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国作家路易斯·卡罗尔写于19世纪的著名小说《爱丽丝梦游仙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是新颖且高于时代特色的作品,其中对主人公爱丽丝的描写颠覆了传统的维多利亚时期成年女性和女孩的形象。正是爱丽丝身份的多重性才使作品拥有适合不同阅读人群的永恒魅力。
关键词:爱丽丝 女人 女孩
一 爱丽丝的新女性形象
路易斯·卡罗尔笔下带有无理性和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爱丽丝梦游仙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就像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生活在哈哈镜中的扭曲的呈现。卡罗尔描写了仙境中爱丽丝不同寻常的经历,但是现实中维多利亚时期的生活却依旧没有改变,小说情节的荒诞在某些方面却反映了现实中的真实。对于女主人公爱丽丝的描写,卡罗尔颠覆了传统意识形态中维多利亚时期女人和女孩的形象。
爱丽丝在仙境中每当吃下或喝掉一些东西之后,她的身体就可以变大或变小,然而她的身体只有在压迫下才变得扭曲。这种压迫一部分是由于兔子的命令间接导致的,一部分是来自房子的局限。故事里兔子忘记拿它的手套并误把爱丽丝当成它的女仆让她去取。在喝完兔子家里瓶中的水后,爱丽丝身体变得越来越大。她的头顶在了天花板上,胳膊肘顶在门上,一只胳膊从窗户伸出去,一只脚从烟囱里伸出去。关于身体的扭曲,Auerbach把爱丽丝解读为一个堕落的女人。他认为:“堕落的女人一定会以受折磨的姿势扭曲身体以示懊悔……爱丽丝同样是被疏远的,受到自己扭曲的身体所带来的破坏性活动的折磨。”然而,仔细考虑爱丽丝身体扭曲的特点又不及她被像女仆一样指使。她的“主人”是穿着带口袋的马甲和怀揣怀表的兔子,这个形象俨然是维多利亚时期的绅士打扮。女仆的深层含义实则是指妻子。爱丽丝被兔子误当成是自己的女仆,被指使去做事,可以说爱丽丝扮演了一个妻子的角色。女仆的名字是玛丽·安,简称为玛丽。玛丽在《圣经》里是耶稣·基督的母亲,纯洁的少女,爱丽丝被误当成玛丽,说明爱丽丝也暗指维多利亚时期像天使般纯洁的妻子。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以父权为主导的社会,女性相对于男性(父亲或丈夫)处于从属的地位。爱丽丝在房间里扭曲的身体体现了女性在家中受拘束和压抑的内心状态。爱丽丝身份的特殊性体现在她把堕落女性的扭曲形象和纯洁妻子的形象合二为一。身体的扭曲说明了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受到的压抑。
爱丽丝的传统形象在她遇到矮胖子后得到质疑。因为对他而言,爱丽丝的长相很普通,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如果爱丽丝的两个眼睛长在鼻子的同侧,或者嘴长在头顶会让人更容易认出。矮胖子的观点也反映了卡罗尔的写作特色。身为数学家,逻辑学家的卡罗尔在对小说的设计上颠覆了艺术和解剖学领域里的基本规律。弗洛伊德说梦境中的荒谬和所谓的无意识思维就表明轻蔑和嘲笑,那么小说本身也是对于社会中的真实存在和人类理性的集体批判。卡罗尔对于爱丽丝形象的批判是为打破传统并建立一个新女性形象做准备。
除了对于爱丽丝身体的描述外,颜色是卡罗尔用于描写女性形象的另一巧妙设计。红色和白色分别象征热情和纯洁,就像花朵中的玫瑰与百合,小说中有红皇后和白皇后两个人物。在仙境探险中,爱丽丝置身于美丽的花园里,周围是花坛和清泉。在那里,她发现花匠听从红皇后的指示把白玫瑰刷成红色。卡罗尔写到:“我在描写红皇后时,把她描绘成放纵的激情的化身—— 一个无目标的狂暴之人。”红皇后经常喜欢说:“砍掉他的头”和“先处决再裁决”,而事实上是没有任何人被处决。女性的力比多(性欲)与父权的社会结构形成极端的对立。红皇后的行为即象征女性无法控制的力比多对于社会的破坏力量,对于维多利亚父权社会里的男性,红皇后是无理性且暴躁的,她是一个堕落女人的化身。而对于白皇后,路易斯·卡罗尔认为她“温柔、愚蠢并暗含无能”。我们看到白皇后在听到她的孩子(可爱的百合花)的尖叫后,疯狂地跑到她的身边。白皇后实则是指维多利亚时期在家操持家务的妻子形象。然而,在小说中,国王认为白皇后是“至高无上的无用之人”。路易斯·卡罗尔写出了对维多利亚时期堕落女性和仿佛如家中天使的女性的双重批判。
