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认识语文教学的本质,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语言训练 训练方法 基本规律
提及语文训练,那么首先就要了解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对此,我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是不管什么立场,都改变不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语文就是以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为主要任务。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精辟的说:“语文就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
因此,可以简单地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以教材为例子来进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吸取课文中的语言精华,不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这还只是最基本的,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特点,同样还是不能很好地学生进行有效地语言训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的特点。那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的特点是怎样的呢?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阶段,他们天真无邪,喜欢比较直观的东西,记忆力强,接受能力也很强,他们爱想象,且想象力还极为丰富。但是,他们对比较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还不高。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掌握了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的这些特点,才可以很好地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地语言训练。
一、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本质,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说:平常说口头语言,写到书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吕叔湘先生也对此作过明确的的解释: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言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从这些阐述中,我们不难理解,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指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实践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能读能写会写,而且还要教会学生读好说好写好。可是一部分老师一进入课堂就总以“分析课文”为语文的第一要务,说写的时间都给挤掉了。长此以往,岂不是劳而无功嘛!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练”是学生语文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坚持以课文为凭借,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读说写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
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语文教学由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个部分组成,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阶段,它是学生吸收语言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因而就与学生如何学习语言的问题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让学生直接获得语言的感受,通过多种手段,如图片、肢体语言等等,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理解课文,在语言感受过程中去领悟文章的中心。而抛开语言去分析课文和中心思想的教学,有悖于语文教学的规律,也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三、明确语文训练的目标
小学语文语言的训练既包括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也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听与说是口头语言训练,读与写是书面语言训练。听说是读写的基础,读写又促使听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长于记忆,长于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的能力不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需要教师“讲深讲透”,而应该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训练目标。课后作业是编者根据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语言的特点和思想内容来安排的,它反映了课文“双基”教学的要求,揭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训练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可以在深刻理解课后练习题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确定训练目标。这样,制定目标时,就应以单元训练重点为训练的主攻方向,兼顾一般性的训练,科学地安排好各项训练的时间、环节,并拟定恰当的教学方法。目标明确了,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的随意性,落实语言训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最终学会并形成学习能力。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本的途径是转变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树立心的学生观,调整教学关系,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讲故事,做游戏,运用图片、投影、录音、录像等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组织和提供语言材料,引导学生研究、发现、探索。提倡“先试后导”、“先讲后练”。学生尝试在前,教师点拨在后,在语言实践中悟出规律。这样就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采用合理的训练方法
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不能为练而练,盲目加大训练量,而要让学生练得扎实,这就必须练而有法。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学法指导,而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通过训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形成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要教”这个目的。
最后,我认为,要提高和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能忽视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训练的重要性,要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实到处,就必须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并且要在语文课上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尽量省出时间来让他们多读、多说、多思、多写、多背、多记、多练。只要我们在扎实的训练上下功夫,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一定会有提高发展。
[关键词]语言训练 训练方法 基本规律
提及语文训练,那么首先就要了解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对此,我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是不管什么立场,都改变不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语文就是以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为主要任务。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精辟的说:“语文就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
因此,可以简单地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以教材为例子来进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吸取课文中的语言精华,不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这还只是最基本的,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特点,同样还是不能很好地学生进行有效地语言训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的特点。那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的特点是怎样的呢?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阶段,他们天真无邪,喜欢比较直观的东西,记忆力强,接受能力也很强,他们爱想象,且想象力还极为丰富。但是,他们对比较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还不高。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掌握了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的这些特点,才可以很好地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地语言训练。
一、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本质,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说:平常说口头语言,写到书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吕叔湘先生也对此作过明确的的解释: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言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从这些阐述中,我们不难理解,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指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实践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能读能写会写,而且还要教会学生读好说好写好。可是一部分老师一进入课堂就总以“分析课文”为语文的第一要务,说写的时间都给挤掉了。长此以往,岂不是劳而无功嘛!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练”是学生语文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坚持以课文为凭借,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读说写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
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语文教学由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个部分组成,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阶段,它是学生吸收语言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因而就与学生如何学习语言的问题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让学生直接获得语言的感受,通过多种手段,如图片、肢体语言等等,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理解课文,在语言感受过程中去领悟文章的中心。而抛开语言去分析课文和中心思想的教学,有悖于语文教学的规律,也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三、明确语文训练的目标
小学语文语言的训练既包括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也包括听、说、读、写的训练。听与说是口头语言训练,读与写是书面语言训练。听说是读写的基础,读写又促使听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长于记忆,长于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的能力不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需要教师“讲深讲透”,而应该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训练目标。课后作业是编者根据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语言的特点和思想内容来安排的,它反映了课文“双基”教学的要求,揭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训练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可以在深刻理解课后练习题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确定训练目标。这样,制定目标时,就应以单元训练重点为训练的主攻方向,兼顾一般性的训练,科学地安排好各项训练的时间、环节,并拟定恰当的教学方法。目标明确了,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的随意性,落实语言训练,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最终学会并形成学习能力。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本的途径是转变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树立心的学生观,调整教学关系,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讲故事,做游戏,运用图片、投影、录音、录像等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组织和提供语言材料,引导学生研究、发现、探索。提倡“先试后导”、“先讲后练”。学生尝试在前,教师点拨在后,在语言实践中悟出规律。这样就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采用合理的训练方法
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不能为练而练,盲目加大训练量,而要让学生练得扎实,这就必须练而有法。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学法指导,而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通过训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形成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要教”这个目的。
最后,我认为,要提高和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能忽视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训练的重要性,要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实到处,就必须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并且要在语文课上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尽量省出时间来让他们多读、多说、多思、多写、多背、多记、多练。只要我们在扎实的训练上下功夫,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一定会有提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