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粮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60年代,渠阳镇有个叫刘新林的人。
  这一年,刘新林眼看着家里装粮食的缸就要空了,心里就像是被油烹一般。要是没人伸出援助之手,一家人肯定会饿肚子的。他把生产队里条件好又跟自己关系不错的人捋了捋,挨个儿转了一圈,可最后愣是一粒粮食没借出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队里又开始摊派公差。别人派到的活儿都是白天去挖河护堤,晚上就能回家好好歇着,可刘新林被派了个赶牲口的活儿,白天要到河堤上忙活,晚上还要伺候那几头用来拉土的牲口。
  刘新林实在气不过,就去找生产队的队长马大嘴。马大嘴和刘新林同岁,两个人关系处得还不错。刘新林借粮的时候,第一个找的就是马大嘴,马大嘴却说自己家也没有余粮了,婉拒了刘新林。这回找马大嘴,刘新林憋着一口气,开门见山地问:“大嘴兄弟,你看这派活儿,也不能这样捉弄人吧?”
  马大嘴不解地问:“捉弄?你是说我派活儿不公道?”
  刘新林冷冷地说:“你自己心里清楚!”
  马大嘴也生气了:“清楚啥?实话告诉你,我马大嘴可不是看客下菜碟的主儿,心里敞亮着哩!你倒是说说,赶车拉土跟挖土哪个活儿轻巧?人家还提意见,说我偏向你哩!要不这样,你可以不出工,出粮出钱,咋样?”
  刘新林被马大嘴一顿抢白,气得好半天都没有说出话来。临末马大嘴说:“你既然不仁,也别怪我不义。喂牲口的草料,要在草料缸里过两遍水,草料缸里的水澄清后,你再倒到菜地去,记住,里面的泥找个空地儿放,别连屎带尿一股脑儿倒菜地里。”
  这下倒好,活儿没减轻不说,反倒又增加了。刘新林从马大嘴家里走出来,一回到家,连衣服都没脱,就一头扎到床上,哼哼个不停。
  媳妇儿竹叶凑了过来,柔声地问:“当家的,我看喂牲口就喂呗,这也没啥不好的。”
  刘新林一骨碌坐了起来,厉声骂道:“你懂个屁!”
  竹叶无端被骂,却似乎一点儿也不在意,说:“喂牲口有草料,可也有麸皮、豆饼啊,你要是天天能在兜里装上一把两把的,咱这难关不就过去了嘛!”
  刘新林长叹一声,说:“你真是头发长见识短,你以为上头不知道喂牲口的人会玩这一招?人家有规定,早就防备着这手了,我把草料淘好,往里面拌麸皮和豆饼的活儿安排的可是其他人。要不是这样,我会去提意见?”
  竹叶一听,当时就瞪大了眼睛,恨恨地说:“马大嘴这不是故意欺负人吗?这个挨千刀的!”
  两口子心里不服气,可活儿还得照样去做。刘新林把草料淘好,招呼一声,另外一个人就端着半笸箩麸皮和豆饼过来,细细地撒到湿漉漉的草料上,然后用棍子搅拌匀实。做完之后,这人拍了拍手,冲着刘新林笑笑:“好咧,我可回去睡觉了,就不帮你倒水了!”
