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建设的目的在于推进当地社会教育,使农民有所学、有所教,实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有一个认识接受、形成基础、项目推进、以点带面的过程,需要通过社区教育中心大量工作形成和谐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支持力量。
关键词:项目;人和;支持;新农村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十七大明确要求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在这种形势下,社会教育呈现自上而下的推进局面,广大农村也将开展社会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各地方纷纷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实践着农村社会教育。
农村社会教育怎么抓?江苏省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培养新农民”作为江苏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农民教育就是开展社会教育的重点。农村社会教育相比城市来说有它天然缺陷:人员分布散、社区居民文化程度差异性大及总体素质不高、农村有着传统简单的学习模式以及较多的陈规陋习、文化设施不俱全、绝大部分农民文化需求层次尚处在低级阶段……这就使得在农村推进社会教育、引导农民参与各种学习的难度增加了不少。在成人教育中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区教育中心以及各分校、村民学校以其灵活性和区域优势就成为开展农村社会教育的基础,社区教育成为推进农村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
社区教育在农村的推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农民层次、需求的复杂性。在文化技能的培养方面搞“一刀切”、求全求大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要通过认识接受、形成基础、项目推进、以点带面的形式逐渐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
从笔者所在的乡镇一常熟市古里镇来看,特色文化有很多,而白茆山歌无论是认知度還是群众基础都相当不错,通过白茆山歌这条线,既可以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又可以将老中青三代文化骨干拉入到社区教育的志愿者队伍里来,还可以以山歌为纽带将群众、企业与政府等联结起来,对推动古里镇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重要作用。
以有为赢地位,以地位融资源,为
实验项目建设奠定“人和”基础
1.有为才有位,才能在各层次、各方面赢得话语权
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建设要顺利进行,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企事业单位和村委(居委)的支持、群众的参与,离开了他们,社区教育中心就成了空中楼阁,实验项目就成了无本之木,引导全民学习就成了无稽之谈。
2006年成立古里镇社区教育中心时,“社区教育”这一概念只是极少数人享有的时髦名词,直至2008年古里镇社区教育中心被评为苏州市级社区教育中心时才在部分人群中知晓。为了提高社区教育中心在社区居民以及企业、政府部门中的知名度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社区教育中心采取了有计划、有步骤、层层推进的方式,走群众路线,由点到面逐步扩大影响直到引起政府部门重视,从而实现群众中有赞誉、企业中有声誉、政府中有声音。
(1)以农民实用技能培训为抓手,赢得部分农村技术骨干的支持进而辐射到周边农民。古里镇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和渔业远近闻名,种田大户和水产养殖大户相对较多且呈一定增长趋势,农民尤其是新产生的种养殖大户对农业科技需求非常迫切,针对这一情况,社区教育中心每年都要聘请镇农服中心技术人员、常熟农林局、苏州农林处及苏州大学的相关专家来社区教育中心进行讲课、答疑,传授技艺及推广新产品的种养殖方法和新技术的使用;同时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组织部分农民进行农产品经纪人、农业植保员等培训。
(2)通过对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前培训、失地农民再就业技能培训、转复军人培训、少儿素质培训等使社区教育中心的社会教育功能影响全镇千家万户。近二年社区教育中心每年对100名大中专毕业生、100名失地农民进行培训;还专门成立了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社区培训中心”利用少儿休息时间聘请有资质的老师进行舞蹈、跆拳道、书法、绘画等培训,年培训达300人次。
(3)通过对外来劳动力技能培训及外来人员子女培训,提高社区教育中心在占全镇人口75%以上外来人员中的知名度及相关企业中的知晓度。
(4)积极利用企业生产淡季独立开展对企业在职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劳动技能培训、主动参与本地一些大型企业的各层次培训,为他们提供场地、设备设施、周到热隋的服务,使社区教育中心在企业中的声誉日渐提高,为以后社区教育在企业中的进一步推进打下基础。
(5)积极参与镇劳动所、农服中心、妇联、民政、团委、司法等政府各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为他们提供师资、场地及其他力所能及的资源,做好相关服务,为社区教育中心赢得政府认可与支持奠定基础。
(6)通过建立远程社区教育网及时传送各类知识、面向社区居民出版杂志和报纸服务其生产与生活,提高了社区教育中心在广大居民中的声誉和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
