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氏出生地域新考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帝,是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因其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而被推崇为华夏祖先之一。据推证,第一任炎帝神农氏距今约有7000年以上的历史。炎帝神农氏及后人活动地域广,流传的故事多,但因历史久远,关于炎帝神农氏生长地的证据资料不充分,炎帝神农氏故里一直难以确定具体地点。目前,全国关于炎帝神农氏故里的观点主要有五省六地:陕西宝鸡、湖北随州、河南柘城、山西高平、湖南炎陵县和会同县等。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对炎帝故里进行了分析论证,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探究炎帝故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
  笔者自幼生活、工作在平遥县城——一座具有2700多年歷史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古城,出于对华夏文明的尊崇和敬仰,一直对炎黄起源地保持着浓郁的兴趣和关注度。2017年8月被派遣到位于平遥古城南50公里、地处太岳山脉北麓的南岭底村任第一书记。半年间,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研究,发现了南岭底村附近地域与炎帝故里相关记载或传说,有着诸多内在的联系,现作一简要分析,特请教于专家学者和各位同仁。
  笔者认为,炎帝神农氏历史久远,从现实条件看,确定其故里,大体可从文献资料、上古遗迹、实地环境、民间传说等方面进行梳理研究。
  我国古籍记述的炎帝神农氏主要活动地域“羊头山”,应位于现今山西平遥县东南的太岳山脉麓台山山麓
  目前,在我国《魏书》《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正史古籍中,有不少神农氏活动在“羊头山”的记载。那么,史籍中所述的羊头山到底在现今的什么方位?搞清楚这一点,就有了考察炎帝神农氏故里的重要依据。
  先秦古籍《山海经·卷三·北山经》记载:“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氾水。”文献中“沁水”“婴侯之水”分别即今天沁源县沁河和平遥县惠济河(中都河) 。对照地形图,南、北岭底村的茶房岭附近,就是沁水、惠济河发源地。
  关于羊头山的记载,在历代文献中多有出现。如,东汉时期的《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上党郡·谷远县》载:“羊头山世糜谷,沁水所出。”北魏《水经注·卷九·沁水》记载:“沁水出上党涅县(东汉县名,今长治市武乡县故城镇)谒戾山,沁水即涅水也,或言出谷远县(西汉县名,今长治市沁源县南)羊头山世靡谷。三源奇注,经泻一隍。”唐《元和郡县志·卷十三·河东道二·沁州·绵上县(隋县名,今沁源县西北)》云:“羊头山一名谒戾山,在县东北五十里。沁水所出。”宋《太平寰宇记·河东道·汾州·平遥县》记载:“谒戾山,在县东南五十里,一名麓台山。引山海经云:谒戾山,婴侯之水出于其阴。” 到现代《山西河流简介》中则明确提出:“羊头山亦称谒戾山,横亘于武乡、沁县、平遥、沁源交界处,赤石桥河与紫红河皆发源于此山,在郭道镇境与正源相汇,故曰‘三源奇注,经泻一隍’。”这就证明,茶房岭亦即羊头山。
  综上所述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自《山海经》问世时的战国时期起,关于“羊头山”的地理记载一直延续至今,几乎历朝历代都能找到关于羊头山的文字记载。二是文献中分别出现过“谒戾山”和“羊头山”两种名称,文献中已经提到,并且很明显,“谒戾山”就是“羊头山”。三是羊头山的地理方位应当是明确的,即其位置就在现今位于晋中市的平遥县、介休市,长治市的武乡县、沁县、沁源县交界地带,太岳山脉的麓台山中。四是根据古籍中河流分布流向,羊头山的地理位置是可以确定的,即是今平遥县东泉镇南、北岭底村和孟山乡黑城村交界处的麓台山分支——茶房岭。
  古籍记载中的炎帝神农氏出生地“尚羊”,应在今平遥县东泉镇南岭底村附近
  上古时期,人们生存环境原始,征服和改造自然能力很弱,活动地域相当程度上受到自然环境的硬性约束。因此,上古时期人们的活动地域不可能无限扩大,一般总是与其出生地域密切相关,总是以出生地为初始活动地域,并以此依托不断繁衍迁徙向周边或周边某一更适宜生存的方向扩展。反之,考察其活动地域,也就成为推断其出生地的重要依据。
