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师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课堂上的最佳效果,这一直是让众多教师困惑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如何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整合互动,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多元互动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 运用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强势智能也有弱势智能,充分发挥强势智能并带动弱势智能向前发展,这对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强势智能并带动弱势智能向前发展呢?这就需要运用多元互动策略,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运用这种策略更有其必要性。
多元互动策略,就是善于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整合互动,从而形成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多元互动教学,指多主体、多指标、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多种互动构成的教学方式。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运用好多元互动策略去发挥学生的强势智能呢?
一、挖掘学生的强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多元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想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互动、真正参与教学,教师就要针对他们的智能差异设计课堂情境,使他们充满自信,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的强项,从而能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长处。同时在多元角色互动的开放课堂中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强项,试着改变自己的弱项,最终对学习产生广泛的兴趣,主动追求自己的全面发展。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生动说明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影响。培养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兴趣愈浓,追求得也就愈执着,学习效率也就愈显著。研究表明,不少在传统智能测试中表现不佳的学生,当课堂教学中运用了艺术、运动、音乐等活动时,竟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这就表明这些可能在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呈劣势的学生,在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优势,并能弥补其劣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构建多元智能课堂,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在课堂中多元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多元互动的运作方式,实现教学的最佳整体效果
激发了学生的强项智能,使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后,教师就应该运用多元互动的运作方式,实现教学的最佳整体效果。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科书等要素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那么,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语文教师如何运用频率最高、规则性最强的互动运作方式呢?
1.运用学生对教科书、信息资料的互动
这种互动是指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探究性学习,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学生在阅读中,要借助教科书和信息资料去思考、研究文章的写作目的,揣摩、品味主人公的情感、形象,体会事件的意义、价值,从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探究新知识的能力。这一尝试探究的互动,是应用已有知识吸收新知识的互动,是新旧知识或多科知识之间的互动,是学生与知识的互动。例如,在《爱莲说》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教科书、信息资料自主学习,向他们提出不同的任务。如诗词组,负责收集历代有关描写荷花的诗词篇章及其出处并背诵;录音组,负责寻找合适的民族音乐来给课文配乐朗诵,甚至配曲演唱;图片组,网上搜集有关莲的摄影图片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资料组,负责搜集有关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的背景资料,了解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作者生平及所处的时代与环境,并查阅有关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及莲叶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等方面的图书资料;结构组,负责梳理全文结构;语言组,负责鉴赏本文的语言特点,理解莲的形象等等。总之,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从多种角度去体验,运用各种智能参与学习,运用各种资料辅助学习,并进行各种交流互动,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2.运用学生与师生的人际互动
上一种互动的主体是人与教科书和资料,这一种互动的主体是人与人,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
(1)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学科课程把握上要大大优于学生,学生在信息获取方式、速度、数量、质量上,都有可能超过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互动,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而不是成人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互动。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要重在启迪思维和调动学生的内动力,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得、独立习得,而不是重在知识的讲解或作出问题的答案。
(2)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人际交往、学习方式、学习起点等个性特点都不相同,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有不为人知的潜力,都有独特的智能结构。不同的智能结构显露出来的个体优势均有一定差异。差异,就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你在这一方面当老师,他在那一方面当老师,我在另一方面当老师,这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教学”互动,是不同结构的优势组合。学生可以更加广泛深入的博采众长,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
(3)学生个体的内部互动。如果说前两种是外部互动的话,那么学生自身眼、手、口、心的互动,则是学生个体内部加工型互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获得新的知识后,需要消化分析、过滤筛选,然后才吸纳。这时,学生应该眼、手、口、心并用,即眼看、手指、口读、心想,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记忆。
总之,这三种互动方式非常重要。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充分运用学生与师生的人际互动,那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目的,实现教学的最佳整体效果。比如在《核舟记》的教学中,教师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的组专门查证文中实词“甫”、“奇”、“为”、“属”等字的读音;有的组负责全文的结构布局问题;有的组则专门揣摩文中人物形象;有的组品味的是文中逼真的细节描写;有的组负责文中数词的研究,探究古代数词与现代数词的区别;有的组研究《核舟记》的说明顺序;有的组负责收集苏轼、黄庭坚和佛印和尚等泛游赤壁的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制作一份精美的介绍他们游赤壁的多媒体作品。最后将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交流、讨论、改进和汇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起一种启迪和引领的作用,自然地发挥学生互动学习、协同学习的作用。通过这种有意义的探究与合作,既开启了学生的人际沟通等多元智能,又把“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自觉学习习惯,还使学生逐渐明白团体的成功有赖于团体的协同努力,從而在小组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多元互动是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很大的作用。这种多元互动策略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凸现出现代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多元互动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 运用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强势智能也有弱势智能,充分发挥强势智能并带动弱势智能向前发展,这对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强势智能并带动弱势智能向前发展呢?这就需要运用多元互动策略,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运用这种策略更有其必要性。
多元互动策略,就是善于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整合互动,从而形成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多元互动教学,指多主体、多指标、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多种互动构成的教学方式。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运用好多元互动策略去发挥学生的强势智能呢?