爱丽丝在镜中奇遇中经历了从一个白色小卒到红色皇后的转变。她认为自己的转变过程像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大型下棋比赛,她说:“我不介意当一名小卒,只要我可以成为一份子,尽管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位女王。”爱丽丝的野心和说话语气使她的性别角色更像男性。在《唐璜》第五章,唐璜的西方朋友曾对他说在知道什么是奴隶制度后,自己本身经历的灾难可以教会他们以后怎样当主人。爱丽丝充当一个小卒,就像唐璜曾经当过奴隶一样,然而她当小卒的经历可以更好地教会她怎样当女王。在爱丽丝从小卒到女王的蜕变过程中,她颠覆了男权社会中女性作为妻子的温柔形象,成为一位充满野心的女权主义者,这也使爱丽丝身上具备了一些男性气质。
爱丽丝的性格在两部小说中发生了转变。最初她是礼貌且有耐心的,试图找出仙境中事物存在的逻辑,当她认清一切之后说出:“你们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副纸牌”。卡罗尔描写的爱丽丝是理想中的女性新形象,她从最初的温柔无知成长为理性独立的女性,最重要的是她不是一个暴躁且堕落的女人。这种新女性形象在19世纪的英国是少见的,她具有现代女性的特点。《爱丽丝镜中奇遇》的故事结尾把人们拉回到现实——红皇后变回了一只小猫舔自己的爪子而爱丽丝从梦中醒来问自己到底是谁做了这个梦。猫本身具有女性特色,无论是易怒的红皇后还是梦境中的爱丽丝又回到最初的温柔女性角色,而现实社会中男性才是社会真正的主导者。尽管梦醒后的爱丽丝形象又归于俗套,但只有梦境中的爱丽丝才是卡罗尔真正想创作的女性形象。
二 爱丽丝的新儿童形象
卡罗尔在描写维多利亚时期童年时,他的描写重点发生了根本的改变。Peter Coveney评论卡罗尔的两部小说为:“童年的乐趣不是像华兹华斯和狄更斯一样去把童年和成人经历融为一体,而是要在童年和成人生活之间建立一个怀旧和遗憾的屏障。”他提出童年和成人世界的分离使成人有一种回归童年的愿望。持有相同观点的批评家Empson把爱丽丝通过一个孔洞看花园解读为想返回到母亲的子宫里,并把爱丽丝在自己眼泪形成的海洋里游泳解读为在母亲的羊水里游泳。对于童年的怀念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停止的时间。在仙境中,爱丽丝去参加帽匠和三月兔的茶话会,而帽匠和三月兔总是停留在喝茶时间;在镜子里,爱丽丝和红皇后跑了很长时间却发现原地不动。仿佛只有静止的时间才能留住美好的童年。类似的童话人物还体现在詹姆士·巴里写的人物彼得·潘中,时间静止对他而言体现在他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小孩。爱丽丝的整个故事是由数不尽的改变组成却带有永远不变的对于童年的怀念,无论是卡罗尔还是巴里,都是不变的童年。 尽管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社会充满了活力,但人民的思想中还存在疑虑和害怕。经济的快速繁荣和发展产生了令人不满意的结果,过剩的贸易、投机倒把和欺骗使经济走向了衰退。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儿童的境遇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描写。在海象和木匠的故事里,小婴儿牡蛎被海象欺骗并最后被其吃掉;在庆祝爱丽丝成为女王的庆功宴上,爱丽丝什么也吃不到,而盘子反过来要吃人。这两个场景说明在社会繁荣的背后,儿童受到剥削、压榨和虐待。这不同于很多现实主义小说的描写,例如童工被资本家老板虐待,以及福利院中儿童凄惨的生活境况。卡罗尔在作品中对儿童的描写是有趣的且带有超现实主义无理性的特点,丰富情节的表像下反映的是真实社会里的些许辛酸和无奈。作家对当时社会的忧虑体现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之中。路易斯·卡罗尔在描写仙境中的孩子们的时候,赋予他们非同寻常的能力,他们多愁善感却又有些邪恶,这仿佛是维多利亚时期被人们普遍认可却没有明说的一幅社会肖像画。
