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江拉祜族服饰中的头巾以及长袍形的衣服款式极具民族特色,其中又以银泡镶嵌的彩虹、犬齿等花纹为主要内容的镶边彩饰图案最富装饰美感且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他们的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本文主要从艺术内涵、简洁的款式和色彩、对拉祜族服饰的改进和借鉴三方面,对拉祜族服饰文化作一些探讨,通过服饰呈现的直观形态挖掘其审美文化内涵。
关键词:双江拉祜族服饰;特点;艺术内涵;款式;色彩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拉祜族是其中重要的一员,世代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又形成相对聚集的村落。临沧双江就是一个拉祜族相对集中的地方。拉祜族是起源于中国西北的羌氐族的后裔,历史上由于战争等原因不断南下,最后分散定居于云南的临沧、耿马、孟连等地区,以及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国。拉祜族服饰是其审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云南特有的历史、地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下的产物,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云南是地理环境较为复杂的地区,从高山到坝子,温差变化比较大。双江县城地处坝子,常年气温比较高,但是周围都是山,随着海拔升高,带来气温骤降。气候的多变,以及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影响,使拉祜族的服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款式和色彩。但是其中几个款式相对稳定,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成为拉祜族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挖掘研究双江拉祜族的服饰文化,不仅有助于传统服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还可以为现代服装设计、美术绘画等文化艺术门类提供新鲜的素材和元素,同时也可以引起对其美学价值与生存状态的关注。
1 拉祜族服饰的艺术内涵
云南双江拉祜族的社会生活深深地影响着其服饰文化形态,这是历史、自然环境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互作用的结果。拉祜族的祖先是西北的游牧民族,穿着厚重的袍服,在南迁的过程中,袍服这一款式被保留下来。南迁后在深山中生活的拉祜族,由于山上气温较低,所以也穿着袍服;但是定居在坝子的拉祜族,由于气温较高,便穿着短衫,其款式、色彩与佤族类似。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民族间的服饰制作工艺是相互学习借鉴的,有时也通过交换和买卖的方法互通有无。在生产力落后的时期,拉祜族的服饰都是靠最原始的手工工艺制作的,从纺棉线、织布、染色、裁剪到缝制衣服,主要靠妇女手工劳动。
拉祜族男子头戴圆顶瓜皮帽子,帽檐上面有用银泡装饰的锯齿形或菱形的图案,上衣为无领对襟短衫,下穿宽大的直裆裤,老年男子有时也戴黑色包头。拉祜族妇女的服饰则更多地保留了袍服特点,大多穿长过膝盖的右襟长袍,有时裁剪为长至膝盖上的长裳,但是其款式相似。色彩以黑色底子、红色的花边为主,花边的图案十分繁密复杂,有锯齿形、波浪形、方格形、菱形等,并点缀许多银泡,给人以花团锦簇、色彩缤纷的美感。拉祜族妇女在节日里有时戴四面皆有檐的圆形帽子,有的帽子是头顶有一块布,如头发一般披向后并有流苏装饰,包头和帽子的图案十分繁密花哨,老年妇女平时戴黑色的大包头。
服饰色彩特征的形成不是孤立的,一个民族的服色崇尚通常会体现出其独特的观念,是特定民族文化的缩影。拉祜族传统衣服的原料主要为棉花和麻线,拉祜族妇女将这些天然的材料用纯手工的方式制作出款式多样的民族服饰。从这些传统服饰的用料和款式上看,还保留了许多游牧渔猎民族的特点。这些材料纺织成布料以后,有的还会用树皮、树叶等天然染料煮、浸沤,染成绀青色或黑色等种类较少的色彩。20世纪80年代后,拉祜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他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节奏也变快了,大多都到集市上购买布料来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衣服,或者直接购买已经做好的成衣。这些不同材质的面料能够制作出色彩更加绚丽、款式更为别致新颖的服装,加之对现代服装设计元素的借鉴,让拉祜族的服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增加了服装的亮点,呈现出新的活力。
