总量等指标作为相应的参考,从而真正保障达到每日最大混凝土用量的要求。并且在设置混凝土进料配料的过程中,一台强制式的搅拌机和联动进配料系统是一条最完整的生产线,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布置一条生产线即可,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建筑工程而言,则是需要布置两条生产线,而在布置搅拌站的过程中,一个工程只需要一个搅拌站。在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可以按照施工的分区进行多个搅拌站的合理设置,而具体的设置方案则需要在全面结合工程建设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确定。并且混凝土输送泵必须要完全符合实际的输送距离、高度和混凝土方面的实际要求,并且其位置通常是位于搅拌机的前方,并使用泵管和有关的施工地段进行连接。
3.2控制泵送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
在控制混凝土原材料治疗的过程中,其中的水泥通常情况下需要使用的是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但尽可能需要避免选择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主要是因为这种类型的水泥对于水分的消耗相对较大,并且还会经常出现泌水问题。同时在强度方面需要保障始终大于32.5#,并且在采购水泥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从品牌制造商处进行购买,水泥在购买之后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从而保障选用的水泥质量可以符合混凝土质量的实际要求。在砂石选择的过程中,砂方面的选择需要选择中砂并且要做到靠近上限。在一般情况下来说,细度模数为2.8的中砂要显著好于系统模式为2.3的中砂,不但在用水量上可以有所降低,并且在水泥用量上也会得到显著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极大的降低水泥水化热和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和收缩。而在选择石头的过程中,则需要选择天然连续级配的碎石和卵石,并且需要具备较为良好的可泵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以结构断面尺寸的最小数值和泵送管道的内径数值作为基础选择粒径合理的石头。在混凝土中掺入数量一定的优质粉煤灰之后,不但可以起到代替部分水泥的作用能够,并且还可以极大地改善整体拌合物的流动性。为此在选择粉煤灰的过程中,需要保障其质量达到二级,同时各项指标需要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全部规定。同时,在外加剂的选择上也需要符合国家新型标准的有关规定,在水分上则应需要选择不含任何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3.3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值
作为混凝土重要参数指标的配合比数值,这一数值的大小,对于整体的混凝土使用性而言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材料调配人员需要保障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数值要做到完全和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和要求以及输送高度等方面符合。混凝土的砂率最好需要控制在30%~45%之间,而粉煤灰的掺入数量比值也要小于等于20%。如果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需要针对水泥、砂石、粉煤灰等原材料进行相应的调整,则必须要保障配置得出的混凝土材料在使用性能上和理想状态保持一致,同时需要参照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的实际情况,针对混凝土的设计配比数值进行合理的调整。
3.4混凝土施工操作的有效控制
在使用泵机开展混凝土泵送工作之前,需要使用自来水对泵管进行相应的润湿操作,并且再结合使用比值为1:2的水泥砂浆进行管道润滑的前提下,来保障水泥浆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流失的问题。部分位置只可以在借助砂浆过后,根据相应的標准将之打入工程结构内部并和后面的混凝土进行相应的搭配,而其中的部分位置只能够将这些砂浆用作管道的润滑,接下来就需要将之卸下之后进行舍弃。与此同时,混凝土入泵的塌落度需要控制在180毫米之内,在气温大于等于30℃或者是泵送距离较远的情况下,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合理的处置。而在混凝土卸入泵机料斗的过程中,泵机的搅拌器部分需要持续地开展搅拌工作,同时泵机料斗内的混凝土数量需要保障保有2/3含量的混凝土,之所以进行这一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空气进入到管路中预防堵管问题的出现。
在进行后台混凝土搅拌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借助配料系统做好各个方面的校验工作,确保整体的混凝土配合比及计量数值可以最为接近理想状态,在泵机进行卸料工作之前也需要保障均匀的搅拌混凝土,并且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或者分别会同外部材料的前提下,搅拌时间也需要做出30秒的延长。除此之外,进行外加剂和粉煤灰的人工添加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有关人员的专业培训,从而有效控制添加的实际误差。
在落实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混凝土振捣的环节中,需要安排专人负责有关的工作,振捣的时,需要维持在10~30秒之间,并且是以混凝土翻浆及不冒气泡作为准则,确保达到不漏振以及不超振的要求。并且需要严格按照工程预先设计好的浇筑方式开展相应的浇筑工作,尽量做到一气呵成,中途不发生任何的停顿。在进行分层浇筑的时候,需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工作完成之前,将上一层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进行相应的捣实,从而保障上下两层的混凝土可以做到紧密的结合。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管理人员需要正确面对麻点、裂缝、钢筋锈蚀等各类问题,积极从材料、设备、配比、泵送运输、拌和、浇筑以及养护等各个方面做好混凝土工艺流程的把控,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积极改进管理模式,做好工程的全过程把控工作,实现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的高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杨正杰.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20):24-25.
