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河道是水资源的重要承载体,加强对河道的管理,并采取生态型的治理策略,对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此课题做出研讨。
关键词:河道管理;存在问题;生态治理;建议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在此同时,河道管理不善,水资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日渐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加强对河道管理和生态治理的分析已经具有迫切性。
二、河道治理基本原则
建德市属于钱塘江水系,境内大小河流202条,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三大河流为省级河道,县级河道39条,乡镇级及以下河道160条。受传统治河思路的影响,已经治理的河道普遍存在硬化、渠化的现象。自2009年浙江省启动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来,建德市寿昌江这条担负寿昌地区及更楼主要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得到治理,并在规划和实施中创造性的融入了生态理念。在进行治理中坚持了下面一些原则。
1、河道治理要坚持人与自然相协调原则
从本质上来说,人和自然进行相互协调发展这一科学观念是从过去传统水利转变成为现代水利根本渠道。时至今日,人们才真正的意识到人和自然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所以,人们主动地和自然相互适应,抑制以及改善河道的自然环境恶化这一种趋势,使得人类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2、河道治理要坚持可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相互协调原则
在河道治理的工程措施方面,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水利工程不仅仅要在洪水、防洪等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样在修复生态系统以及改善水环境等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改善水利生态环境对于领域范围里面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建设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水利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将建设水利工程从而带动自身的水生态改善其实是一件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事情。
3、河道治理要坚持水利服务社会重要原则
水环境、水安全以及水资源都从属于人口资源环境这一个范畴之中,更加是当前社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内容,从始至终,水利都是为人类社会进行服务,在农业社会中,水利主要是农业发展最为根本的命脉,在当今社会中,水利是当前整个社会基础产业以及基础设施。所以,我们必须要将水利放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大的环境之中,将其与整个社会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密切的联系。
三、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乱占河道建房的现象比较突出
近几年市民在河道边建房的较多,直接危及到行洪畅通。究其原因:一是河道管理监管不力,对违章建筑没有实施有效处罚;二是在老百姓宅基地审批上,有的将河道管理范围(护堤地)批给老百姓建房,老百姓认为有了土地部门的许可,不管河道不河道,只要能建就建,在河道边打桩建房,甚至拆河堤建房的现象时有发生。
2、河道污染严重
由于人类的活动,河道污染日益严重,从污染源上看,河道污染主要包括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从污染物上看,主要包括有机污染和N、P等营养盐污染。河道水质恶化既是一个水污染问题,也是一个水生态失衡的问题。目前河道渠化改变了天然河道的地形地貌,使河道植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也不利于微生物附着和微型动物栖息繁殖、高等动物生存;河道形态、结构均质性使河道水流多样性消失;河道裁弯取直使河道水流加速,不利于各种生物栖息;而河底和岸坡硬化切断了水土营养交换,使河水成为孤立于土壤之外的系统,无法独立支撑复杂的水生生物群落。以上因素导致河道生境的恶化,生态链断裂、生态网格结构破碎、生物多样性消失,河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模降低,当有机污染和N、P等营养盐进入河道,超出河道自净能力时,就会导致河道生态链断裂,系统失衡甚至崩溃。
3、围河造田削弱河道管理职责履行
近几年,一些地区不考虑损毁土地地理条件,也不进行复垦可行性论证,借用国家土地复垦政策和资金,违法自然规律围河造田,实施移民搬迁,占用护岸地、护堤地并向河道内延伸,使河道滩涂湿地萎缩,河流沼泽化进程加快,地表径流调蓄困难,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种类减少,汛期人伤房毁等恶果,严重削弱了河道管理职责履行。
四、加强河道生态建设的建议
1、河道管理制度完善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使河道功能的多样性日趋明显,河道管理机构不应固守陈规,应当与时俱进,因时利势积极制定、出台《河道卫生保洁管理办法》、《水源保护区保洁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度,堵塞河道管理缺位,弥补管理存在不足,剔除不合时代之处,以适应新形势下河道管理需求。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素质立足于各大媒体定时宣传河道管理法规,各种群众性集会与重要活动宣传河道管理法规。在城镇显要位置设立宣传标牌,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河道管理法规。要着眼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对违法行为事件及时曝光,查处状况追踪报道。设立举报电话,聘请义务监督员,征集河道管理意见、建议。在城镇主要河段配置垃圾桶、果皮箱,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俗,增强保护水环境意识,有效推动河道管理参与机制的形成。
2、转变管理模式,实现生态型管理
管理者转变理念,转变管理模式,要从传统的单一资源管理转向系统资源管理,实现生态资源开发、生物保护、环境规划统一协调的生态型管理模式,以达到区域资源、生态系统以及景观格局的更有效、综合的管理。建立河道管理地方政府一把手负总责,河道流经区域党政主要领导负主责,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河道管理机制。河道管理必须依靠各乡镇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力量齐抓共管。建设部门在进行城乡建设规划时,应积极配合河道主管机关抓好城乡防洪规划,并不得审批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一切建设项目。土地部门在审批涉及河道的建设用地时,必须首先征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同意后,方可按土地使用审批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3、保护河道,建设生态河流