  刘新林也犯不上跟这人生气,连话也没回,就找到一个盆子,小心地按到缸里,等水装满后,又把盆子拉上来,端到不远处的菜地里倒掉。端了几趟,缸里的水少了,他索性抓住缸沿儿,让缸整个侧翻过来,滚到一旁的菜地边,等里面的水澄清得差不多了,他把缸掀起来,让里面的水流出来。正当他准备把缸底部沉淀下来的泥挖出来放到地头时,眼睛顿时闪了亮——只见黑黄色的泥土中间,竟然有着一粒粒闪着光亮的麦粒。
  刘新林支棱起耳朵听了听,除了牲口吃草料的咀嚼声,四周靜悄悄的。他找到一个蛇皮袋,用手把缸底的泥土挖出来,用蛇皮袋兜好放到一边。等把缸挪动到原位,把门关好后,刘新林这才拎起蛇皮袋,悄悄地回了家。
  到家后,刘新林把竹叶叫起来,把蛇皮袋里的泥土放到筛子里用手揉搓散开,然后轻轻一筛,筛子里剩下的就是金黄色的麦粒了,竟然有一小捧之多。望着眼前这一小捧麦粒,两口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就这样,靠着每天这一小捧淘洗草料后得来的麦粒,刘新林一家度过了难挨的一段时日。后来,随着田野返青,吃的东西渐渐多了起来。此时,挖河护堤也告一段落,刘新林再也不用白天辛辛苦苦赶车,晚上淘洗草料喂牲口了。虽说辛苦之后能够得到一小捧救命的麦粒,但一想起马大嘴那盛气凌人的嘴脸,刘新林心里还是气鼓鼓的。
  这年的年景真是好,麦子打下来后,刘新林和竹叶把麦子放到缸里囤好。这天晚上没事儿,刘新林在街上溜达,路过马大嘴家门口的时候,忽然听到里面传来了尖利的女声。刘新林仔细一听,就听出来了,是马大嘴两口子在拌嘴:“好你个马大嘴,新麦打下来了,得先还给人家,你给我说说,到底啥时候借人家的?”
  马大嘴嗫嚅着说:“借了有一段时间了,你事儿多,忘了。”
  媳妇儿说:“我忘了?咱家啥事儿我忘过?你说实话,是不是借麦子照顾你那相好的了?”
  马大嘴说:“媳妇儿,咱嘴下得留点德,我可从来没啥相好的。”
  媳妇儿又说:“就当我瞎说了,那借的麦子到底去哪儿了?”
  马大嘴像是下了很大决心,说:“好吧,我就跟你说实话吧。前段时间挖河护堤,我看几头牲口讨力太大,就偷偷地把借来的麦子撒到草料里了。”
  媳妇儿根本就不相信这话,依旧不依不饶地审问着。
  就在这时候,门被推开了,刘新林从外面走了进来,认真地说:“弟妹,大嘴兄弟说的都是真的,这点我给他作证。”
  马大嘴一看刘新林,先是一愣,继而笑起来。而刘新林,走过去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发稿编辑:吕 佳)
其他文献
2013年9月,王鹏宇在湖北恩施南郊杀死了公司老板杨昌寿的儿子杨强,一周后向警方自首。杨强母亲要求司法机关严惩这个曾受丈夫资助上大学、还被丈夫聘任进公司的凶手,让王鹏宇“以一命抵一命”。然而,杨昌寿却出具了刑事谅解书,希望保住王鹏宇性命,使得王鹏宇最终被法院从轻判处有期徒刑15年。除了杨强的母亲,大多数人对杨昌寿的行为持赞赏态度。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4年10月,杨昌寿竟在家服毒自杀了!他给妻
28岁的袁义是一名上海白领。2014年10月,他与同是上海白领的漂亮女孩李姗相识。此时,李姗刚与前男友分手,袁义并不算“第三者”。但袁义仅仅与李姗相恋几个月,就惨死在李姗前男友的刀下!一场正常的恋爱,缘何招来杀身之祸?这起命案又给恋爱中的年轻人带来怎样血的启示?  单纯男人无辜“搅局”:岂知别人分手了又反悔  26岁的李姗是上海一家金融公司的白领。2014年,她与同在上海上班的高万里相恋。高万里大
清朝道光年间,山东寿张县城有个“老孙羊肉铺”,老板名叫孙大年,六十多了,大家都叫他孙老伯。孙老伯为人友善、买卖公道,很受街坊的尊敬。眼看着自己年纪大了,快干不动屠宰的活儿了,便把在乡下同样开羊肉铺的儿子叫到城里来。  孙老伯老来得子,这个儿子如今二十多岁,长得像头壮牛,脾气火爆,性子耿直,外号孙二楞。这天,乡下来信说族里有个老人病故了,孙老伯要回去奔丧,于是便把孙二楞叫到身边,交代了一些生意上的事