拉祜族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花边的图案最为复杂。在黑色或者藏青色的单色底子上,装饰图案十分复杂的镶边,单色、深色的底子和浅色艳丽图案的对比十分强烈醒目。色彩搭配主要为黑红搭配,端庄、稳重又热烈喜庆,也会增加一些小面积的白色花纹或者银泡,绿色或者蓝色的冷色作为调节。例如彩虹图案,由细条状各色花纹构成,色彩缤纷类似彩虹,故得此名,彩虹图案多用在衣襟和裙摆。此外,还有小菱形的双色连续图案、格子花图案、波浪状图案、犬齿图案、重复图案等。
拉祜族是多神信仰的民族,他们袍饰中的代表性元素主要有葫蘆图腾、狗图腾、牛图腾、芭蕉图腾和鸟图腾,这些图腾的图案普遍见于拉祜族的服饰纹样上。有一种三角形尖角朝外的犬牙交错的图案,表达了拉祜族群众对狗的崇拜。狗是古人,特别是游牧民族最重要的捕猎工具和最忠实的伙伴,在他们的生活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犬齿图案在服装中的大量运用,源自一种十分离奇的传说。那是远古的时候,人们生活得非常幸福,上天给人类丰富的粮食,谷子有鸡蛋那么大。后来人类不懂得珍惜,上天就把它收回去了,于是,饥饿到来了。狗也被饿得嗷嗷叫,上天可怜狗,撒给它一点碎米,人类是从狗口中抢夺了碎米种植以后才生存了下来,因此对狗十分感激,并将作为图腾符号的犬齿图案镶嵌到衣服之上。这虽然是一种离奇的传说,但是也反映出拉祜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2 拉祜族服饰独特的款式和色彩
不同地区的拉祜族服饰的样式差别很大,双江的拉祜族大部分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山区,他们的服装以宽大厚重型袍服长裳为主,这一类型较多地保留了北方民族袍服的特点;其他拉祜族长期与佤族、布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杂居,其服装也受到他们的影响。现代的服装与传统的服装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其中的一些本质性的特征还保留着。双江拉祜族妇女最主要的衣服为右衽小立领大襟袍式长裳,前襟和后幅长至膝盖以下,下穿长裤或着筒裙。长裳两侧开衩很高,襟边、袖口及衩口处镶饰彩色几何条纹。衣服以黑底为主、红色为辅,又有少量蓝色、白色调节搭配,色彩主次分明,简洁大方。包头和裙摆为黑地红纹或者红地白纹,袖口、长裳左右衩口为红蓝相间的条纹和方格,大方格里面又有小的方格和菱形等图案交织。在节日穿着的服装款式不变,但是花纹改变较大,即在襟边、袖口及长裳衩口处镶饰三角形红白相间图案,大部分还点缀银泡。 另一类拉祜族妇女穿着的大襟袍式长衫以彩带束腰,领口、袖口、衣摆等处不再以花格子图案作为装饰,而以彩虹条纹点缀银泡或银牌作为装饰。装饰的面积更大,使衣服着装显得更为多彩而繁缛。还有一种属于便装和劳动时的服装,短衫、筒裙是为适应南方坝子里的炎热气候和劳作时方便的轻薄型装束,这是借鉴了傣族、佤族的着装。
头饰是拉祜族服饰中特别的代表性元素。拉祜族妇女日常装束多戴黑色的包头,在节庆时就会戴色彩缤纷、花纹复杂的帽子。拉祜族少女多以红底白纹的头箍或包头束发,上面的装饰较少,头箍是以布包裹的宽厚的露顶的包头。中年妇女多用黑布包头或者戴花线绒顶黑布圆帽。盛装拉祜族妇女的头饰,图案更为丰富多彩。一是彩色包头,主要有规则的长条纹形和菱形连缀图案两种;二是包头穗中的装饰图案样式更多,主要有彩虹条纹、波浪条纹、菱形连缀纹等等,其色彩也更为丰富多彩。许多尾穗图案还进行艺术化处理,形成飘逸的五彩流苏状,色彩更为艳丽,行动时随之摆动,韵律极为优美。
拉祜族由于长期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居,他们的服装兼具多种民族的特色。拉祜族男子的日常着装,上穿无领对襟短衣,布纽扣,下穿肥大的直裆裤子。他们的节日服装在衣领、衣襟、衣摆和裤脚上也会有许多彩色条纹装饰,表现出粗犷豪放、原始古朴之美。而拉祜族男子在日常劳作时穿着短衫,有时外罩马褂,宽筒裤子或者短裤。拉祜族男子的传统头饰主要有圆形的瓜皮小帽,有时戴包头。现代拉祜族男子在穿着礼服时主要是戴帽子,帽子无帽檐,四面有三角形连续图案,顶部有向中心帽纽聚拢的五彩三角形花纹。
3 对拉祜族服饰的改进和借鉴
现代社会的变革日新月异,即使是偏僻的边陲小镇,每一个角落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最直观的就表现在衣食住行方面。拉祜族服饰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也不断受到汉族、佤族等民族服饰的影响。例如,小立领右衽布纽裳有汉族特点,黑色、红色等颜色的服装有佤族特点,有的地方拉祜族与佤族服饰很难区分开。事实上,从古至今,拉祜族服饰一直在不断地变化,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应该将双江拉祜族服饰中的经典元素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当中,让其放出耀眼的光彩。