  如前所述,我们已经初步推断出炎帝神农氏活动地域位于羊头山的地理位置。据此,又能否推断出炎帝神农氏的出生地也在羊头山地域附近,也就是位于今晋中市平遥县东泉镇南、北岭底村坐落的麓台山分支——茶房岭一带呢? 因为炎帝历史久远,关于炎帝出生地不可能有直接的佐证资料。目前,关于炎帝神农氏出生地明确记载非常鲜见,人们主要依据西晋文献《帝王世纪》的一段记载。《帝王世纪》说:“神农氏,姜姓也。母曰妊姒,有乔氏之女,名女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尚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这段记述中出现了三个地名:“华阳”“尚羊”“姜水”,咱们来一个一个解释。
  华阳。大家知道文字的起源,是从象形和会意开始的,那么我们就从这方面寻找文字和实地的一致性。金文的“华”、“ ”字,是由一个“羊”、“ ”字和一个“禾”、“ ”字组成的,篆文“华”、“ ”字的结构,更是与南岭底周边的山、沟、河的形状及走势相吻合。很有可能华夏的华,指的就是这里。
  阳,古人经常在古文中用阳表示山南曰阳,水北亦曰阳。《诗经·兆南·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庄子·逍遥游》:“汾水之阳。”。《太平寰宇记》:“大业二年改安泽为岳阳,以太岳之南,故名之;”在这里,阳,的意思就是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华阳是否可以理解成羊头山的南面呢?
  “尚羊”:许慎《说文解字》解析,“尚”是象形字,是古时从窗户出来的烟气上升的样子。同“上”,崇敬、崇拜的意思。尚羊,是否可以解释为崇拜羊的地方。但这里,很明显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而是炎帝神农氏的出生地。但为什么叫尚羊,或为什么叫崇拜羊的地方呢?因为在7000多年前,炎帝神农氏所处年代是母系氏族时期。炎帝的祖先属于羌族,姜姓,是牧羊人,“羊”正是她们的氏族图腾。这样,根据活动地与出生地相关联的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出一个大胆的结论:“尚羊”,就是“羊头山”,称谓虽不同,但都体现了炎帝部落对羊图腾的崇敬,只不过是名称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步演化而已。而位于平遥县南岭底村的羊头山,与炎帝部落崇拜的羊图腾,无疑有着强烈的内在一致性。   姜水:《说文解字》中说:“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 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里谈到炎帝长在“姜水”,那么,姜水又和太岳山脉的羊头山有何关系呢?在上古时期江河没有名字,根据《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先秦·第五章》论述:“姓表示的是所生之族,氏才表示所居之地。姓比氏早得多,甚至早于地名,氏则在地名和官名之后。也就是说,姜水,姬水,很可能就因為炎帝姓姜,黄帝姓姬。”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推断:上古时期,属于姜姓部落的水源地就叫姜水。姜姓部落崇敬羊,加之古人对高山、对水源、对大自然的崇拜,选在古时最高最大的羊头山下河边定居。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羊头山,神农尝五谷之所,形似羊头。”到实地站在羊头山上,左右的山势低,中间高,山势就像个羊头。从卫星图上看则更形象,羊头、羊耳、羊角等地貌特征依稀可见。
  茶房岭地貌特征符合列(烈、厉、戾)山氏的姓氏起源特点
  炎帝又称赤帝。南岭底村茶房岭山周边,其地质结构以红砂岩居多,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地表颜色都是紫红色,周围的河流和村庄也多以紫、红、赤等颜色和同音字命名。另外相传炎帝所居赤地,中国也有“赤县神州”一说,这也不可能仅是一种巧合。
  炎帝又称为烈山氏。汉代郑玄在《礼记》的注中说:“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烈山氏。”《国语·鲁语上》韦昭注说:“厉山氏,炎帝也。”《水经注》《帝王世纪》等书中亦说“神农……本起烈山,或时称之”。还有传说,神农用火种刀耕的方法开荒种地,所在的山里常有雄雄烈火,人们就叫成烈山。