(7)以创建促发展,既完善了镇村二级社区教育网络,提高了村级社区教育能力,同时“创建”作为政府工作进一步引起党委政府重视。
2.推进社区教育离不开资源整合,在目前形势下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不能达到高效,以良好工作成效赢得的人际关系可以弥补社区教育中心自身资源不足的缺陷
实验项目建设一项较长时期的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各种资源,需要大量的人力、智力、财力及组织保障,各种资源的整合是否到位是决定项目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资源整合方面,政府只能起到支持作用,完全依靠政府力量进行资源整合在目前体制下并不现实,要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还是主要依靠社区教育中心自身的“人和”关系。当社区教育中心的地位在社区居民、企业单位、政府部门中得到巩固时,“人和”也就水到渠成。
(1)将社区教育工作中的密切伙伴、志同道合人士建成社区教育中心的人才资源库,形成稳定的人力、智力资源。有了稳定的人力智力资源作为保障,从实验项目的确立、实验项目的指导小组、实施小组的成立,加上政府支持下的领导小组的成立,一个自下而上的领导组织机构就基本形成了。
(2)通过社区教育工作中与企业单位、政府部门建立起的良好合作关系和诚信度,实现资料、信息共享,达到资源高效利用,提升组织能力。社区教育中心实质上是一个成人教育机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教育实施、推广机构,这就决定了它在信息、资料掌握及组织能力上的局限性,我们弥补这一不足的方法就是以平时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诚信记录换来他们在资源和组织上的大力支持。
(3)不懈地坚持、实在的工作成绩、满意的服务不仅能保证社区教育正常的经费来源,还能让政府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追加一定的财政拔款,并能获得热心社会教育的企业一定的经济赞助,为实验项目的推进提供财力保障。 实验项目的确定与挖掘地方特色、把握群众基础、一定时期的政府工作重点相结合,为实验项目推进赢
得广泛支持
实验项目必须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气息,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做实验项目的目的在于推进当地社区教育,使社区教育在一个点、一条线上推进和延伸,因此我们认为在项目刚开始确立时选择有较好群众基础、结合当时政府工作重点会使实验项目赢得更多支持,便于项目推进,也为社区教育中心今后开展实验项目和推进社区教育积累经验。
选择《以白茆山歌为载体推动新农村建设》作为实验项目,不仅是因为她有很强的地方特色,而且是因为她良好的群众基础。(作为实验项目,它与文化部门弘扬特色文化并不重叠,文化部门强调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而作为实验项目,它强调的是以一种优秀文化去引导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以一种历史文化去融入企业文化,它是作为播撒学习的一粒种子。)。在2009年的抽样调查中,古里镇特别是白茆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对白茆山歌作为本地特色文化的认知、认可度为100%。在被问及是否希望参加白茆山歌团体活动及有何困难时,农村40岁以上女性、街道知识女性与学生群体比较积极,有唱山歌传统的村的男性大多乐意参加。因为她良好的群众基础,2009-20lO年,白茆山歌进社区(村)、进学校、进广场,不仅山歌创作手在创作山歌,中小学生也在尝试;不仅老山歌手在唱,年轻人中也在较大市场;不仅有家喻户晓的老山歌,还出现了结合企业文化、结合时代气息的新山歌;不仅老年人跳秧歌舞,好多青年和小孩也将她作为健康娱乐的重要方式 ……山歌已经作为一种载体,发挥其组织协调、服务居民、推进社区教育的功能,她面向全镇居民,带动一批骨干、带出一批新人,引导居民向不断学习、健康运动、提升素质的文化休闲方式发展,为古里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推动着古里镇新农村建设。
古里镇是一个文化强镇,白茆山歌一直以来是政府加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近二年来,政府在白茆山歌的保护、传承与弘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社区教育中心借这股东风来推进社区教育,这也是对各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在项目推进的一些方面也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
有来自各阶层的广泛支持、有各种资源做保障,社区教育中心在推进实验项目建设方面也会相应轻松许多。
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
紧密联系村级社区教育站,
为实验项目提供阵地支持
农村社区教育的终点在农民,村级社区是农村最基层组织,也是农民能够经常去参加活动的地方,要把社区教育推向全体居民,还要通过社区教育中心组织。完善村级社区教育站,将镇办事处所拥有的文化信息及时传播到广大农村。
古里镇18个村和社区已全部建立社区教育站,大部分村拥有比较完备的文化娱乐设施,有明确的社区教育负责人,有独立或兼职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联络人),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推进提供了阵地支持。社区教育中心在这个基础上发挥其组织者、指导者作用,选派优秀的社区教育志愿者下村指导开展群众性实验项目,真正让实验项目在大部分居民中开花结果。
农村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开展为的是农民,目的是新农村建设,它涉及到农村社会的各阶层、各单位,唯有扎实的工作形成良好的群众基础,争取政府的支持,发挥社区教育中心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作用,将各种资源合理高效地给予利用,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才能得以顺利推进。
