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春天,国人备受考验。为了阻断疫情向学校蔓延,开学延期了。假期的延长,学生居家学习、自主掌控的时间增多。面对自学能力相对薄弱、学习习惯正在养成的小学生,怎样让他们的居家学习有计划、有内容,学得有趣,学得有效,获得特殊时期里的特殊成长,这是每一位小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这场疫情,我们不得不适应教学场所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由教师主动掌控的知识教授方式得以改变,学生参与式、体验式的学习成为提高线上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以学为本”“以生为本”也因此成为教育教学变革的根本遵循。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学习是否真实地发生”以及“如何让学习真实地发生”等至关重要的问题浮现并凸显出来。对此,我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得出了以下几点粗浅的结论。
学习环境的改变导致教师督促效能的降低,学习任务的完成与反馈落在了学生自己身上。此刻,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需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学习应由自己把握。学习不是为了完成家长、教师的任务,也不是为了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发展自我和成就自我。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承接责任,而后承担学习活动产生的结果。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寻求来自父母与教师的帮助以获得学习道路上的成长与提高,但父母和教师只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帮扶者,而非决定者。
在学校,通常以教师为主引导学生学习,有固定的课程表,有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和能力的选修课程。但是居家学习,教学载体和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怎样实现学生的自我调动,让学习的目标更加清晰,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呢?
首先,家长和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身边的例子和熟悉的榜样,促使学生产生向榜样看齐的意识和动力。其次,校准和明确学习计划,使学生清楚自己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内驱力,实现学生的自我调动。学习目标不必远大,根据学生就近发展区,从当下入手,有规划、有安排,从小节入手,学一点、会一点,逐步实现提高和成长。
理想的教育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长。每名学生都是獨立的个体,都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禀赋,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兴趣和特长,“做最好的自己”是教育的信条。成长是不可替代的,学生成长的途径就是自我参与、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进而促进自我思考和自我提升。
防疫期间,居家隔离是无奈之举,但是隔离不妨碍我们看世界、爱生活。让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来学习,如每日看一看,关注国家大事,关心防疫动态,了解逆行者的先进事迹;每日做一做,在家长示范指导下,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每日动一动,养成每天定时锻炼的好习惯,感受生命的勃发,锻炼自己的意志,也可以发明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每日读一读,读课文、读经典,写写自己的感受,做做读书卡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日练一练,练练书法,一笔一画中,品生活、树品格;每日学一学,学习各学科知识,高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完成自己的课程,低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做与学科相关的练习,讲讲数学家的故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认识钟表、认识前后左右等。总之,这些基于真实情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在真实情境和切身感受中发现自我,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益处。
客观的、发展的、激励的评估,能激发学生内在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成就感。在学校,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来自于教师,来自于同学,来自于一张张试卷。但是在家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体系发生了诸多改变。
首先,评估主体的改变。在家里,学生没有在学校集体中的比较,评估应该从个人的角度纵向展开,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学生家长,都应在相对宽松的评估环境里,真实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成长。
其次,评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每天记录的,可以是问题驱动的,可以是定期考察的等。学生可以利用辅助软件进行打卡记录。定时查看、日日坚持的记录会让学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获得自我肯定,为之后的坚持提供动力。作为学生成长的见证者,家长可以提供即时评估,可以比较激励,如“你比昨天有进步”;可以加以肯定,如“你能做到这程度相当了不起”等;还可以在学习的内容上进行定期检查。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重难点完成测试题目,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给予学习指导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除此之外,学生可以组建学习共同体,将个性化学习内容和合作式学习方法相结合,相互沟通、相互联系,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既能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在和学习同伴的沟通联系中自主探究、自主发展。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的整个过程应该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才能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加长版的寒假给予我们许多可能性,让学生在假期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真实地发生,才能让假期变得更有意义。
(作者单位: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
这场疫情,我们不得不适应教学场所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由教师主动掌控的知识教授方式得以改变,学生参与式、体验式的学习成为提高线上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以学为本”“以生为本”也因此成为教育教学变革的根本遵循。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学习是否真实地发生”以及“如何让学习真实地发生”等至关重要的问题浮现并凸显出来。对此,我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得出了以下几点粗浅的结论。
一、自我认知,明确自我是学习的主体责任人
学习环境的改变导致教师督促效能的降低,学习任务的完成与反馈落在了学生自己身上。此刻,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需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学习应由自己把握。学习不是为了完成家长、教师的任务,也不是为了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发展自我和成就自我。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承接责任,而后承担学习活动产生的结果。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寻求来自父母与教师的帮助以获得学习道路上的成长与提高,但父母和教师只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帮扶者,而非决定者。
二、自我调动,增强在学习中的参与度
在学校,通常以教师为主引导学生学习,有固定的课程表,有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和能力的选修课程。但是居家学习,教学载体和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怎样实现学生的自我调动,让学习的目标更加清晰,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呢?
首先,家长和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身边的例子和熟悉的榜样,促使学生产生向榜样看齐的意识和动力。其次,校准和明确学习计划,使学生清楚自己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内驱力,实现学生的自我调动。学习目标不必远大,根据学生就近发展区,从当下入手,有规划、有安排,从小节入手,学一点、会一点,逐步实现提高和成长。
三、自我体验,在实践中发现自我
理想的教育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长。每名学生都是獨立的个体,都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禀赋,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兴趣和特长,“做最好的自己”是教育的信条。成长是不可替代的,学生成长的途径就是自我参与、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进而促进自我思考和自我提升。
防疫期间,居家隔离是无奈之举,但是隔离不妨碍我们看世界、爱生活。让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来学习,如每日看一看,关注国家大事,关心防疫动态,了解逆行者的先进事迹;每日做一做,在家长示范指导下,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每日动一动,养成每天定时锻炼的好习惯,感受生命的勃发,锻炼自己的意志,也可以发明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每日读一读,读课文、读经典,写写自己的感受,做做读书卡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日练一练,练练书法,一笔一画中,品生活、树品格;每日学一学,学习各学科知识,高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完成自己的课程,低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做与学科相关的练习,讲讲数学家的故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认识钟表、认识前后左右等。总之,这些基于真实情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在真实情境和切身感受中发现自我,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益处。
四、自我评估,激发成长的自我成就感
客观的、发展的、激励的评估,能激发学生内在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成就感。在学校,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来自于教师,来自于同学,来自于一张张试卷。但是在家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体系发生了诸多改变。
首先,评估主体的改变。在家里,学生没有在学校集体中的比较,评估应该从个人的角度纵向展开,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学生家长,都应在相对宽松的评估环境里,真实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成长。
其次,评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每天记录的,可以是问题驱动的,可以是定期考察的等。学生可以利用辅助软件进行打卡记录。定时查看、日日坚持的记录会让学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获得自我肯定,为之后的坚持提供动力。作为学生成长的见证者,家长可以提供即时评估,可以比较激励,如“你比昨天有进步”;可以加以肯定,如“你能做到这程度相当了不起”等;还可以在学习的内容上进行定期检查。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重难点完成测试题目,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给予学习指导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除此之外,学生可以组建学习共同体,将个性化学习内容和合作式学习方法相结合,相互沟通、相互联系,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既能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在和学习同伴的沟通联系中自主探究、自主发展。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的整个过程应该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才能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加长版的寒假给予我们许多可能性,让学生在假期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真实地发生,才能让假期变得更有意义。
(作者单位: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