要从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强河道保护,规范人类行为,严格遵守自然规律,坚持预防为主,超前监管,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河流的各种资源,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建设生态河流。一是合理确定河流、湖泊、湿地的生态用水量,统筹生活、生态、生产用水,建立生态用水保障机制,保證维护河流自然功能的基本生态用水。二是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河道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之中,实现工程生态化。
五、生态河道建设的思路
1、树立正确的河道建设理念
由于传统河道整治水土保持措施主要采取护岸等硬化措施,分隔了水陆生物的连续性,影响了河道自净功能,对河道生态功能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投资较大。因此,在编制规划时应将全市河网水系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建设来考虑,强调功能与生态并重、建设与管理并举,逐步放弃传统非生态河道建设,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环境水利转变。
2、科学规划实施步骤
首先将基本功能消失殆尽的部分骨干河道和农民居住集中、淤积堵水严重、水质问题突出、对村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河道列为首批整治对象。这批河道整治方式先是通过上填(安全带)下挖(河底)边拓(河口)的方式使河道达到防洪和引、排水要求,再通过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植物绿化和水土保持措施,使河道能明显改善水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恢复河道原有基本功能。其次是抓好面广量大的农村镇村级生态河道建设,主要是疏尽淤泥,两岸采取以种树、造林、植被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着力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和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河道面貌。
六、结束语
河道的管理关系到整个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在进行河道管理过程中,要严格管理标准,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将生态管理理念运用到整个河道管理过程中来,如此,可以更好的实现整个河道管理与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对水利工程生态影响问题的看法——在“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论坛”上的发言摘要[J].水利发展研究,2005(08).
[2] 邓良军.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利[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6).
[3] 赵元秀,茅小根.生态挡墙在绩溪县扬之河治理中的应用[J]. 江淮水利科技,2011(01).
[4]董哲仁.河流保护的发展阶段及思考[J].中国水利, 2004(5):17.
[5]钱德琳.生态之河理念及设计思路探讨[J].中国水利, 2004(8):11.
关键词:河道管理;存在问题;生态治理;建议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在此同时,河道管理不善,水资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日渐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加强对河道管理和生态治理的分析已经具有迫切性。
二、河道治理基本原则
建德市属于钱塘江水系,境内大小河流202条,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三大河流为省级河道,县级河道39条,乡镇级及以下河道160条。受传统治河思路的影响,已经治理的河道普遍存在硬化、渠化的现象。自2009年浙江省启动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来,建德市寿昌江这条担负寿昌地区及更楼主要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得到治理,并在规划和实施中创造性的融入了生态理念。在进行治理中坚持了下面一些原则。
1、河道治理要坚持人与自然相协调原则
从本质上来说,人和自然进行相互协调发展这一科学观念是从过去传统水利转变成为现代水利根本渠道。时至今日,人们才真正的意识到人和自然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所以,人们主动地和自然相互适应,抑制以及改善河道的自然环境恶化这一种趋势,使得人类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2、河道治理要坚持可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相互协调原则
在河道治理的工程措施方面,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水利工程不仅仅要在洪水、防洪等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样在修复生态系统以及改善水环境等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改善水利生态环境对于领域范围里面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建设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水利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将建设水利工程从而带动自身的水生态改善其实是一件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事情。
3、河道治理要坚持水利服务社会重要原则
水环境、水安全以及水资源都从属于人口资源环境这一个范畴之中,更加是当前社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内容,从始至终,水利都是为人类社会进行服务,在农业社会中,水利主要是农业发展最为根本的命脉,在当今社会中,水利是当前整个社会基础产业以及基础设施。所以,我们必须要将水利放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大的环境之中,将其与整个社会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密切的联系。
三、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乱占河道建房的现象比较突出
近几年市民在河道边建房的较多,直接危及到行洪畅通。究其原因:一是河道管理监管不力,对违章建筑没有实施有效处罚;二是在老百姓宅基地审批上,有的将河道管理范围(护堤地)批给老百姓建房,老百姓认为有了土地部门的许可,不管河道不河道,只要能建就建,在河道边打桩建房,甚至拆河堤建房的现象时有发生。
