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与中学物理实验课程整合

来源 :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透过多媒体与物理实验相结合,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物理实验 ;整合 ;课堂效果
  在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这个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时代,对知识型劳动者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对知识的渴求空前提高。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在教育领域的普及渗透,使我国教育领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教育信息化迅速加快。实验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实验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测量方法、学科基本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在中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在实验教学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对实验加以理解和体验。但是目前中学实验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知识面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下降,这已成为中学实验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实验教学作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业已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速度大大加快。现今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传统教学仪器,应该以计算机做终端,形成新一代智能化实验教学仪器,以弥补传统教学仪器的不足。实验是科学的基础,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开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与实验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寻求现实的可操作性的途径和方案,促进技术优势转化为教学效益,推进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效用,因此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与实验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构建模拟实验教学模式,发挥虚拟实验室功能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中学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例如,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如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由此可见,通过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与传统实验仪器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与常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获得新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
  2 利用网络资源,增进课堂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养。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学教学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下载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为提高课堂教学正效果服务。 例如,在“浮力”的教学中,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文字和画图向学生讲授向上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可通过网上的物理课件库下载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讲授“阿基米德原理”打下了理论基础,而这一切是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有一类实验课件设计,不再仅仅将学生的学习看作是实验知识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留给学生适当的“空间”展开思考,发挥自己的智力技能。比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演示实验的教学中,我们设计课件时不仅仅是简单的呈现实验现象,如:做完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运动实验时。老师会提出假设,如果:木板足够长表面十分光滑,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怎样?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十分抽象,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既重要,又难于理解。空间想象力好的学生答案还可以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沾边,空间想象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可就不知所措了。如果老师做完演示实验后,再用课件展示小车在非常光滑和足够长的木板上运动的情况,然后再提出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答案。教师通过多媒体画面,将不能用实验仪器展示的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现象直观展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设计课件的重点却并不仅仅是现象的呈现,否则直接用现实的实验更能显性说明问题。我们更应该关注教学的系统性问题,不仅是呈现现象,更应该设计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课件中加入假如结论思考,现象描述等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的部分,也可以引入根课程相关的课外思考,将平时见到的现象引入其中,作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成分,从中可体现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课件设计的优点。这类课件设计相对困难,但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
  我们通过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参与意识很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能鞭策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素质教育》列以林编(华语出版社)
  [2] 《教学艺术技法指南》张仁贤著(天津教育出版的社)
其他文献
课改十年,最大的变革在课堂。从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的一言堂,从教师的满堂灌变成了学生的满堂问,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尤为重要。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说数学”的方法,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学生通过积极地“说”知识、“思”方法、“辩”疑点的过程,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
期刊
【摘要】新课程实施到今天,“个人反思”已成为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实施新课程,不仅提倡教师的个人反思,更应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关键词】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  “反思”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专用的一个词语,是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的思索,即指思想的自我运动,简单的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再认识是以不同的时空视点对原有学习经历进行重新思考,运用,抽象,概括,比较,综合,推理等提炼出
期刊
【摘要】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语文新课标指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关键词】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设疑;展开联想  1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是华夏子孙的荣耀与骄傲。然而,近年来传统文化不受重视,它在国民的心中也逐渐淡化。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为了让我们民族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就必须提高
期刊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带来了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革命性变革。新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实施,构建新型学业评价体系成为当前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我就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点谈谈对新型学业评价体系的认识。  1 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改相互依存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智能大体可分成九个领域(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
期刊
当我们漫游在数学的海洋中,面对枯燥的数字变化和数量关系的时候,我们也会不知所措,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甚至还会自暴自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带给孩子们的只是死读书,读死书。我教学数学多年了,如何让孩子们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是我每天都在思考的一个课题。  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着,我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也注重了数学教育。个人认为数学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这个平面的小舞台,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这个立
期刊
【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21世纪,信息素质已成为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当今的中小学生是21世纪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能力素质也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更是接受现实与未来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双基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双基 ;实践;创新;自主探究;整体素质  人
期刊
【摘要】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了学生规规矩矩坐着,老师有条不紊地讲着的传统学习模式,一时间兴起的小组学习使我不知所措,让我产生了排斥,但在形式的催逼下,我开始了我的探索之旅。刚开始,自己讲课的欲望还是比较强烈,总觉得学生讨论在浪费时间,影响我的教学进度,再加上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游离于课堂之外,讨论流于了形式,表面上课堂热闹互动,实际上收效甚微,我困惑过,失望过,但在学校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那么,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到底应呈现给学生怎样的课堂呢?  1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