  谒戾山的戾字,通过查阅《古代汉语词典》,发现在古音中也读作lie(四声),读音同列、烈、厉一样。那么,在古文中,音同字不同这个问题是比较普遍的,这样,烈(列、厉)山氏也可以认为是“戾山氏”。
  南岭底村周边的旧石器遗址说明当地曾有不少古人类文明活动
  在南岭底村方圆二十几公里范围内,平遥县和沁源县都曾发现了旧石器时代到仰韶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据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史前文化遗迹——旧石器时代》报道,沁源县花坡村、义和村发现了石器时代文化遗迹,采集到燧石质石片、石块,其中一部分人工打击痕迹明显。其次是,平遥县丘陵区,据《平遥县志(三)》记载,目前先后发现上古遗址18处,其中仅管辖南岭底村的东泉镇政府所在的村,就发现了5处。采集的有彩陶、灰陶器皿,石器凿、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器和绳纹、蓝纹的灰、黑陶片,并有纺轮、蚌器,瓮棺葬、单人墓葬多处。另外,发现于武乡县石门村牛鼻子湾的石磨盘、石磨棒,可以追溯到磁山文化时期。这些足可以说明,至少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谒戾山周边就有古人类活动,到磁山、仰韶文化时期得到不断壮大,也就是炎帝神农氏活动期间及前后,这里人类部落集中,活动频繁。
  茶房岭保存着与“神农城”“神农泉”传说相应的遗迹
  我国一些古籍中也曾多次提到炎帝神农氏“神农城”“神农泉”的传说或记载。北宋《太平寰宇记》引《郡国志》云:“有神农城,山下有神农泉,南带太行。又有散蓋,即神农尝谷之所也。”《太平寰宇记》引《后魏风土记》云:“神农城,在羊头山上,其下有神农泉,即神农得嘉谷之处。” 在茶房岭上,现有一座倒塌了的石头房院,据碑志记载叫茶房庙,并且在他的右面,确实有一座形如散盖的山。现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是当地庙会,周边几个县的村民都有到茶房庙赶庙会的习俗,主要是祈求五谷丰登。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以五日为一候。各候都有对应的物象,称候应。茶房庙的庙会这天,正好是处暑第三候:禾乃登,也就是谷子成熟的时候。这说明茶房庙所贡之神,应该与“禾”有重要关系,在我国民间与“禾”有关系的传说非炎帝神农氏莫属,茶房庙是否就是史籍记载的神农城原址?贡奉的神,是否就是炎帝神农氏呢?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考评。而且在茶房庙山坡下,前十几年还有一眼神泉。据老乡说,以前村民赶集时都争抢着喝神泉的水。这眼神泉虽然水池不大,可不管多少人喝,水位线始终不变,可惜在前些年,泥石流把泉眼封堵了,有条件的话可恢复修缮。
  在茶房岭周边村落,与有关炎帝神农氏的历史记载和传说还很多。如,传说炎帝神农氏出生在羊头山石室,名石年,现在南岭底村北羊头山上,仍有石室遗迹;相传炎帝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耒、耜,当地村庄都能找到相似或相同的石器或农具,有的还仍然沿用;传说炎帝神农氏制木为弓,在南岭底附近还有个村庄叫箭杆村,等等,这些都不能不说与神农氏不无关系。当然还有一些其他与炎帝神农氏有关的地名或庙宇等,都需要作进一步考评。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时期,五台人民遭受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为消灭日寇作出了巨大贡献。全县地方武装积极配合驻五台县的晋察冀二分区四团、河北区队、河南区队等,参加了多次与日寇的战斗,其中发生在1938年11月的滑石片战斗,是抗战期间五台境内较大规模的一次伏击战。这次战斗,我八路军120师358旅及其五台民兵取得了很大胜利,驻守五台县城的日军109师团135联队几乎全军覆没,他们的嚣张气焰遭到沉
期刊
我叫李金水,1927年8月,出生于武乡县监漳镇下北漳村一个极其贫苦的农民家庭。不到七岁时,父亲因积劳成疾,无钱医治离开人世。本来贫困的家庭,又失去父亲这根顶梁柱,生活的艰难如同雪上加霜。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父亲去世不久,母亲就把我送到本村一家大户人家去放羊。因为年纪太小,身体又瘦弱,所以一年风里来雨里去,钻山沟爬山坡,所赚的工钱,除了吃饭也所剩无几,给家里也帮不了什么大忙,家里日子照样过得紧巴巴的。
期刊