作为生活在英国19世纪的小女孩,她们的未来带有社会赋予她们的已成为陈规的共同的特性。幸运的话,结婚生子;如果倒霉,一生独身。因为在19世纪的英国,只有男人才能继承财产,家中有女儿的家庭,父母只能希望自己的女儿找个富裕的男人,然后把他们的女儿嫁出去。孩子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是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温柔可爱,小男孩比较淘气。在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作品里,小男孩易于被描写成小动物,邪恶且疯狂。例如,卡罗尔在小说里把公爵夫人的孩子写成是一头猪,然而对于小女孩爱丽丝的描写卡罗尔也颠覆了传统的小女孩形象(纯真无邪)。她被称为“漂亮的怪物”。在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中,小男孩被允许甚至鼓励,参与到原罪的行为中;但小女孩却很少这样。这也许是因为卡罗尔对于当时社会的消极态度导致他最终创作了爱丽丝这个人物形象。或许我们可以以另一种方法解读爱丽丝,正是爱丽丝的天真无邪才导致她最后的堕落。在仙境中,她受到一些词的诱惑,例如“吃了我”或“喝下我”,她的脖子甚至一度变成蛇的形状。这使人们联想到在《圣经》的描述中,夏娃受到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才使“罪”降临人间。爱丽丝成为像夏娃一样受到诱惑并带有原罪的儿童形象。小说《爱丽丝镜中奇遇》的最后一句是“生活不过是一场梦”,这也许就是作家卡罗尔对于生活的态度。正是因为故事发生在梦中,所以一切才没有头绪,没有理性,那么爱丽丝这个“漂亮的怪物”才符合小说本身的设计。
三 结语
卡罗尔的著作《爱丽丝梦游仙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是写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经典作品,它们深受儿童和成年读者的喜爱。除了本身故事情节的巨大魅力外,我们被爱丽丝这个小女孩深深吸引着,这主要是她本人蕴含的多重角色。如果把爱丽丝当成一位成年女性来解读,她具备了堕落和纯洁女性的双重特质以及男性气质;若把爱丽丝看成一个小女孩,她则颠覆了传统的温柔的小女孩形象。无论爱丽丝的身份如何,当梦醒时,爱丽丝又回到了原来的真实的维多利亚生活中,扮演她应有的角色。但我们真正被吸引的是梦境中的爱丽丝,她优雅、勇敢,是一位完美的女王。
参考文献:
[1] Auerbach, Nina.‘Falling Alice,Falling Women,and Victorian Dream Children’ in Soaring with the Dodo:Essays on Lewis Carroll’s Life and Art[M].ed. by Edward Guiliano and James R.Kincaid.The Lewis Carrol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1982,
[2] Carroll,Lewis.‘From Alice on the Stage’in Alice in Wonderland[M],ed. by Donald J.Gray.New York and London:W.W.Norton& Company,1992.
[3] Coveney,Peter.‘Escape’in Alice in Wonderland[M],ed.by Donald J.Gray.New York and London:W.W.Norton& Company,1992.