古时候,人们都听信伟人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认为燕子是在池塘的冰下越冬的。这个结论被尊奉了两千多年。到了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里有一位鞋匠,他在屋檐下摆摊。每年春天,都会有几只燕子在檐下筑巢,秋天时燕子就飞走。  鞋匠觉得燕子喜欢温暖,在冰下过冬不太合理。于是,这年秋天,他写了一张字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他把字条绑在一只燕子的腿上。  第二年春天,这只燕子飞回来了,鞋匠发现燕子的腿上绑着一张新字
阿明在地鐵里碰到同事,看他用手机刷卡出站挺方便,就问他是怎么操作的,是不是要下载软件。  同事故作神秘,不肯说,这下阿明更想知道了。同事说:“那好,请我喝瓶汽水我就告诉你。”  阿明赶紧买来汽水,同事拧开汽水瓶盖,说:“其实很简单,把公交卡藏在手机套里就行了。”  (夏河)
小张是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三天两头地逃学。这学期,教数学的杨老师成了小张的班主任,可杨老师上任的第一天,小张就逃学了,杨老师课后骑着单车去了小张家。一个小时后,杨老师又骑着单车孤零零地回来了。  同在班级授课的高老师见了,问道:“小张咋没和你一起回来?”“他不在家!”杨老师说,“家长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只说孩子爱咋的就咋的。”  高老师很生气,“什么态度啊?家长都这样,我们当老师的,瞎操什么心啊?别
◆ 我们去吃火锅,弟弟喜欢吃奶油馒头,就让服务员先上馒头。过了半天,服务员取来一样东西,朝我们连连道歉:“不好意思,馒头还在做,要等一会儿。我先送小朋友一个礼物吧!”弟弟一看就哭了,原来是一本口算练习簿!  ◆ 小宝有一道作业题:小明有220块棉花糖和134根棒棒糖。他吃了180块棉花糖和98根棒棒糖,请问他现在还剩下什么?小宝想了一会儿,果断地写下了“蛀牙”。  ◆ 小伙爱上一个性格豪放的姑娘,
在学校食堂买饭的时候,如果你前面排着几个人,那可能不是几个人,而是几个宿舍。  高中时喜欢上一个男生,就跟八个人说了“你千万不要跟他说啊”。这些人口风也真是紧,到现在也没有传到那个男生的耳朵里!  “不是说给我介绍个白富美的姑娘吗,怎么见面发现根本不是?”“没错啊,人家溜到美国想打工却被遣返,可以说是白赴美了。”  高速公路旁竖着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写:“你与岳母的距离,只差一套房;沒有房,你只能
分家产  清代道光年间,有家叫“裕和丰”的酿酒作坊,前店后坊。酒坊后头又套个小院,是店主薛二爷的家宅。  薛二爷圆脸薄唇细目短髭,待人实诚,不光会酿酒,肚里还有墨水,闲时,还总好翻书弄墨。薛二爷中年鳏运,发妻没了后,只给他留下俩小子——老大薛福、老二薛祥。薛福模样脾气跟他爹一个样,温良好学,常帮衬着店里。薛祥瘦得赛麻秆,细皮黄面驼鼻小眼,打小就是个精明的主儿,长大后心思也没用到别处,都放在赌桌上了
纳西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的地域分布相当广阔,大部分聚居在云南,其余则分布在四川、西藏等地,因此纳西族的民间故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这些故事中,浪漫的夸张、瑰丽的想象、拟人化和形象化的运用,都是十分突出的,它们是纳西族文学宝库中灿烂夺目的明珠。  从前有个长工,名叫阿一旦,他机智勇敢,能说会道,常常找机会捉弄尖酸刻薄的木老爷,替大伙儿出气。  有一回,阿一旦想了个计策,让木老爷把自己的恶婆娘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