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关于房地产新政有望出台的消息频频见诸于媒体,股市中的房地产板块更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万科、金地、招商地产、上实发展等房地产龙头股已连续数天拒绝下跌、逆势飘红。尽管80%以上的网民,以及众多经济学家都反对拯救楼市,但地方政府救市的行动却一个接一个,力度越来越大。据报道,全国目前已有18个城市相继出台楼市救市政策,而中央对地方政府拯救楼市则完全取默认态度。
笔者很少研究楼市,对楼市该不该救并无多大发言权。但日前读到央行发布的9月份金融数据,却强烈地感到,放松房贷、激活楼市已时不我待。
央行于本周三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65万亿元,同比增长14.48%。与此同时,人民币存款余额45.49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存款增幅高于贷款增幅4.31个百分点。在前9个月增加的3.48万亿元贷款中,居民户仅增加了6210亿元,比例不足2成,同比还少增4359亿元。企业多增贷款2.86万亿元,同比多增5560亿元。而在同一时间段增加的6.56万亿元存款中,居民户增加3.25万亿元,同比多增2.49万亿元。企业增加2.18万亿元,同比少增6951亿元。财政增加1万亿元,同比少增415亿元。
这一组数据至少告诉我们如下几点:
第一,贷款增幅仅为14.48%,扣除物价指数,贷款增长还赶不上GDP增长。资金是经济增长的血液,血液供应跟不上经济增长,衰退将难以避免。
第二,贷款增得最少的是居民户,而居民贷款绝大部分是消费贷款,其中约80%又是房贷。正是对房贷的调控再调控,使今年居民贷款少增了4300多亿元。尽管银行一致认同住房抵押贷款是最优质的一块资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般在2%~3%之间,而房贷不良率仅百分之零点几,可是从紧的结果还是把最优质的资产给紧下来了。
第三,前三季企业往银行里存款2.18万亿元,贷款2.86万亿元,货大于存,说明企业资金入不敷出。而同期老百姓往银行存款3.25万亿元,贷款6210万元,存贷之比高达5.2:1,即存进去5.2元才贷出来1元。这并非意味着中国老百姓的钱多得花不了,只能说明消费和投资即居民的交易性需求被压缩到最低。
第四,消费少到什么程度?前三季存款净增6.56万亿元,如果照此速度增下去,全年存款很有可能增加9万亿元。一年增加9万亿元存款又是个什么概念呢?去年中国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才89210亿元。吃用一半,储蓄一半,这就是中国社会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这就是内需迟迟拉动不起来的真实写照。而且前提还是负利率。
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有一个新提法,即将原来的“三稳”——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增加到了“四稳”,新增加的一条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三稳”是温家宝总理10月初视察广西时首次提出来的,这一提法已经将“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稳定”提高到“保持经济稳定”的高度。才过了几天,决议又增加了“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字里行间透露出“大局稳定”才是兹事体大。而保持“四稳”的重大前提是:“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而房地产市场同时连接投资和消费。在投资方面,制造业约占33%,房地产约占25%;在消费方面,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有买了房子才有万元级的消费,买了车子才有千元级的消费,而平时不过百元级消费。有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房地产市场销售下降15%,如果再任其萎缩下去,对全社会投资和消费的负面影响绝不可低估。当前有一个最大的误区,认为宏观调控就是要压缩房贷,因为美国次贷危机正是由房贷引爆的。殊不知中国近30万亿元信贷资产中,房地产贷款不过5万多亿元,其中住房开发贷款约2万亿元,住房按揭贷款约3万多亿元。中国的消费贷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要启动内需就要鼓励消费贷款,当然也包括房贷。
结论是:在当今中国,只有激活楼市才能提振内需,而只有提振内需,才能在全球金融动荡之际,保持经济和社会大局的稳定。
笔者很少研究楼市,对楼市该不该救并无多大发言权。但日前读到央行发布的9月份金融数据,却强烈地感到,放松房贷、激活楼市已时不我待。
央行于本周三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65万亿元,同比增长14.48%。与此同时,人民币存款余额45.49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存款增幅高于贷款增幅4.31个百分点。在前9个月增加的3.48万亿元贷款中,居民户仅增加了6210亿元,比例不足2成,同比还少增4359亿元。企业多增贷款2.86万亿元,同比多增5560亿元。而在同一时间段增加的6.56万亿元存款中,居民户增加3.25万亿元,同比多增2.49万亿元。企业增加2.18万亿元,同比少增6951亿元。财政增加1万亿元,同比少增415亿元。
这一组数据至少告诉我们如下几点:
第一,贷款增幅仅为14.48%,扣除物价指数,贷款增长还赶不上GDP增长。资金是经济增长的血液,血液供应跟不上经济增长,衰退将难以避免。
第二,贷款增得最少的是居民户,而居民贷款绝大部分是消费贷款,其中约80%又是房贷。正是对房贷的调控再调控,使今年居民贷款少增了4300多亿元。尽管银行一致认同住房抵押贷款是最优质的一块资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般在2%~3%之间,而房贷不良率仅百分之零点几,可是从紧的结果还是把最优质的资产给紧下来了。
第三,前三季企业往银行里存款2.18万亿元,贷款2.86万亿元,货大于存,说明企业资金入不敷出。而同期老百姓往银行存款3.25万亿元,贷款6210万元,存贷之比高达5.2:1,即存进去5.2元才贷出来1元。这并非意味着中国老百姓的钱多得花不了,只能说明消费和投资即居民的交易性需求被压缩到最低。
第四,消费少到什么程度?前三季存款净增6.56万亿元,如果照此速度增下去,全年存款很有可能增加9万亿元。一年增加9万亿元存款又是个什么概念呢?去年中国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才89210亿元。吃用一半,储蓄一半,这就是中国社会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这就是内需迟迟拉动不起来的真实写照。而且前提还是负利率。
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有一个新提法,即将原来的“三稳”——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增加到了“四稳”,新增加的一条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三稳”是温家宝总理10月初视察广西时首次提出来的,这一提法已经将“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稳定”提高到“保持经济稳定”的高度。才过了几天,决议又增加了“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字里行间透露出“大局稳定”才是兹事体大。而保持“四稳”的重大前提是:“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而房地产市场同时连接投资和消费。在投资方面,制造业约占33%,房地产约占25%;在消费方面,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有买了房子才有万元级的消费,买了车子才有千元级的消费,而平时不过百元级消费。有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房地产市场销售下降15%,如果再任其萎缩下去,对全社会投资和消费的负面影响绝不可低估。当前有一个最大的误区,认为宏观调控就是要压缩房贷,因为美国次贷危机正是由房贷引爆的。殊不知中国近30万亿元信贷资产中,房地产贷款不过5万多亿元,其中住房开发贷款约2万亿元,住房按揭贷款约3万多亿元。中国的消费贷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要启动内需就要鼓励消费贷款,当然也包括房贷。
结论是:在当今中国,只有激活楼市才能提振内需,而只有提振内需,才能在全球金融动荡之际,保持经济和社会大局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