[4] Empson,William.‘The Child as Swain’in Alice in Wonderland[M],ed.by Donald J.Gray.New York and London:W.W.Norton& Company,1992.
(白泽平,齐齐哈尔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讲师)
关键词:爱丽丝 女人 女孩
一 爱丽丝的新女性形象
路易斯·卡罗尔笔下带有无理性和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爱丽丝梦游仙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就像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生活在哈哈镜中的扭曲的呈现。卡罗尔描写了仙境中爱丽丝不同寻常的经历,但是现实中维多利亚时期的生活却依旧没有改变,小说情节的荒诞在某些方面却反映了现实中的真实。对于女主人公爱丽丝的描写,卡罗尔颠覆了传统意识形态中维多利亚时期女人和女孩的形象。
爱丽丝在仙境中每当吃下或喝掉一些东西之后,她的身体就可以变大或变小,然而她的身体只有在压迫下才变得扭曲。这种压迫一部分是由于兔子的命令间接导致的,一部分是来自房子的局限。故事里兔子忘记拿它的手套并误把爱丽丝当成它的女仆让她去取。在喝完兔子家里瓶中的水后,爱丽丝身体变得越来越大。她的头顶在了天花板上,胳膊肘顶在门上,一只胳膊从窗户伸出去,一只脚从烟囱里伸出去。关于身体的扭曲,Auerbach把爱丽丝解读为一个堕落的女人。他认为:“堕落的女人一定会以受折磨的姿势扭曲身体以示懊悔……爱丽丝同样是被疏远的,受到自己扭曲的身体所带来的破坏性活动的折磨。”然而,仔细考虑爱丽丝身体扭曲的特点又不及她被像女仆一样指使。她的“主人”是穿着带口袋的马甲和怀揣怀表的兔子,这个形象俨然是维多利亚时期的绅士打扮。女仆的深层含义实则是指妻子。爱丽丝被兔子误当成是自己的女仆,被指使去做事,可以说爱丽丝扮演了一个妻子的角色。女仆的名字是玛丽·安,简称为玛丽。玛丽在《圣经》里是耶稣·基督的母亲,纯洁的少女,爱丽丝被误当成玛丽,说明爱丽丝也暗指维多利亚时期像天使般纯洁的妻子。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以父权为主导的社会,女性相对于男性(父亲或丈夫)处于从属的地位。爱丽丝在房间里扭曲的身体体现了女性在家中受拘束和压抑的内心状态。爱丽丝身份的特殊性体现在她把堕落女性的扭曲形象和纯洁妻子的形象合二为一。身体的扭曲说明了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受到的压抑。
爱丽丝的传统形象在她遇到矮胖子后得到质疑。因为对他而言,爱丽丝的长相很普通,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如果爱丽丝的两个眼睛长在鼻子的同侧,或者嘴长在头顶会让人更容易认出。矮胖子的观点也反映了卡罗尔的写作特色。身为数学家,逻辑学家的卡罗尔在对小说的设计上颠覆了艺术和解剖学领域里的基本规律。弗洛伊德说梦境中的荒谬和所谓的无意识思维就表明轻蔑和嘲笑,那么小说本身也是对于社会中的真实存在和人类理性的集体批判。卡罗尔对于爱丽丝形象的批判是为打破传统并建立一个新女性形象做准备。
除了对于爱丽丝身体的描述外,颜色是卡罗尔用于描写女性形象的另一巧妙设计。红色和白色分别象征热情和纯洁,就像花朵中的玫瑰与百合,小说中有红皇后和白皇后两个人物。在仙境探险中,爱丽丝置身于美丽的花园里,周围是花坛和清泉。在那里,她发现花匠听从红皇后的指示把白玫瑰刷成红色。卡罗尔写到:“我在描写红皇后时,把她描绘成放纵的激情的化身—— 一个无目标的狂暴之人。”红皇后经常喜欢说:“砍掉他的头”和“先处决再裁决”,而事实上是没有任何人被处决。女性的力比多(性欲)与父权的社会结构形成极端的对立。红皇后的行为即象征女性无法控制的力比多对于社会的破坏力量,对于维多利亚父权社会里的男性,红皇后是无理性且暴躁的,她是一个堕落女人的化身。而对于白皇后,路易斯·卡罗尔认为她“温柔、愚蠢并暗含无能”。我们看到白皇后在听到她的孩子(可爱的百合花)的尖叫后,疯狂地跑到她的身边。白皇后实则是指维多利亚时期在家操持家务的妻子形象。然而,在小说中,国王认为白皇后是“至高无上的无用之人”。路易斯·卡罗尔写出了对维多利亚时期堕落女性和仿佛如家中天使的女性的双重批判。