拉祜族服饰的改进原则,是深入理解与研究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挖掘提炼出其中有价值的审美元素,再加以变革创新,使其穿戴起来更加舒适、大方和美观。应该根据不同场合的穿戴,注意根据功能对拉祜族服饰进行改进,如将其分为节日盛装的礼服、劳动服、休闲服三大类。礼服侧重于华丽、优雅;劳动服侧重于方便、简洁;休闲服侧重于舒适、个性。不论是哪一类服装,都要从款式、色彩搭配、饰品点缀等方面充分考虑,最重要的是既要保持拉祜族的民族特色,又要体现出时代气息。
首先是对款式结构的简化改进。拉祜族妇女沿用传统的裁剪结构,不能很好地体现人体工程学。传统服饰烦琐、笨重,穿戴时较为费力,行动起来不方便,不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也不便于日常劳作。这就需要在款式上进行处理,改变复杂的传统结构,提升着装的舒适度。其次,拉祜族服饰的艺术特点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色彩搭配原理上。拉祜族崇尚黑色,衣服以黑色为主,在领口、袖口、衣摆和衩口等边缘镶绲上会有红色、蓝色等其他颜色的绲边来装饰搭配。色彩是一种能在第一时间引起人们感官刺激的视觉元素,在审美过程中具有直接而强烈的作用,色彩搭配中隐藏着人们的审美理想和传统文化。拉祜族传统服饰中主次色块的面积的比例与搭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是就总体而言,庄重有余而丰富不够,黑、红、蓝等色彩纯度很高,色彩搭配显得过于简单。因此,在色彩的结构、面积与形状等方面还可以再进行推敲改进。再次,拉祜族传统的服装饰品有许多重复累赘,不够简洁大方,也增加了制作成本。
4 结语
拉祜族服饰作为民族的一种生活记忆,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独特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值得我们花时间去仔细研究,以便将这一文化更好地挖掘出来并传承下去。了解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对于多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发展繁荣,提高普通民众的文化品位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服装作为衣食住行中的重要一环,是影响我们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拉祜族服饰与众不同的亮点在于,妇女的衣服保留了游牧民族袍服型的款式,袍服底部左右开叉的造型新颖别致。其次,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是,男女服饰在领口、袖口、裙摆、帽檐等处的花边,繁缛细碎的图案和单纯的底子,图底对比、色彩对比十分强烈。再次,拉祜族服饰图案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最有特色的图案为犬齿图案、彩虹图案、波浪形图案、团结和睦图案、菱形和小方块形图案等。在色彩上也十分多样,以红色为主,间以少量的白色、黄色、绿色、蓝色等冷色,既丰富和谐又有对比,体现出拉祜族独特的审美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像双江这样的边陲小镇,人们的服饰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而在日常生活中穿着本民族服饰的人在逐渐减少。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中国成立至今,特别是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其变化与消失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其性质已经不再是自然演变,而是被遗忘、否定和抛弃。
参考文献:
[1] 胡阳全.近年拉祜族研究综述[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2] 杨云燕.拉祜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以临沧市臨翔区南美乡为例[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5).
[3] 戴玉茹.云南少数民族头饰服饰[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105.
