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素质教育改革要求转变以往的小学教学模式,让学生能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文从小学语文教与学主客体转变的原因及变化的时代需求作了视频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体客体 教与学 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55-01
传统教学方式及其弊端。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尊师重道的优良品德一直传承到了今天,所以,在中国人的心里认为课堂应该是严肃的、认真的,学生应该毕恭毕敬认真听老师讲课,而老师也不应该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长久以来的思想观念,造就了学生在课堂上只听老师讲课,不主动与老师互动,既便老师犯了知识性的错误也默记在心,而不敢给老师指出。安静的学习环境固然重要,但呆板沉闷的单边课堂氛围,活跃的是教师的独角戏,而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却带给学生们很大的思辨误区,导致学生一味地尊崇教师,缺乏质疑、缺乏发散思维,进而缺乏创新精神。
少年儿童都将老师的话奉为圣旨,认为老师都是对的,也不知道分析老师说的是否存在合理性,对与教师的话盲目听从而学不会独立思考,也不能够自己解决问题,这是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研究的深入,发现传统教育并不能弥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面临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向的转变。
语文教与学即主体与客体的转变,既存在于教师课程教授的内容与方式上,也存在于学生学习主体的转变上。
教师从主变为客,利用改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服务。目前使用的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相应地进行了多次改版。改版整合后的教材越来越贴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一共被分成了八组,再加上一节同学们喜爱的选读课文,构成了学生们喜爱的课程模式。每一单元都有一个学习的主体,或是记叙文,或是议论文,还有同学们感兴趣的寓言故事、古诗词,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老师则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现状为其制定各式各样的学习预案。在每一单元的学习之后,课本上还有《语文园地》这一部分,这里有针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习作练习、小故事、识字练习等丰富的内容,让学生们可以在玩中学,让语文学习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们爱上语文。
学生从客变为主,从“被教育者”成为“教学的参与者。这种教学主客方向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教学主体的转变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師总是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和教学大纲将他们认为学生应该要掌握的知识通过言语的形式输送给在座的所有学生,而不管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听了进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往往压抑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渴望,更可怕的是这种填鸭式教学还非常可能让学生们产生厌学情绪。正所谓教学主体的转变,就是要让学生们从“被教育者”成为“教学的参与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主动参与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学生学好语文,那么必然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的乐趣,进而爱上语文。例如,我们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请同学们为我们介绍一下他们曾经去过的景观,或者他最想去的地方,为大家讲讲他为什么喜欢这里、这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及如果同学们想去,他们能够给出什么样的建议。渐渐地,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同学们的好奇心也被激发出来,老师就可以慢慢引导大家进入学习的主题。当开始学习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鼓励同学为同学们领读课文,并帮助同学们概括该段落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部讨论这篇文章描写的美景到底美在哪里,为了保证学生们真正的参与到教学当中,要保证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当小组长整合完毕小组意见之后,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将这些意见与全班所有的同学分享,组内的其他同学则可以随时补充。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在上课时不只是听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而是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开动了脑筋,兴奋了精神,让学生们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
语文教与学的转变是教育变革的需求,但想要完成这个转变还面临着多方的挑战,如怎样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怎样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及家校等诸多因素,所以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还需继续努力,以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爱上学习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任军叶《西部素质教育》2017(04).
[2]试论如何利用合作学习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姚琳《中国校外教育》2017(19).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体客体 教与学 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55-01
传统教学方式及其弊端。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尊师重道的优良品德一直传承到了今天,所以,在中国人的心里认为课堂应该是严肃的、认真的,学生应该毕恭毕敬认真听老师讲课,而老师也不应该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长久以来的思想观念,造就了学生在课堂上只听老师讲课,不主动与老师互动,既便老师犯了知识性的错误也默记在心,而不敢给老师指出。安静的学习环境固然重要,但呆板沉闷的单边课堂氛围,活跃的是教师的独角戏,而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却带给学生们很大的思辨误区,导致学生一味地尊崇教师,缺乏质疑、缺乏发散思维,进而缺乏创新精神。
少年儿童都将老师的话奉为圣旨,认为老师都是对的,也不知道分析老师说的是否存在合理性,对与教师的话盲目听从而学不会独立思考,也不能够自己解决问题,这是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研究的深入,发现传统教育并不能弥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面临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向的转变。
语文教与学即主体与客体的转变,既存在于教师课程教授的内容与方式上,也存在于学生学习主体的转变上。
教师从主变为客,利用改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服务。目前使用的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相应地进行了多次改版。改版整合后的教材越来越贴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一共被分成了八组,再加上一节同学们喜爱的选读课文,构成了学生们喜爱的课程模式。每一单元都有一个学习的主体,或是记叙文,或是议论文,还有同学们感兴趣的寓言故事、古诗词,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老师则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现状为其制定各式各样的学习预案。在每一单元的学习之后,课本上还有《语文园地》这一部分,这里有针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习作练习、小故事、识字练习等丰富的内容,让学生们可以在玩中学,让语文学习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们爱上语文。
学生从客变为主,从“被教育者”成为“教学的参与者。这种教学主客方向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教学主体的转变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師总是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和教学大纲将他们认为学生应该要掌握的知识通过言语的形式输送给在座的所有学生,而不管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听了进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往往压抑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渴望,更可怕的是这种填鸭式教学还非常可能让学生们产生厌学情绪。正所谓教学主体的转变,就是要让学生们从“被教育者”成为“教学的参与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主动参与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学生学好语文,那么必然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的乐趣,进而爱上语文。例如,我们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请同学们为我们介绍一下他们曾经去过的景观,或者他最想去的地方,为大家讲讲他为什么喜欢这里、这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及如果同学们想去,他们能够给出什么样的建议。渐渐地,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同学们的好奇心也被激发出来,老师就可以慢慢引导大家进入学习的主题。当开始学习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鼓励同学为同学们领读课文,并帮助同学们概括该段落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部讨论这篇文章描写的美景到底美在哪里,为了保证学生们真正的参与到教学当中,要保证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当小组长整合完毕小组意见之后,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将这些意见与全班所有的同学分享,组内的其他同学则可以随时补充。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在上课时不只是听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而是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开动了脑筋,兴奋了精神,让学生们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
语文教与学的转变是教育变革的需求,但想要完成这个转变还面临着多方的挑战,如怎样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怎样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及家校等诸多因素,所以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还需继续努力,以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爱上学习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任军叶《西部素质教育》2017(04).
[2]试论如何利用合作学习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姚琳《中国校外教育》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