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期小学音乐器乐教学的发展之路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器乐教学的性质
  1.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
  2.以合奏为主要形式。
  3.以课堂乐器为主要用具。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这个是特别重要的,有了它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教学和乐器的选择。“以合奏为主要教学形式”和“以课堂乐器为主要的学习器具”。课堂乐器服从于上面两个原则“面向”、“以合奏”,主要选择和谐,个性化不强的乐器。西洋管弦乐队的配置科学合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倍低音提琴组成的弦乐组;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组成的木管组;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组成的铜管组;定音鼓、大鼓、小鼓组成的打击乐器组;以钢琴、马林巴、管风琴组成的键盘乐器,这些乐器放在一起合奏出来的声音高低错落有致,音响和谐。而民族乐器的色彩性大多过于强烈如:唢呐、竹笛、琵琶等,且缺少能够真正演奏低音声部的乐器,因此民乐合奏的整体感觉并不是特别好。
  二、器乐教学的目标
  1.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
  2.学习演奏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演奏课堂乐器
  3.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器
  4.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这四点也是我们目前常规教学中缺少关注的地方。①掌握基本要素(核心目标)音乐基本要素连接着音乐创作的全过程:音乐的表现、音乐的鉴赏、音乐的创造。因此也把掌握音乐基本要素的学习称作人的核心音乐学习技能。所以说器乐的表现,器乐的演奏技巧也是对力度的控制,对速度的把握,对音色的体现,对节奏、节拍、旋律的运用。也要关注音乐要素技能来完成对音乐要素的表现。新课标中音乐要素有原来的六大要素改变为八个,音乐要素是欣赏表现创造的核心能力要求。吴斌老师在和参会老师交流中说道:音乐教学中要突出音乐学科特点,突出音乐的本体。音乐的本体就是音乐的形式要素。从音乐美学上来讲就是:形式主义的美学、美感。审美体验的内容就是音乐的形式要素。以往的那种听音乐讲故事就脱离了以音乐为本体的原则。在音乐中寻求非音乐的信息这就叫做离开音乐本体的教学。比如《调皮小闹钟》,听了《调皮小闹钟》后,指导学生时间如何珍贵,就是引申了音乐之外的信息,其实《调皮》没有珍惜时间的问题,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切分节奏的使用。如果在课堂中关注了切分节奏的独特的表现方式,那就说明你关注了一个音乐最具有表现力的要素和特点。②(乐器演奏的基本要求)乐器的演奏主要分为长音练习、吐音练习以及两者结合的混合练习。③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器乐和识谱的关系),新修订的课标对识谱教学提高了要求,但又担心回到80年代90年代那种以枯燥的技能训练(包括乐器的学习)。担心回到传统的技能技巧训练上,完全背离音乐情感的体现和表现。因此在器乐教学的识谱教学中提出了“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器乐教学与识谱教学是结合很紧密的教学环节,欣赏可以不看谱,唱歌可以不唱谱,学习器乐则必须识读乐谱。④器乐教学是以合奏为基础的教学形式(器乐在培养人方面的作用)。所以,集體意识、合作能力是器乐教学中完成终极目标中要给予关注和重视的。
  三、器乐教学的内容
  1~2年级 学习常见打击乐器,参与演奏活动,能用打击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6年级 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1~2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主要目的,教学中主要做好基本的演奏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如长音的演奏,和声的体验等等。
  3~6年级主要以培养学生乐于并善于表现音乐为主要目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参与合奏训练,培养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器乐教学的特点
  1.器乐教学和声乐教学是两个不同的表现方式,器乐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乐曲旋律的吹奏,更应该发挥乐器的性能和特长,来表现音乐。从人类理解音乐的过程来看,最容易理解的是欣赏,欣赏不需要很多技能的学习,任何人都可以听音乐,其次是任何人都可以能唱歌,最后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演奏乐器。前两项是绝大部分人都可以实施的,但后一项如果不是经过学习和训练是不能做到的。所以器乐曲比方:《二泉映月》任何人听都不是声乐的旋律,再比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MI,MI,MI,DO——RE,RE,RE,XI——,这个也不是声乐的旋律,他其实是一个节奏特点创作出来的主题:短短短长。这个短短短长贯穿了整个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也就是说整个第一乐章的核心特点就是:短短短长,并不是MI,MI,MI,DO——。真正的声乐性的旋律在副部主题才给以呈现(SOL,DO,XI,DO,RE,LA,LA,SOL)声乐性旋律更简单,不复杂。但器乐性旋律更加富有变化,更能拓展人的音乐思维和想象空间。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器乐教学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器乐的特点发现、感知、体会音乐内在的音乐元素。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指导学生学会用单音或长音演奏和声配置中的根音和三音,充分发挥器乐的性能。比方:演奏水平高一些的学生可以演奏主旋律《小星星》,中等水平的学生演奏副旋律《小星星》,稍差一点学生的可以演奏根音或三音《小星星》。
  2.打击乐器的教学在器乐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节奏打击乐器的教学要区分开随意的演奏和即兴的演奏两个不同的概念,使用任何一种打击乐器老师都要给予指导,那种没有指导的单纯的敲击节拍重音随意演奏在音乐教学中是没有价值的。打击乐器的教学应该侧重分声部的演奏,要指导学生在作品的哪个位置演奏,这样的演奏效果更有利于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对学生音乐情感体验和表现的培养。比方《春天在哪里》
  3.器乐教学要和识谱、演唱、欣赏、编创教学有机联系,发挥“学具”作用。(属于应用内容不是器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其实,学习乐器是通向音乐学习的真正途径。真正学音乐的人很少有不以学习乐器为主要入门的目的和手段。所有的音乐家包括指挥家,作曲家无一例外的都精通一门或多种乐器。所以乐器的重要作用不可忽略,不能够仅服从于其他学习领域。
  4.激发“不爱唱歌”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5.乐器学习可以相伴终生,提升生活质量。