[4] 豆子.拉祜族图腾艺术研究——以澜沧地区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3.
[5] 祁春英.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特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双江拉、佤、布、傣服饰调查研究”成果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赵永强(1982—),男,中国画专业硕士,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双江拉祜族服饰;特点;艺术内涵;款式;色彩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拉祜族是其中重要的一员,世代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又形成相对聚集的村落。临沧双江就是一个拉祜族相对集中的地方。拉祜族是起源于中国西北的羌氐族的后裔,历史上由于战争等原因不断南下,最后分散定居于云南的临沧、耿马、孟连等地区,以及缅甸、老挝、泰国、越南等国。拉祜族服饰是其审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云南特有的历史、地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下的产物,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云南是地理环境较为复杂的地区,从高山到坝子,温差变化比较大。双江县城地处坝子,常年气温比较高,但是周围都是山,随着海拔升高,带来气温骤降。气候的多变,以及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影响,使拉祜族的服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款式和色彩。但是其中几个款式相对稳定,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成为拉祜族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挖掘研究双江拉祜族的服饰文化,不仅有助于传统服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还可以为现代服装设计、美术绘画等文化艺术门类提供新鲜的素材和元素,同时也可以引起对其美学价值与生存状态的关注。
1 拉祜族服饰的艺术内涵
云南双江拉祜族的社会生活深深地影响着其服饰文化形态,这是历史、自然环境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互作用的结果。拉祜族的祖先是西北的游牧民族,穿着厚重的袍服,在南迁的过程中,袍服这一款式被保留下来。南迁后在深山中生活的拉祜族,由于山上气温较低,所以也穿着袍服;但是定居在坝子的拉祜族,由于气温较高,便穿着短衫,其款式、色彩与佤族类似。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民族间的服饰制作工艺是相互学习借鉴的,有时也通过交换和买卖的方法互通有无。在生产力落后的时期,拉祜族的服饰都是靠最原始的手工工艺制作的,从纺棉线、织布、染色、裁剪到缝制衣服,主要靠妇女手工劳动。
拉祜族男子头戴圆顶瓜皮帽子,帽檐上面有用银泡装饰的锯齿形或菱形的图案,上衣为无领对襟短衫,下穿宽大的直裆裤,老年男子有时也戴黑色包头。拉祜族妇女的服饰则更多地保留了袍服特点,大多穿长过膝盖的右襟长袍,有时裁剪为长至膝盖上的长裳,但是其款式相似。色彩以黑色底子、红色的花边为主,花边的图案十分繁密复杂,有锯齿形、波浪形、方格形、菱形等,并点缀许多银泡,给人以花团锦簇、色彩缤纷的美感。拉祜族妇女在节日里有时戴四面皆有檐的圆形帽子,有的帽子是头顶有一块布,如头发一般披向后并有流苏装饰,包头和帽子的图案十分繁密花哨,老年妇女平时戴黑色的大包头。
服饰色彩特征的形成不是孤立的,一个民族的服色崇尚通常会体现出其独特的观念,是特定民族文化的缩影。拉祜族传统衣服的原料主要为棉花和麻线,拉祜族妇女将这些天然的材料用纯手工的方式制作出款式多样的民族服饰。从这些传统服饰的用料和款式上看,还保留了许多游牧渔猎民族的特点。这些材料纺织成布料以后,有的还会用树皮、树叶等天然染料煮、浸沤,染成绀青色或黑色等种类较少的色彩。20世纪80年代后,拉祜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他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节奏也变快了,大多都到集市上购买布料来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衣服,或者直接购买已经做好的成衣。这些不同材质的面料能够制作出色彩更加绚丽、款式更为别致新颖的服装,加之对现代服装设计元素的借鉴,让拉祜族的服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增加了服装的亮点,呈现出新的活力。
