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5-000-02
摘要对黄石市10所中学的1000多名学生及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别对专家、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试图了解黄石市各中学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现状,并针对黄石市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建议,从而促进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跟上时代的步伐,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学校体育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状对策
一、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逐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时间和其它条件的保证,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必须对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的时间予以保证,并且为体育活动的落实创造一定的条件,学校体育活动才有可能蓬勃的开展。因为学生在学校参加的体育活动主要包括体育课活动、早操或课间操活动、課外体育活动以及大课间体育活动等几个部分,所以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也就包括学生参与上述所有运动的时间。落实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将有利于大面积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黄石市城区5所初中和5所高中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对所选取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查阅期刊网,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为本课题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2.访谈法
拜访有关专家,听取专家们意见和建议。
3.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1537套,回收1512套,回收率98%。
4.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搜集与本研究有关的数据。
三、黄石市中学“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黄石市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调查中发现黄石市中学每周仍然只是安排2节体育课。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体育课时间经常被其他的课借用、挪用或被安排其他的活动,特别是临近考试期间体育课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更是相当的严重。还有一些学校为了应付高、中考只开设1节体育课等。虽然近几年已经实行体育中考,可是由于分值太少,根本没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视,很多的学校只是到了初三下学期为应付体育中考才一开始一段时间的早锻炼。
(二)黄石市中学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黄石市贯彻国家的“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号召情况不是很理想,并且课外活动学生基本没参加。有些学校愿意开展,但是最后由于场地、器材,还有就是老师人数不足等原因最后没开展。在这里可以提到的是,我们学校对于两操的情况还是比较理想,我们学校高三学生的体育课和课间操都可以坚持到学生高考前一周,并且体育老师都是很认真的在上课和检查课间操。同时,我们每年的高一和高二都会举行一些运动项目的比赛,像高一的广播操和健美操等的比赛,高二的篮球和排球比赛,这些都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在平时,学生为了比赛都会自己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练习。但是,从市内其它的学校可以看到,他们开展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同时需要引起学校领导重视的是:从访谈得知学生们并不喜欢做课间操,太枯燥,在课间操活动中,学生活动效果不理想,他们更需要的是课外活动,可是,初中的学生每天下午放学就快六点了,第一,太晚回家家长不放心,第二,每天回家有很多作业要完成,有时候作业多到要做到十一、二点,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出参加课外训练。高中的学生下午放学时间到上晚自习不到一个小时,他们也不可能参加什么课外活动。
(三)家长对子女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其子女体育锻炼意识
表1学生家长对子女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
类 型人数百分比
积极支持、关心、督促332 21.9
比较支持、关心、督促644 42.6
不支持、不关心、不督促376 24.9
无 所 谓160 10.6
合 计 1512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认为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对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习惯活动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家长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而对体育另外的功能认识不够,如体育的教育功能、竞技功能、娱乐功能、社会化功能等等。从表中也可以看出,部分家长对子女的体育态度显然会对子女体育意识、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究其原因,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虽然对子女健康非常关心,但在学业与健康的天平上往往更倾向前者,而忽视了后者,认为体育活动会影响学习和学业,上面我已经提到,放学时间很晚,再加上作业又多,家长就要学生放学后迅速回家吃饭,然后完成作业。这也说明了社会环境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是消极的,相反它对整个学校体育工作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黄石市初、高中的学生每周参加的活动时间很少,基本上不可以满足“每天活动一小时”。学生每天的学习压力太大,作业量也大,他们基本上没有时间留给自己支配,再加上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比较浅,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就行了,其它的都不需要考虑。
2.通过黄石市初、高中的学校受到占地面积和经济影响,学生人均面积和器材有欠缺,课外活动不能做到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部分领导对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的意义存在误区,管理措施不到位,随意性强;缺乏教师的指导和参与,许多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没有和学生共同参与大课间活动;学生在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因身体素质差、技术水平低、怕人讥笑的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的重要因素。
(二)建议
1.学校应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和引导工作,重视全民健身,“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政策和健身观念,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利环境。
2.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基本条件,按照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配足配齐体育教学设备和器材。鼓励和发扬教师的创新精神,改造和发明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器材,加大对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校情、学情创设适合本校的大课间活动内容。
3.学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是实施好大课间的关键因素,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检查和督导工作,规范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管理制度,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体育工作的考核体系中,切实提高大课间的实效性。
4.加大教师的参与程度和指导工作要求,对部分身体素质差、技术水平低、怕人讥笑和不感兴趣的弱势群体学生,应区别对待和个别辅导,绝不弃之、任之,要在培养兴趣和提高学生体能、技能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4).
[2]陈波,陈剑锋,周学兵.常州市中学生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2).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Z].2006.12.20.
[4]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Z].2007.06.07.
