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肤参霜的抗炎止痒作用及安全性评价

来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fan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复方肤参霜的抗炎止痒作用及安全性.方法:(1)取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复方肤参霜组,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考察复方肤参霜的抗炎作用.(2)取右后足剃毛豚鼠50只,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复方肤参霜组,采用磷酸组胺致豚鼠舔该侧后足,计算致痒阈.(3)取背部去毛的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基质组和复方肤参霜组,在小鼠背部脱毛区分别涂抹空白基质和复方肤参霜(每只0.25 g),连续观察7 d小鼠的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评价皮肤给药的急性毒性作用.(4)取背部去毛的新西兰兔16只,随机分为单次给药组和多次给药组,再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各组在左侧去毛区分别涂抹复方肤参霜(0.5、1.0 g),在右侧去毛区分别涂抹空白基质(1.0 g)和空白(不涂抹)给药后观察皮肤情况,评价皮肤给药的安全性.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和高剂量复方肤参霜组小鼠耳廓肿胀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复方肤参霜组豚鼠磷酸组胺所致的致痒阈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次/多次皮肤刺激试验中,完整/破损皮肤组新西兰兔在涂药后均存活,其饮食、行为活动、眼和黏膜均正常,皮肤无明显红斑、水肿现象,且多次皮肤刺激试验破损皮肤组新西兰兔的破损部位已结痂.结论:复方肤参霜在本实验动物模型中具有较明显的抗炎止痒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中药软膏剂中非法添加的9种糖皮质激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方法 色谱柱为Shimadzu Shim-pack VP-ODS C18柱(150 mm×2.1 mm,3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5μL;采用电喷雾电离,以多重反应监测模式正离子扫描.结果 8批样品中氢化可的松、曲安奈德、氟轻松、曲安奈德醋酸酯、氟轻松醋酸酯、倍他米松戊酸酯、氯倍他索丙酸酯、倍他米松双丙酸酯、倍氯米松双丙酸酯分
目的:建立儿童头孢哌酮舒巴坦药物利用评价(MUE)标准,并对其应用情况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品说明书为标准,参照相关书籍和指南,采用专家咨询法制定头孢哌酮舒巴坦MUE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该院2019年及2020年7—12月各200例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住院患儿病例,进行用药合理性综合评价.结果:根据建立的MUE标准,2019年和2020年7—12月400例患儿中,总体适应证符合率为92.2%(369例)(预期目标值为90%),微生物送检率为87
目的:探讨延长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输注时间在早产儿宫内感染治疗中的合理性.方法:参考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对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敏感折点,适当扩大MIC范围至32 mg/L.结合该药在早产儿宫内感染治疗中的给药剂量、频次及给药时间,制定给药方案.运用群体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10000例“真实患者”的获得目标概率(PTA).同一给药方案5种输注时间,针对所有MIC可组成10组对子,通过配对资料考察输注时间对PTA的影响.结果:不同给药方案中,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均存在MIC临界值.MIC临界
目的:采用UHPLC-Q-Orbitrap HRMS法对桃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建立快速测定桃仁中苦杏仁苷和野黑樱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mm,1.8 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正负离子Full MS/dd-MS2模式,通过化合物的一级、二级质谱信息,结合对照品比对确认,进行桃仁主要化学成分的快速、精准识别.采用负离子Full MS-SIM模式,建立快速测定桃仁中苦杏仁苷和野黑樱苷含量的UHPLC-Q-O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