[2]郭雅娇.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20(20):112.
[3]朱本玺.论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7):138-139.
[4]董佳佳.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1).
[5]刁广浩.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9(0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控制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0.
前言
混凝土施工质量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强度、防水性、耐久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各种技术手段应用的监督。目前,混凝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施工项目,但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出现,混凝土施工工艺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而相关施工单位也需要加强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从而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难点及影响因素
1.1施工难点
(1)混凝土板材施工。现代住宅建设需要使用混凝土板材,这种合成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住宅的整体建设效率。但混凝土板材施工难度大,实际板材质量难以控制。造成混凝土板材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原因很多,如运输碰撞、施工工艺、原材料不合格、储存不合理等。混凝土板材已成为住宅建筑的重要材料,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会下降,而且很容易出现渗漏和裂缝。
(2)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在凝固前处于流动状态,需要采取浇筑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相关技术要求较高。一旦出现错误,工程质量将受到不利影响。混凝土由水泥、砂、钢和水组成,其中,水量控制非常重要。水量的多少会影响混凝土的粘度,从而决定工程的质量。另外,施工前后混凝土要充分搅拌,保证混凝土质量。工具不合格,搅拌时间不足,会导致混凝土结块,不利于整体施工。
(3)混凝土施工后麻面控制。混凝土施工后麻面的控制。混凝土未稳定前,整体硬度较低,工程表面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工程表面会出现凹坑、凹陷、粗糙等现象,类似现象的发生将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美观。施工后,工程表面未及时打磨,混凝土凝固后,工程表面变硬,无法打磨。另外,混凝土施工后,表面未及时保护,砂石等硬物会附着在工程表面,从而对工程表面造成一定的破坏。
(4)水化热效应控制。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泥,含有大量的石灰。石灰遇水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当热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混凝土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内部散热相对较慢,外部温度迅速下降,导致混凝土工程内外温度不同,最终导致工程出现裂缝,将严重影响整体工程质量。水化热效应是目前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术问题,有效地解决水化热效应可以提高工程质量。
(5)混凝土施工后的养护。混凝土养护工作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做好养护工作可以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养护工作需要对混凝土工程进行频繁的浇水处理,部分施工单位的浇水次数不够,导致养护工作不到位。另外,混凝土工程施工后,应及时对工程表面进行覆盖,避免阳光直射。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屏蔽工作不能按时完成,对混凝土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1.2影响因素
(1)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在一些建设项目中,企业没有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配置方案进行优化调整,部分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较差,难以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同时,由于对材料质量控制不力,或材料管理制度不完善,使用劣质建筑材料的问题时有发生,降低了工程混凝土浇筑质量。
(2)配合比方案不合理。在一些建设项目中,企业不选择直接采购商品混凝土,而是现场拌制混凝土材料。虽然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混凝土配合比方案有时不合理,部分原材料配合比不当,最终导致配制的混凝土材料性能和质量与预期的不符情况。如混凝土配合比方案不合理时,所拌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强度等性能较差。如果直接投入使用,混凝土结构裂缝、麻皮、表面剥落等质量通病的发生率将大大提高,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实际使用寿命缩短。