拉祜族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花边的图案最为复杂。在黑色或者藏青色的单色底子上,装饰图案十分复杂的镶边,单色、深色的底子和浅色艳丽图案的对比十分强烈醒目。色彩搭配主要为黑红搭配,端庄、稳重又热烈喜庆,也会增加一些小面积的白色花纹或者银泡,绿色或者蓝色的冷色作为调节。例如彩虹图案,由细条状各色花纹构成,色彩缤纷类似彩虹,故得此名,彩虹图案多用在衣襟和裙摆。此外,还有小菱形的双色连续图案、格子花图案、波浪状图案、犬齿图案、重复图案等。
拉祜族是多神信仰的民族,他们袍饰中的代表性元素主要有葫蘆图腾、狗图腾、牛图腾、芭蕉图腾和鸟图腾,这些图腾的图案普遍见于拉祜族的服饰纹样上。有一种三角形尖角朝外的犬牙交错的图案,表达了拉祜族群众对狗的崇拜。狗是古人,特别是游牧民族最重要的捕猎工具和最忠实的伙伴,在他们的生活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犬齿图案在服装中的大量运用,源自一种十分离奇的传说。那是远古的时候,人们生活得非常幸福,上天给人类丰富的粮食,谷子有鸡蛋那么大。后来人类不懂得珍惜,上天就把它收回去了,于是,饥饿到来了。狗也被饿得嗷嗷叫,上天可怜狗,撒给它一点碎米,人类是从狗口中抢夺了碎米种植以后才生存了下来,因此对狗十分感激,并将作为图腾符号的犬齿图案镶嵌到衣服之上。这虽然是一种离奇的传说,但是也反映出拉祜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2 拉祜族服饰独特的款式和色彩
不同地区的拉祜族服饰的样式差别很大,双江的拉祜族大部分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山区,他们的服装以宽大厚重型袍服长裳为主,这一类型较多地保留了北方民族袍服的特点;其他拉祜族长期与佤族、布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杂居,其服装也受到他们的影响。现代的服装与传统的服装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其中的一些本质性的特征还保留着。双江拉祜族妇女最主要的衣服为右衽小立领大襟袍式长裳,前襟和后幅长至膝盖以下,下穿长裤或着筒裙。长裳两侧开衩很高,襟边、袖口及衩口处镶饰彩色几何条纹。衣服以黑底为主、红色为辅,又有少量蓝色、白色调节搭配,色彩主次分明,简洁大方。包头和裙摆为黑地红纹或者红地白纹,袖口、长裳左右衩口为红蓝相间的条纹和方格,大方格里面又有小的方格和菱形等图案交织。在节日穿着的服装款式不变,但是花纹改变较大,即在襟边、袖口及长裳衩口处镶饰三角形红白相间图案,大部分还点缀银泡。 另一类拉祜族妇女穿着的大襟袍式长衫以彩带束腰,领口、袖口、衣摆等处不再以花格子图案作为装饰,而以彩虹条纹点缀银泡或银牌作为装饰。装饰的面积更大,使衣服着装显得更为多彩而繁缛。还有一种属于便装和劳动时的服装,短衫、筒裙是为适应南方坝子里的炎热气候和劳作时方便的轻薄型装束,这是借鉴了傣族、佤族的着装。
头饰是拉祜族服饰中特别的代表性元素。拉祜族妇女日常装束多戴黑色的包头,在节庆时就会戴色彩缤纷、花纹复杂的帽子。拉祜族少女多以红底白纹的头箍或包头束发,上面的装饰较少,头箍是以布包裹的宽厚的露顶的包头。中年妇女多用黑布包头或者戴花线绒顶黑布圆帽。盛装拉祜族妇女的头饰,图案更为丰富多彩。一是彩色包头,主要有规则的长条纹形和菱形连缀图案两种;二是包头穗中的装饰图案样式更多,主要有彩虹条纹、波浪条纹、菱形连缀纹等等,其色彩也更为丰富多彩。许多尾穗图案还进行艺术化处理,形成飘逸的五彩流苏状,色彩更为艳丽,行动时随之摆动,韵律极为优美。
拉祜族由于长期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居,他们的服装兼具多种民族的特色。拉祜族男子的日常着装,上穿无领对襟短衣,布纽扣,下穿肥大的直裆裤子。他们的节日服装在衣领、衣襟、衣摆和裤脚上也会有许多彩色条纹装饰,表现出粗犷豪放、原始古朴之美。而拉祜族男子在日常劳作时穿着短衫,有时外罩马褂,宽筒裤子或者短裤。拉祜族男子的传统头饰主要有圆形的瓜皮小帽,有时戴包头。现代拉祜族男子在穿着礼服时主要是戴帽子,帽子无帽檐,四面有三角形连续图案,顶部有向中心帽纽聚拢的五彩三角形花纹。
3 对拉祜族服饰的改进和借鉴
现代社会的变革日新月异,即使是偏僻的边陲小镇,每一个角落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最直观的就表现在衣食住行方面。拉祜族服饰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也不断受到汉族、佤族等民族服饰的影响。例如,小立领右衽布纽裳有汉族特点,黑色、红色等颜色的服装有佤族特点,有的地方拉祜族与佤族服饰很难区分开。事实上,从古至今,拉祜族服饰一直在不断地变化,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应该将双江拉祜族服饰中的经典元素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当中,让其放出耀眼的光彩。