1930年建立的天津市立美术馆是中国第一座市立美术馆,它比南京我国近代第一座国立美术馆早建六年。刘子久馆长说:“天津市立美术馆的创立,天津市长崔廷献起了关键作用”。  崔廷献(1875—1942),字文澄,山西省寿阳县人。1928年9月出任天津特别市第二任市长。崔廷献认为:“一市之进化表面之固在物质建设,而精神则系乎文化之发展,以增进国民生产之效率。吾国正患弱患贫,教育为救弱救贫之本。”崔廷献市长
期刊
1937年10月下旬,由八路军129师师长、“战神”刘伯承亲自指挥的位于太行山平定、昔阳、井陉三县接壤处的山西省平定县七亘村伏击战,打破思维惯势反常用兵,3天时间里在同一地点两次重叠设伏,连续取得两次大捷,击毙骄横日军400余名,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成为八路军最为经典战例之一。而在一年后的中国近代文明标杆诞生地“七尺巷”所在的安徽桐城,新四军在棋盘岭上连续伏击重创日本侵略军,打出了铁军军威,使桐
期刊
良户村,位于山西省高平市西部,北枕凤翅山,南耸双龙岭。良户村历史悠久,戰国长平之战时,这里是秦军东进的必经之地,村落最早出现于这个时期。唐代中叶,有郭、田两姓家族在此建庄,故古称“两户”。宋初,陆续有王、李、秦、赵、张等姓迁来,村落不断扩大,至元时已具规模,村名也由“两户”改称“良户”。  良户村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依山傍水,三面环山 ,一面绕水。主要建筑依自然形势顺势择吉选址,东西较长,北高南低,
期刊
1940年5月20日,开封出版的《河南民报》刊登了一则特大新闻:5月17日晚7时许,日军“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少将,在河南省开封特务机关长总部驻处山陕甘会馆被吴凤翔(又名吴秉一)刺杀。  吴凤翔是何许人?他是怎样杀死日本特务机关长的呢?  吴凤翔,河南郏县人,中共党员。  1939年6月,因向延安输送进步青年被捕,关押在郏县监狱。1940年3月初,中共郏县工委委员王永泉,几次到郏县监狱,买
期刊
周玳(1887—1972),字子良、子梁,山西省代县阳明堡镇马站村人,抗战初期山西乃至全国颇有影响的人物,他既是一位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也是一位胸襟宽广的爱国贤士。  爱军更重大义  周玳自幼天资聪颖,勤勉好学,七岁入私塾,饱读四书五经,深谙儒学教化,从小立志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周玳在代州中学堂毕业后,先后在北京清河陆军第一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一期炮科就读,十年的系统军事教育,打下坚实的兵学功底。
期刊
引黄入晋是天大的好事。  当年,引黄工程总指挥部,肩负三千万人民的重托,争分夺秒、紧锣密鼓,以重于泰山的责任感,攻坚克难、百折不挠推进工程建设,既守规矩又大胆创新,以“打铁莫怕火烫脚”的姿态,敢担当、善作为,带领“献了青春献终身”的引黄团队,在晋西北的偏关县万家寨至太原几百公里的土地上,摆开战场。国学大师和诗人们曾颂其为“莽莽群山岩谷幽,横穿山腹造河流”“施生命工程、创世界所无”“祖国又多一条河,
期刊
祖籍山西岚县王狮乡艾蒿沟村、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的张板桥博士,是“试管婴儿之父”、美国科学院院士张民觉教授的儿子,现任亚裔美国人健康促进机构(AACA)的首席执行官,国际交流计划富布赖特(FULBRIGHT)的高级专家。  张民觉和张板桥父子俩有许多差异,但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都植根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土壤之中,在他们的心灵里,同样有一个去不掉的山西情结。  一  作为在海外的岚县儿女,张板桥
期刊
续范亭是我国现代史上一面爱国主义的光辉旗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怀着救国救民、争取祖国富强和民族解放的满腔热忱,以宽厚忠恕的为民意识,从旧式军人成为跟随时代潮流勇进的革命斗士。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赞誉。而在血与火的斗争实践中,续范亭和毛泽东也结下了诚挚的革命情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续范亭写了许多赞颂毛泽东的诗章如《赠毛主席》,在书信里寄给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