一、挖掘学生的强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多元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想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互动、真正参与教学,教师就要针对他们的智能差异设计课堂情境,使他们充满自信,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的强项,从而能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长处。同时在多元角色互动的开放课堂中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强项,试着改变自己的弱项,最终对学习产生广泛的兴趣,主动追求自己的全面发展。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问题不在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都生动说明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影响。培养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兴趣愈浓,追求得也就愈执着,学习效率也就愈显著。研究表明,不少在传统智能测试中表现不佳的学生,当课堂教学中运用了艺术、运动、音乐等活动时,竟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这就表明这些可能在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呈劣势的学生,在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优势,并能弥补其劣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构建多元智能课堂,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在课堂中多元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多元互动的运作方式,实现教学的最佳整体效果
激发了学生的强项智能,使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后,教师就应该运用多元互动的运作方式,实现教学的最佳整体效果。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科书等要素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那么,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语文教师如何运用频率最高、规则性最强的互动运作方式呢?
1.运用学生对教科书、信息资料的互动
这种互动是指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探究性学习,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学生在阅读中,要借助教科书和信息资料去思考、研究文章的写作目的,揣摩、品味主人公的情感、形象,体会事件的意义、价值,从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探究新知识的能力。这一尝试探究的互动,是应用已有知识吸收新知识的互动,是新旧知识或多科知识之间的互动,是学生与知识的互动。例如,在《爱莲说》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教科书、信息资料自主学习,向他们提出不同的任务。如诗词组,负责收集历代有关描写荷花的诗词篇章及其出处并背诵;录音组,负责寻找合适的民族音乐来给课文配乐朗诵,甚至配曲演唱;图片组,网上搜集有关莲的摄影图片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资料组,负责搜集有关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的背景资料,了解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作者生平及所处的时代与环境,并查阅有关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及莲叶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等方面的图书资料;结构组,负责梳理全文结构;语言组,负责鉴赏本文的语言特点,理解莲的形象等等。总之,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从多种角度去体验,运用各种智能参与学习,运用各种资料辅助学习,并进行各种交流互动,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2.运用学生与师生的人际互动
上一种互动的主体是人与教科书和资料,这一种互动的主体是人与人,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
(1)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学科课程把握上要大大优于学生,学生在信息获取方式、速度、数量、质量上,都有可能超过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互动,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而不是成人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互动。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要重在启迪思维和调动学生的内动力,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得、独立习得,而不是重在知识的讲解或作出问题的答案。
(2)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人际交往、学习方式、学习起点等个性特点都不相同,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有不为人知的潜力,都有独特的智能结构。不同的智能结构显露出来的个体优势均有一定差异。差异,就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你在这一方面当老师,他在那一方面当老师,我在另一方面当老师,这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教学”互动,是不同结构的优势组合。学生可以更加广泛深入的博采众长,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
(3)学生个体的内部互动。如果说前两种是外部互动的话,那么学生自身眼、手、口、心的互动,则是学生个体内部加工型互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获得新的知识后,需要消化分析、过滤筛选,然后才吸纳。这时,学生应该眼、手、口、心并用,即眼看、手指、口读、心想,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记忆。
总之,这三种互动方式非常重要。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充分运用学生与师生的人际互动,那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目的,实现教学的最佳整体效果。比如在《核舟记》的教学中,教师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的组专门查证文中实词“甫”、“奇”、“为”、“属”等字的读音;有的组负责全文的结构布局问题;有的组则专门揣摩文中人物形象;有的组品味的是文中逼真的细节描写;有的组负责文中数词的研究,探究古代数词与现代数词的区别;有的组研究《核舟记》的说明顺序;有的组负责收集苏轼、黄庭坚和佛印和尚等泛游赤壁的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制作一份精美的介绍他们游赤壁的多媒体作品。最后将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交流、讨论、改进和汇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起一种启迪和引领的作用,自然地发挥学生互动学习、协同学习的作用。通过这种有意义的探究与合作,既开启了学生的人际沟通等多元智能,又把“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自觉学习习惯,还使学生逐渐明白团体的成功有赖于团体的协同努力,從而在小组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多元互动是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很大的作用。这种多元互动策略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凸现出现代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