拉祜族服饰的改进原则,是深入理解与研究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挖掘提炼出其中有价值的审美元素,再加以变革创新,使其穿戴起来更加舒适、大方和美观。应该根据不同场合的穿戴,注意根据功能对拉祜族服饰进行改进,如将其分为节日盛装的礼服、劳动服、休闲服三大类。礼服侧重于华丽、优雅;劳动服侧重于方便、简洁;休闲服侧重于舒适、个性。不论是哪一类服装,都要从款式、色彩搭配、饰品点缀等方面充分考虑,最重要的是既要保持拉祜族的民族特色,又要体现出时代气息。
首先是对款式结构的简化改进。拉祜族妇女沿用传统的裁剪结构,不能很好地体现人体工程学。传统服饰烦琐、笨重,穿戴时较为费力,行动起来不方便,不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也不便于日常劳作。这就需要在款式上进行处理,改变复杂的传统结构,提升着装的舒适度。其次,拉祜族服饰的艺术特点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色彩搭配原理上。拉祜族崇尚黑色,衣服以黑色为主,在领口、袖口、衣摆和衩口等边缘镶绲上会有红色、蓝色等其他颜色的绲边来装饰搭配。色彩是一种能在第一时间引起人们感官刺激的视觉元素,在审美过程中具有直接而强烈的作用,色彩搭配中隐藏着人们的审美理想和传统文化。拉祜族传统服饰中主次色块的面积的比例与搭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是就总体而言,庄重有余而丰富不够,黑、红、蓝等色彩纯度很高,色彩搭配显得过于简单。因此,在色彩的结构、面积与形状等方面还可以再进行推敲改进。再次,拉祜族传统的服装饰品有许多重复累赘,不够简洁大方,也增加了制作成本。
4 结语
拉祜族服饰作为民族的一种生活记忆,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独特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值得我们花时间去仔细研究,以便将这一文化更好地挖掘出来并传承下去。了解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对于多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发展繁荣,提高普通民众的文化品位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服装作为衣食住行中的重要一环,是影响我们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拉祜族服饰与众不同的亮点在于,妇女的衣服保留了游牧民族袍服型的款式,袍服底部左右开叉的造型新颖别致。其次,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是,男女服饰在领口、袖口、裙摆、帽檐等处的花边,繁缛细碎的图案和单纯的底子,图底对比、色彩对比十分强烈。再次,拉祜族服饰图案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最有特色的图案为犬齿图案、彩虹图案、波浪形图案、团结和睦图案、菱形和小方块形图案等。在色彩上也十分多样,以红色为主,间以少量的白色、黄色、绿色、蓝色等冷色,既丰富和谐又有对比,体现出拉祜族独特的审美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像双江这样的边陲小镇,人们的服饰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而在日常生活中穿着本民族服饰的人在逐渐减少。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中国成立至今,特别是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其变化与消失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其性质已经不再是自然演变,而是被遗忘、否定和抛弃。
参考文献:
[1] 胡阳全.近年拉祜族研究综述[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2] 杨云燕.拉祜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以临沧市臨翔区南美乡为例[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5).
[3] 戴玉茹.云南少数民族头饰服饰[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105.
[4] 豆子.拉祜族图腾艺术研究——以澜沧地区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3.
[5] 祁春英.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特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双江拉、佤、布、傣服饰调查研究”成果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赵永强(1982—),男,中国画专业硕士,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