2、河道污染严重
由于人类的活动,河道污染日益严重,从污染源上看,河道污染主要包括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从污染物上看,主要包括有机污染和N、P等营养盐污染。河道水质恶化既是一个水污染问题,也是一个水生态失衡的问题。目前河道渠化改变了天然河道的地形地貌,使河道植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也不利于微生物附着和微型动物栖息繁殖、高等动物生存;河道形态、结构均质性使河道水流多样性消失;河道裁弯取直使河道水流加速,不利于各种生物栖息;而河底和岸坡硬化切断了水土营养交换,使河水成为孤立于土壤之外的系统,无法独立支撑复杂的水生生物群落。以上因素导致河道生境的恶化,生态链断裂、生态网格结构破碎、生物多样性消失,河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模降低,当有机污染和N、P等营养盐进入河道,超出河道自净能力时,就会导致河道生态链断裂,系统失衡甚至崩溃。
3、围河造田削弱河道管理职责履行
近几年,一些地区不考虑损毁土地地理条件,也不进行复垦可行性论证,借用国家土地复垦政策和资金,违法自然规律围河造田,实施移民搬迁,占用护岸地、护堤地并向河道内延伸,使河道滩涂湿地萎缩,河流沼泽化进程加快,地表径流调蓄困难,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种类减少,汛期人伤房毁等恶果,严重削弱了河道管理职责履行。
四、加强河道生态建设的建议
1、河道管理制度完善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使河道功能的多样性日趋明显,河道管理机构不应固守陈规,应当与时俱进,因时利势积极制定、出台《河道卫生保洁管理办法》、《水源保护区保洁规定》等相关法规制度,堵塞河道管理缺位,弥补管理存在不足,剔除不合时代之处,以适应新形势下河道管理需求。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素质立足于各大媒体定时宣传河道管理法规,各种群众性集会与重要活动宣传河道管理法规。在城镇显要位置设立宣传标牌,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守河道管理法规。要着眼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对违法行为事件及时曝光,查处状况追踪报道。设立举报电话,聘请义务监督员,征集河道管理意见、建议。在城镇主要河段配置垃圾桶、果皮箱,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俗,增强保护水环境意识,有效推动河道管理参与机制的形成。
2、转变管理模式,实现生态型管理
管理者转变理念,转变管理模式,要从传统的单一资源管理转向系统资源管理,实现生态资源开发、生物保护、环境规划统一协调的生态型管理模式,以达到区域资源、生态系统以及景观格局的更有效、综合的管理。建立河道管理地方政府一把手负总责,河道流经区域党政主要领导负主责,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河道管理机制。河道管理必须依靠各乡镇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力量齐抓共管。建设部门在进行城乡建设规划时,应积极配合河道主管机关抓好城乡防洪规划,并不得审批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一切建设项目。土地部门在审批涉及河道的建设用地时,必须首先征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同意后,方可按土地使用审批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3、保护河道,建设生态河流
要从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强河道保护,规范人类行为,严格遵守自然规律,坚持预防为主,超前监管,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河流的各种资源,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建设生态河流。一是合理确定河流、湖泊、湿地的生态用水量,统筹生活、生态、生产用水,建立生态用水保障机制,保證维护河流自然功能的基本生态用水。二是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河道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之中,实现工程生态化。
五、生态河道建设的思路
1、树立正确的河道建设理念
由于传统河道整治水土保持措施主要采取护岸等硬化措施,分隔了水陆生物的连续性,影响了河道自净功能,对河道生态功能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投资较大。因此,在编制规划时应将全市河网水系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建设来考虑,强调功能与生态并重、建设与管理并举,逐步放弃传统非生态河道建设,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环境水利转变。
2、科学规划实施步骤
首先将基本功能消失殆尽的部分骨干河道和农民居住集中、淤积堵水严重、水质问题突出、对村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河道列为首批整治对象。这批河道整治方式先是通过上填(安全带)下挖(河底)边拓(河口)的方式使河道达到防洪和引、排水要求,再通过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植物绿化和水土保持措施,使河道能明显改善水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恢复河道原有基本功能。其次是抓好面广量大的农村镇村级生态河道建设,主要是疏尽淤泥,两岸采取以种树、造林、植被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着力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和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河道面貌。
六、结束语
河道的管理关系到整个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在进行河道管理过程中,要严格管理标准,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将生态管理理念运用到整个河道管理过程中来,如此,可以更好的实现整个河道管理与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对水利工程生态影响问题的看法——在“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论坛”上的发言摘要[J].水利发展研究,2005(08).
[2] 邓良军.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利[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6).
[3] 赵元秀,茅小根.生态挡墙在绩溪县扬之河治理中的应用[J]. 江淮水利科技,2011(01).
[4]董哲仁.河流保护的发展阶段及思考[J].中国水利, 2004(5):17.
[5]钱德琳.生态之河理念及设计思路探讨[J].中国水利, 200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