关键词:项目;人和;支持;新农村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十七大明确要求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在这种形势下,社会教育呈现自上而下的推进局面,广大农村也将开展社会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各地方纷纷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实践着农村社会教育。
农村社会教育怎么抓?江苏省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培养新农民”作为江苏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农民教育就是开展社会教育的重点。农村社会教育相比城市来说有它天然缺陷:人员分布散、社区居民文化程度差异性大及总体素质不高、农村有着传统简单的学习模式以及较多的陈规陋习、文化设施不俱全、绝大部分农民文化需求层次尚处在低级阶段……这就使得在农村推进社会教育、引导农民参与各种学习的难度增加了不少。在成人教育中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区教育中心以及各分校、村民学校以其灵活性和区域优势就成为开展农村社会教育的基础,社区教育成为推进农村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
社区教育在农村的推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农民层次、需求的复杂性。在文化技能的培养方面搞“一刀切”、求全求大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要通过认识接受、形成基础、项目推进、以点带面的形式逐渐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
从笔者所在的乡镇一常熟市古里镇来看,特色文化有很多,而白茆山歌无论是认知度還是群众基础都相当不错,通过白茆山歌这条线,既可以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又可以将老中青三代文化骨干拉入到社区教育的志愿者队伍里来,还可以以山歌为纽带将群众、企业与政府等联结起来,对推动古里镇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重要作用。
以有为赢地位,以地位融资源,为
实验项目建设奠定“人和”基础
1.有为才有位,才能在各层次、各方面赢得话语权
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建设要顺利进行,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企事业单位和村委(居委)的支持、群众的参与,离开了他们,社区教育中心就成了空中楼阁,实验项目就成了无本之木,引导全民学习就成了无稽之谈。
2006年成立古里镇社区教育中心时,“社区教育”这一概念只是极少数人享有的时髦名词,直至2008年古里镇社区教育中心被评为苏州市级社区教育中心时才在部分人群中知晓。为了提高社区教育中心在社区居民以及企业、政府部门中的知名度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社区教育中心采取了有计划、有步骤、层层推进的方式,走群众路线,由点到面逐步扩大影响直到引起政府部门重视,从而实现群众中有赞誉、企业中有声誉、政府中有声音。
(1)以农民实用技能培训为抓手,赢得部分农村技术骨干的支持进而辐射到周边农民。古里镇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和渔业远近闻名,种田大户和水产养殖大户相对较多且呈一定增长趋势,农民尤其是新产生的种养殖大户对农业科技需求非常迫切,针对这一情况,社区教育中心每年都要聘请镇农服中心技术人员、常熟农林局、苏州农林处及苏州大学的相关专家来社区教育中心进行讲课、答疑,传授技艺及推广新产品的种养殖方法和新技术的使用;同时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组织部分农民进行农产品经纪人、农业植保员等培训。
(2)通过对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前培训、失地农民再就业技能培训、转复军人培训、少儿素质培训等使社区教育中心的社会教育功能影响全镇千家万户。近二年社区教育中心每年对100名大中专毕业生、100名失地农民进行培训;还专门成立了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社区培训中心”利用少儿休息时间聘请有资质的老师进行舞蹈、跆拳道、书法、绘画等培训,年培训达300人次。
(3)通过对外来劳动力技能培训及外来人员子女培训,提高社区教育中心在占全镇人口75%以上外来人员中的知名度及相关企业中的知晓度。
(4)积极利用企业生产淡季独立开展对企业在职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劳动技能培训、主动参与本地一些大型企业的各层次培训,为他们提供场地、设备设施、周到热隋的服务,使社区教育中心在企业中的声誉日渐提高,为以后社区教育在企业中的进一步推进打下基础。
(5)积极参与镇劳动所、农服中心、妇联、民政、团委、司法等政府各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为他们提供师资、场地及其他力所能及的资源,做好相关服务,为社区教育中心赢得政府认可与支持奠定基础。
(6)通过建立远程社区教育网及时传送各类知识、面向社区居民出版杂志和报纸服务其生产与生活,提高了社区教育中心在广大居民中的声誉和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
(7)以创建促发展,既完善了镇村二级社区教育网络,提高了村级社区教育能力,同时“创建”作为政府工作进一步引起党委政府重视。