[5]杨贵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在全国落实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场研讨会上的讲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
[6]金青云,姜允哲.我国朝鲜族中学生课外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
摘要对黄石市10所中学的1000多名学生及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分别对专家、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试图了解黄石市各中学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现状,并针对黄石市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建议,从而促进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跟上时代的步伐,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学校体育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状对策
一、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逐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时间和其它条件的保证,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必须对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的时间予以保证,并且为体育活动的落实创造一定的条件,学校体育活动才有可能蓬勃的开展。因为学生在学校参加的体育活动主要包括体育课活动、早操或课间操活动、課外体育活动以及大课间体育活动等几个部分,所以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也就包括学生参与上述所有运动的时间。落实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将有利于大面积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黄石市城区5所初中和5所高中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对所选取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查阅期刊网,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为本课题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2.访谈法
拜访有关专家,听取专家们意见和建议。
3.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1537套,回收1512套,回收率98%。
4.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所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搜集与本研究有关的数据。
三、黄石市中学“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黄石市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调查中发现黄石市中学每周仍然只是安排2节体育课。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体育课时间经常被其他的课借用、挪用或被安排其他的活动,特别是临近考试期间体育课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更是相当的严重。还有一些学校为了应付高、中考只开设1节体育课等。虽然近几年已经实行体育中考,可是由于分值太少,根本没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视,很多的学校只是到了初三下学期为应付体育中考才一开始一段时间的早锻炼。
(二)黄石市中学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黄石市贯彻国家的“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号召情况不是很理想,并且课外活动学生基本没参加。有些学校愿意开展,但是最后由于场地、器材,还有就是老师人数不足等原因最后没开展。在这里可以提到的是,我们学校对于两操的情况还是比较理想,我们学校高三学生的体育课和课间操都可以坚持到学生高考前一周,并且体育老师都是很认真的在上课和检查课间操。同时,我们每年的高一和高二都会举行一些运动项目的比赛,像高一的广播操和健美操等的比赛,高二的篮球和排球比赛,这些都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在平时,学生为了比赛都会自己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练习。但是,从市内其它的学校可以看到,他们开展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同时需要引起学校领导重视的是:从访谈得知学生们并不喜欢做课间操,太枯燥,在课间操活动中,学生活动效果不理想,他们更需要的是课外活动,可是,初中的学生每天下午放学就快六点了,第一,太晚回家家长不放心,第二,每天回家有很多作业要完成,有时候作业多到要做到十一、二点,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出参加课外训练。高中的学生下午放学时间到上晚自习不到一个小时,他们也不可能参加什么课外活动。
(三)家长对子女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其子女体育锻炼意识
表1学生家长对子女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
类 型人数百分比
积极支持、关心、督促332 21.9
比较支持、关心、督促644 42.6
不支持、不关心、不督促376 24.9
无 所 谓160 10.6
合 计 1512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认为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对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习惯活动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家长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而对体育另外的功能认识不够,如体育的教育功能、竞技功能、娱乐功能、社会化功能等等。从表中也可以看出,部分家长对子女的体育态度显然会对子女体育意识、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究其原因,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虽然对子女健康非常关心,但在学业与健康的天平上往往更倾向前者,而忽视了后者,认为体育活动会影响学习和学业,上面我已经提到,放学时间很晚,再加上作业又多,家长就要学生放学后迅速回家吃饭,然后完成作业。这也说明了社会环境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是消极的,相反它对整个学校体育工作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黄石市初、高中的学生每周参加的活动时间很少,基本上不可以满足“每天活动一小时”。学生每天的学习压力太大,作业量也大,他们基本上没有时间留给自己支配,再加上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比较浅,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好就行了,其它的都不需要考虑。
2.通过黄石市初、高中的学校受到占地面积和经济影响,学生人均面积和器材有欠缺,课外活动不能做到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部分领导对课外体育活动实施的意义存在误区,管理措施不到位,随意性强;缺乏教师的指导和参与,许多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没有和学生共同参与大课间活动;学生在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因身体素质差、技术水平低、怕人讥笑的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的重要因素。
(二)建议
1.学校应加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和引导工作,重视全民健身,“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政策和健身观念,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利环境。
2.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基本条件,按照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配足配齐体育教学设备和器材。鼓励和发扬教师的创新精神,改造和发明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器材,加大对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校情、学情创设适合本校的大课间活动内容。
3.学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是实施好大课间的关键因素,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检查和督导工作,规范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管理制度,把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体育工作的考核体系中,切实提高大课间的实效性。
4.加大教师的参与程度和指导工作要求,对部分身体素质差、技术水平低、怕人讥笑和不感兴趣的弱势群体学生,应区别对待和个别辅导,绝不弃之、任之,要在培养兴趣和提高学生体能、技能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4).
[2]陈波,陈剑锋,周学兵.常州市中学生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2).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Z].2006.12.20.
[4]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Z].2007.06.07.
[5]杨贵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在全国落实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场研讨会上的讲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
[6]金青云,姜允哲.我国朝鲜族中学生课外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