(3)施工不规范。混凝土浇筑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工序,具有工艺复杂、涉及专业领域多、施工标准繁琐等特点。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因此,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当出现施工人员违章操作、施工管理水平低、施工方案不合理、技术交底不全面等问题时,将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使工程质量下降混凝土施工缺乏规范性。
2、建筑工程施工建設环节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质量问题
2.1表面的蜂窝问题
在落实混凝土结构施工工作之前,如果在配置和搅拌混凝土原材料的过程中,出现了并未严格按照有关的规范进行相应操作的情况,就会在部分因素控制力度不足的前提下,导致在整体的混凝土出现蜂窝现象。具体来说就是在混凝土表面出现一些分布均匀且肉眼可见的孔洞,这些孔洞位置由于没有水泥浆进行相应的填充,就可能导致箍筋暴露在空气当中。但在实际的建筑施工环节中,蜂窝现象的出现并不会严重到暴露主筋在空气当中的情况。如果在配置混凝土原材料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原定的施工设计配比将石子和砂浆掺入到混凝土中,并且出现了搅拌不均匀的问题,就会进一步增大表面蜂窝问题发生的概率。
2.2表面的麻面问题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工作落实的环节中,最常见的一种外部缺陷就是麻面问题具体的表现形状就是在混凝土的表面呈现出一些绿豆大小的不规则凹点,具体如图1所示。果在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模板在平整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是并未对模板进行充分的润湿作就会导致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本身的水分被木板吸收,最终导致整个混凝土的水分含量和原定的工程设计出现相应的差异,从而带来表面的麻面问题。除此之外,在浇筑混凝土工作的过程中,在将经过重新配置的混凝土倒入浇筑模板之后,如果没有及时落实相应的振捣工作,就会使得部分混凝土发生提前的凝结现象,再加之振捣时间和力度方面的缺失,就很容易导致混凝土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气泡,也会导致表面麻面问题的出现。 2.3表面的开裂问题
除此之外,混凝土表面的开裂或者是裂缝也是整个混凝土结构施工环节中最为常见的又一个主要问题。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引发的原因相对较多,比如在配置混凝土原材料的环节中水灰比例数值不恰当,或者是在浇筑混凝土工作完成之后将整个混凝土结构在太阳下进行暴晒,都会导致整个混凝土结构中的水分远远小于工程设定的要求,从而无法有效的满足,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收缩的需求就会很容易出现相应的裂缝,具体如图2所示。
3、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现场混凝土控制技术要点分析
3.1设置进配料系统
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中,需要在严格遵循有关建筑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妥善落实混凝土的调配工作。在一般情况下来说,需要以工期、混凝土的总量等指标作为相应的参考,从而真正保障达到每日最大混凝土用量的要求。并且在设置混凝土进料配料的过程中,一台强制式的搅拌机和联动进配料系统是一条最完整的生产线,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布置一条生产线即可,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建筑工程而言,则是需要布置两条生产线,而在布置搅拌站的过程中,一个工程只需要一个搅拌站。在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可以按照施工的分区进行多个搅拌站的合理设置,而具体的设置方案则需要在全面结合工程建设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确定。并且混凝土输送泵必须要完全符合实际的输送距离、高度和混凝土方面的实际要求,并且其位置通常是位于搅拌机的前方,并使用泵管和有关的施工地段进行连接。
3.2控制泵送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