爱丽丝在镜中奇遇中经历了从一个白色小卒到红色皇后的转变。她认为自己的转变过程像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大型下棋比赛,她说:“我不介意当一名小卒,只要我可以成为一份子,尽管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位女王。”爱丽丝的野心和说话语气使她的性别角色更像男性。在《唐璜》第五章,唐璜的西方朋友曾对他说在知道什么是奴隶制度后,自己本身经历的灾难可以教会他们以后怎样当主人。爱丽丝充当一个小卒,就像唐璜曾经当过奴隶一样,然而她当小卒的经历可以更好地教会她怎样当女王。在爱丽丝从小卒到女王的蜕变过程中,她颠覆了男权社会中女性作为妻子的温柔形象,成为一位充满野心的女权主义者,这也使爱丽丝身上具备了一些男性气质。
爱丽丝的性格在两部小说中发生了转变。最初她是礼貌且有耐心的,试图找出仙境中事物存在的逻辑,当她认清一切之后说出:“你们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副纸牌”。卡罗尔描写的爱丽丝是理想中的女性新形象,她从最初的温柔无知成长为理性独立的女性,最重要的是她不是一个暴躁且堕落的女人。这种新女性形象在19世纪的英国是少见的,她具有现代女性的特点。《爱丽丝镜中奇遇》的故事结尾把人们拉回到现实——红皇后变回了一只小猫舔自己的爪子而爱丽丝从梦中醒来问自己到底是谁做了这个梦。猫本身具有女性特色,无论是易怒的红皇后还是梦境中的爱丽丝又回到最初的温柔女性角色,而现实社会中男性才是社会真正的主导者。尽管梦醒后的爱丽丝形象又归于俗套,但只有梦境中的爱丽丝才是卡罗尔真正想创作的女性形象。
二 爱丽丝的新儿童形象
卡罗尔在描写维多利亚时期童年时,他的描写重点发生了根本的改变。Peter Coveney评论卡罗尔的两部小说为:“童年的乐趣不是像华兹华斯和狄更斯一样去把童年和成人经历融为一体,而是要在童年和成人生活之间建立一个怀旧和遗憾的屏障。”他提出童年和成人世界的分离使成人有一种回归童年的愿望。持有相同观点的批评家Empson把爱丽丝通过一个孔洞看花园解读为想返回到母亲的子宫里,并把爱丽丝在自己眼泪形成的海洋里游泳解读为在母亲的羊水里游泳。对于童年的怀念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停止的时间。在仙境中,爱丽丝去参加帽匠和三月兔的茶话会,而帽匠和三月兔总是停留在喝茶时间;在镜子里,爱丽丝和红皇后跑了很长时间却发现原地不动。仿佛只有静止的时间才能留住美好的童年。类似的童话人物还体现在詹姆士·巴里写的人物彼得·潘中,时间静止对他而言体现在他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小孩。爱丽丝的整个故事是由数不尽的改变组成却带有永远不变的对于童年的怀念,无论是卡罗尔还是巴里,都是不变的童年。 尽管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社会充满了活力,但人民的思想中还存在疑虑和害怕。经济的快速繁荣和发展产生了令人不满意的结果,过剩的贸易、投机倒把和欺骗使经济走向了衰退。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儿童的境遇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描写。在海象和木匠的故事里,小婴儿牡蛎被海象欺骗并最后被其吃掉;在庆祝爱丽丝成为女王的庆功宴上,爱丽丝什么也吃不到,而盘子反过来要吃人。这两个场景说明在社会繁荣的背后,儿童受到剥削、压榨和虐待。这不同于很多现实主义小说的描写,例如童工被资本家老板虐待,以及福利院中儿童凄惨的生活境况。卡罗尔在作品中对儿童的描写是有趣的且带有超现实主义无理性的特点,丰富情节的表像下反映的是真实社会里的些许辛酸和无奈。作家对当时社会的忧虑体现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之中。路易斯·卡罗尔在描写仙境中的孩子们的时候,赋予他们非同寻常的能力,他们多愁善感却又有些邪恶,这仿佛是维多利亚时期被人们普遍认可却没有明说的一幅社会肖像画。