  有人说:唱歌也可以相伴终生,但当人人都会唱歌时,唱歌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因此,真正掌握一门乐器不但可以相伴终生,更可以提升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新课标的使用对体育学科教学的作用是积极有效的,这不仅是课程体制的一次革新,更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一次全面转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更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但一切事物的兴起与发展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惑与问题。就体育学科而言,我认为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相适应  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期刊
在体育课堂中存在着“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低年龄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知是好的,学习的动机是正确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为数不多的学生中,也存在着厌学的行为倾向,如何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全身心的投入,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来着手。  增加教学的吸引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
期刊
一、体育教学和学生生命发展的关系  多年体育教学经验使我懂得,体育教学的跟目标不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术,也不再与培养多少运动员,而在与大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这对于学生的生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这个体育教师心中,一个又一个儿童的个体生命发展是己任,但这|个“生命发展”不是简单的发展,而是多方面综合的发展,诸如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等。  体育教学与生命教育是什么关系?
期刊
一、教育工作的复杂性以及目标的一致性特点决定了学科整合的必然性 自然及社会科学的细致分类决定了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分科教学的存在。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教育目标的相对一致性又决定了学科间在教学目标、课程结构、运作方式方法等方面既存在着有别于其它学科的个性,也存在着相同或相近的共性。从系统工程学说的角度出发,综合实践活动与体育等诸学科是统一于素质教育的大系统之下,有着共同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和相似的学科特点的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进一步学习时间单位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已经学会了看整时与半时,初步认识了时针与分针,会读写几时几分,掌握了1时=60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对“时分秒”的感性认识。由于“秒”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不能借助具体的实物表现出来,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秒的长短,帮助建立秒的概念。学好秒的认识,让学生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对于
期刊
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用正确恰当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掌握波音記号的演唱技巧,能够在歌曲中正确的运用。  2.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表现方式为歌曲伴奏。  3.学生能够声情并茂的表演歌曲,歌舞结合,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彝族音乐文化特色。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正确恰当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难点:1.歌曲中“波音记号”的演唱技巧  2.能用不同的
期刊
看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学生们普遍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而语文教师们也对如何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颇费心机,然而效果却不明显。笔者对此深感纳闷,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为何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多姿、摇弋生辉的众多作品莫然元衷,为何对语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诠释如坠云雾,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突然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读五年级的儿子每天雷打不动地听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的品三国,
期刊
审美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是熏陶、是启发,它不仅可以撞击学生的灵魂,还影响他们的情感、精神、品格等。美的意境更能迅速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发他们的美感,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美的熏陶,心灵的洗涤。这些意境也就是美术教师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的审美形式创设审美情境。  我们的学生渴望“美”,甚至希望创造“美”。那么,什么是美?美在何处,这就需要我们美术教师
期刊
一、情境引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短片,这个队伍是如何排列的,行数和列数有什么关系?  生:行数=列数。  师:像这样行数和列数相等的队伍就叫做方阵。  出示课题:今天就要来研究一下方阵中的数学问题。 师:怎样求这个方阵的总人数呢?  生:小结实心方阵的总数求法。每边人数×每边人数=实心方阵的总人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入,找准生活和数学的切入点,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  二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健康、劳动技能和审美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学校的任务概括的讲就是培养德育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美育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周代统治者已把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