2.推进社区教育离不开资源整合,在目前形势下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不能达到高效,以良好工作成效赢得的人际关系可以弥补社区教育中心自身资源不足的缺陷
实验项目建设一项较长时期的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各种资源,需要大量的人力、智力、财力及组织保障,各种资源的整合是否到位是决定项目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资源整合方面,政府只能起到支持作用,完全依靠政府力量进行资源整合在目前体制下并不现实,要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还是主要依靠社区教育中心自身的“人和”关系。当社区教育中心的地位在社区居民、企业单位、政府部门中得到巩固时,“人和”也就水到渠成。
(1)将社区教育工作中的密切伙伴、志同道合人士建成社区教育中心的人才资源库,形成稳定的人力、智力资源。有了稳定的人力智力资源作为保障,从实验项目的确立、实验项目的指导小组、实施小组的成立,加上政府支持下的领导小组的成立,一个自下而上的领导组织机构就基本形成了。
(2)通过社区教育工作中与企业单位、政府部门建立起的良好合作关系和诚信度,实现资料、信息共享,达到资源高效利用,提升组织能力。社区教育中心实质上是一个成人教育机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教育实施、推广机构,这就决定了它在信息、资料掌握及组织能力上的局限性,我们弥补这一不足的方法就是以平时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诚信记录换来他们在资源和组织上的大力支持。
(3)不懈地坚持、实在的工作成绩、满意的服务不仅能保证社区教育正常的经费来源,还能让政府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追加一定的财政拔款,并能获得热心社会教育的企业一定的经济赞助,为实验项目的推进提供财力保障。 实验项目的确定与挖掘地方特色、把握群众基础、一定时期的政府工作重点相结合,为实验项目推进赢
得广泛支持
实验项目必须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气息,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做实验项目的目的在于推进当地社区教育,使社区教育在一个点、一条线上推进和延伸,因此我们认为在项目刚开始确立时选择有较好群众基础、结合当时政府工作重点会使实验项目赢得更多支持,便于项目推进,也为社区教育中心今后开展实验项目和推进社区教育积累经验。
选择《以白茆山歌为载体推动新农村建设》作为实验项目,不仅是因为她有很强的地方特色,而且是因为她良好的群众基础。(作为实验项目,它与文化部门弘扬特色文化并不重叠,文化部门强调的保护、传承和弘扬,而作为实验项目,它强调的是以一种优秀文化去引导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以一种历史文化去融入企业文化,它是作为播撒学习的一粒种子。)。在2009年的抽样调查中,古里镇特别是白茆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对白茆山歌作为本地特色文化的认知、认可度为100%。在被问及是否希望参加白茆山歌团体活动及有何困难时,农村40岁以上女性、街道知识女性与学生群体比较积极,有唱山歌传统的村的男性大多乐意参加。因为她良好的群众基础,2009-20lO年,白茆山歌进社区(村)、进学校、进广场,不仅山歌创作手在创作山歌,中小学生也在尝试;不仅老山歌手在唱,年轻人中也在较大市场;不仅有家喻户晓的老山歌,还出现了结合企业文化、结合时代气息的新山歌;不仅老年人跳秧歌舞,好多青年和小孩也将她作为健康娱乐的重要方式 ……山歌已经作为一种载体,发挥其组织协调、服务居民、推进社区教育的功能,她面向全镇居民,带动一批骨干、带出一批新人,引导居民向不断学习、健康运动、提升素质的文化休闲方式发展,为古里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推动着古里镇新农村建设。
古里镇是一个文化强镇,白茆山歌一直以来是政府加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近二年来,政府在白茆山歌的保护、传承与弘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社区教育中心借这股东风来推进社区教育,这也是对各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在项目推进的一些方面也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
有来自各阶层的广泛支持、有各种资源做保障,社区教育中心在推进实验项目建设方面也会相应轻松许多。
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
紧密联系村级社区教育站,
为实验项目提供阵地支持
农村社区教育的终点在农民,村级社区是农村最基层组织,也是农民能够经常去参加活动的地方,要把社区教育推向全体居民,还要通过社区教育中心组织。完善村级社区教育站,将镇办事处所拥有的文化信息及时传播到广大农村。
古里镇18个村和社区已全部建立社区教育站,大部分村拥有比较完备的文化娱乐设施,有明确的社区教育负责人,有独立或兼职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联络人),为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推进提供了阵地支持。社区教育中心在这个基础上发挥其组织者、指导者作用,选派优秀的社区教育志愿者下村指导开展群众性实验项目,真正让实验项目在大部分居民中开花结果。
农村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的开展为的是农民,目的是新农村建设,它涉及到农村社会的各阶层、各单位,唯有扎实的工作形成良好的群众基础,争取政府的支持,发挥社区教育中心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作用,将各种资源合理高效地给予利用,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才能得以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