在控制混凝土原材料治疗的过程中,其中的水泥通常情况下需要使用的是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但尽可能需要避免选择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主要是因为这种类型的水泥对于水分的消耗相对较大,并且还会经常出现泌水问题。同时在强度方面需要保障始终大于32.5#,并且在采购水泥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从品牌制造商处进行购买,水泥在购买之后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从而保障选用的水泥质量可以符合混凝土质量的实际要求。在砂石选择的过程中,砂方面的选择需要选择中砂并且要做到靠近上限。在一般情况下来说,细度模数为2.8的中砂要显著好于系统模式为2.3的中砂,不但在用水量上可以有所降低,并且在水泥用量上也会得到显著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极大的降低水泥水化热和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和收缩。而在选择石头的过程中,则需要选择天然连续级配的碎石和卵石,并且需要具备较为良好的可泵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以结构断面尺寸的最小数值和泵送管道的内径数值作为基础选择粒径合理的石头。在混凝土中掺入数量一定的优质粉煤灰之后,不但可以起到代替部分水泥的作用能够,并且还可以极大地改善整体拌合物的流动性。为此在选择粉煤灰的过程中,需要保障其质量达到二级,同时各项指标需要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全部规定。同时,在外加剂的选择上也需要符合国家新型标准的有关规定,在水分上则应需要选择不含任何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3.3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值
作为混凝土重要参数指标的配合比数值,这一数值的大小,对于整体的混凝土使用性而言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材料调配人员需要保障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数值要做到完全和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和要求以及输送高度等方面符合。混凝土的砂率最好需要控制在30%~45%之间,而粉煤灰的掺入数量比值也要小于等于20%。如果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需要针对水泥、砂石、粉煤灰等原材料进行相应的调整,则必须要保障配置得出的混凝土材料在使用性能上和理想状态保持一致,同时需要参照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的实际情况,针对混凝土的设计配比数值进行合理的调整。
3.4混凝土施工操作的有效控制
在使用泵机开展混凝土泵送工作之前,需要使用自来水对泵管进行相应的润湿操作,并且再结合使用比值为1:2的水泥砂浆进行管道润滑的前提下,来保障水泥浆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流失的问题。部分位置只可以在借助砂浆过后,根据相应的標准将之打入工程结构内部并和后面的混凝土进行相应的搭配,而其中的部分位置只能够将这些砂浆用作管道的润滑,接下来就需要将之卸下之后进行舍弃。与此同时,混凝土入泵的塌落度需要控制在180毫米之内,在气温大于等于30℃或者是泵送距离较远的情况下,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合理的处置。而在混凝土卸入泵机料斗的过程中,泵机的搅拌器部分需要持续地开展搅拌工作,同时泵机料斗内的混凝土数量需要保障保有2/3含量的混凝土,之所以进行这一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空气进入到管路中预防堵管问题的出现。
在进行后台混凝土搅拌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借助配料系统做好各个方面的校验工作,确保整体的混凝土配合比及计量数值可以最为接近理想状态,在泵机进行卸料工作之前也需要保障均匀的搅拌混凝土,并且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或者分别会同外部材料的前提下,搅拌时间也需要做出30秒的延长。除此之外,进行外加剂和粉煤灰的人工添加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有关人员的专业培训,从而有效控制添加的实际误差。
在落实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混凝土振捣的环节中,需要安排专人负责有关的工作,振捣的时,需要维持在10~30秒之间,并且是以混凝土翻浆及不冒气泡作为准则,确保达到不漏振以及不超振的要求。并且需要严格按照工程预先设计好的浇筑方式开展相应的浇筑工作,尽量做到一气呵成,中途不发生任何的停顿。在进行分层浇筑的时候,需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工作完成之前,将上一层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进行相应的捣实,从而保障上下两层的混凝土可以做到紧密的结合。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管理人员需要正确面对麻点、裂缝、钢筋锈蚀等各类问题,积极从材料、设备、配比、泵送运输、拌和、浇筑以及养护等各个方面做好混凝土工艺流程的把控,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积极改进管理模式,做好工程的全过程把控工作,实现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的高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杨正杰.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20):24-25.
[2]郭雅娇.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20(20):112.
[3]朱本玺.论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7):138-139.
[4]董佳佳.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1).
[5]刁广浩.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