作为生活在英国19世纪的小女孩,她们的未来带有社会赋予她们的已成为陈规的共同的特性。幸运的话,结婚生子;如果倒霉,一生独身。因为在19世纪的英国,只有男人才能继承财产,家中有女儿的家庭,父母只能希望自己的女儿找个富裕的男人,然后把他们的女儿嫁出去。孩子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是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温柔可爱,小男孩比较淘气。在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作品里,小男孩易于被描写成小动物,邪恶且疯狂。例如,卡罗尔在小说里把公爵夫人的孩子写成是一头猪,然而对于小女孩爱丽丝的描写卡罗尔也颠覆了传统的小女孩形象(纯真无邪)。她被称为“漂亮的怪物”。在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中,小男孩被允许甚至鼓励,参与到原罪的行为中;但小女孩却很少这样。这也许是因为卡罗尔对于当时社会的消极态度导致他最终创作了爱丽丝这个人物形象。或许我们可以以另一种方法解读爱丽丝,正是爱丽丝的天真无邪才导致她最后的堕落。在仙境中,她受到一些词的诱惑,例如“吃了我”或“喝下我”,她的脖子甚至一度变成蛇的形状。这使人们联想到在《圣经》的描述中,夏娃受到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才使“罪”降临人间。爱丽丝成为像夏娃一样受到诱惑并带有原罪的儿童形象。小说《爱丽丝镜中奇遇》的最后一句是“生活不过是一场梦”,这也许就是作家卡罗尔对于生活的态度。正是因为故事发生在梦中,所以一切才没有头绪,没有理性,那么爱丽丝这个“漂亮的怪物”才符合小说本身的设计。
三 结语
卡罗尔的著作《爱丽丝梦游仙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是写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经典作品,它们深受儿童和成年读者的喜爱。除了本身故事情节的巨大魅力外,我们被爱丽丝这个小女孩深深吸引着,这主要是她本人蕴含的多重角色。如果把爱丽丝当成一位成年女性来解读,她具备了堕落和纯洁女性的双重特质以及男性气质;若把爱丽丝看成一个小女孩,她则颠覆了传统的温柔的小女孩形象。无论爱丽丝的身份如何,当梦醒时,爱丽丝又回到了原来的真实的维多利亚生活中,扮演她应有的角色。但我们真正被吸引的是梦境中的爱丽丝,她优雅、勇敢,是一位完美的女王。
参考文献:
[1] Auerbach, Nina.‘Falling Alice,Falling Women,and Victorian Dream Children’ in Soaring with the Dodo:Essays on Lewis Carroll’s Life and Art[M].ed. by Edward Guiliano and James R.Kincaid.The Lewis Carrol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1982,
[2] Carroll,Lewis.‘From Alice on the Stage’in Alice in Wonderland[M],ed. by Donald J.Gray.New York and London:W.W.Norton& Company,1992.
[3] Coveney,Peter.‘Escape’in Alice in Wonderland[M],ed.by Donald J.Gray.New York and London:W.W.Norton& Company,1992.
[4] Empson,William.‘The Child as Swain’in Alice in Wonderland[M],ed.by Donald J.Gray.New York and London:W.W.Norton& Company,1992.
(白泽平,齐齐哈尔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