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后勤如何既为机关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又能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这是新形势下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本文研究新时期地方政府后勤管理体制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地方政府 后勤管理 体制
地方政府后勤服务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改革后勤机关服务的根本方向就是要着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降低后勤服务成本。当前创新的有效途径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集约化经营。
■一、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机制
成本控制一直是制约后勤企业发展的“牛鼻子”,成本居高不下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当前后勤服务单位的成本控制主要依赖人治,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控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机制,一是要建立市场调查制度,成立调查班子,定期或不定期有针对性调查市场,做到科学定价;二是建立阳光采购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采购信息,实行货比三家,按市场规则选择供货渠道。借鉴德国政府采购的经验,采购应坚持经济、公开公平、自主这三个基本的原则。同时,政府采购部门还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实现互联网上采购,利用互联网发布采购消息、招投标信息和其它有关新闻。美国后勤机关联邦总务署在1999年就在网上提供了80万种在线产品。三是建立采购质量风险制度,在选择供货渠道以后,收取一定的质量风险金,作为供货方信守质量的承诺。四是建立质量监督制度,实行渠道、定价、质量把关,监督管理几个环节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形成一套完善的价格质量控制机制。五是建立结算制度,改变后勤单位与机关之间的经济关系,机关不仅要按后勤单位提供的服务数据和质量来支付服务费用,而且还可以按照合理付费的方式在社会上寻求更优质的服务,达到彻底打破封闭式服务机制,引入竞争机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建立和完善人事管理机制
后勤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没有一套完善的人事管理机制,机关后勤服务的发展就会困难重重。当前我国地方后勤单位的人事管理落后,按资排辈现象十分普遍,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干部选拔标准还没有全面贯彻落实,干部队伍老化,专业管理人才匮乏,需要的人上不来,不需要的人下不去,落后的人事管理,严重地制约后勤服务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符合时代需要的人事管理机制,主要是建立新的“进出”机制,要敢于打破身份局限,打破铁饭碗、铁工资,因事设岗、以岗定人,做到“管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可进可出”,工资可多可少,确保用人机制充满活力。因此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首先要建立末位淘汰制度,一方面让那些工作表现一般、技术不精的员工在激烈的竞争中淘汰;另一方面使在岗员工形成竞争压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其次要建立公开选拔任用和考核机制,要拓宽用人视野,从市场竞争中选拔人才,既要重才更要重德,对选拔上来的干部,要注意加强管理培训和引导,并定期进行跟踪考核,确保他们在各级管理岗位上健康成长;再次,要建立后备人才库,员工队伍的建设既要注意现在,更要放眼未来,要制定后备人才的培训计划,要以世纪眼光,精选后备的人才,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为后勤服务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建立和完善人员岗位责任机制
目前的机关服务中一般只有几页纸的规章制度,对工作责任不够明确,导致遇事推诿的现象较多。应该建立后勤人员责任机制,将后勤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上海市机关服务中心成立之初,只有几页纸的规章制度,去年他们对每一岗位制订了说明书、岗位操作流程图、岗位考核指标以及其它规章制度等,并编成《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服务规范汇编》,形成了一套正规的管理制度,并发到基层职工手中作为行为准则,使各项工作内容细化到岗位,不仅增强了可操作性,还起到了规范行为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各部门细中求精、细中求高,制订了“一人一岗职责表”、“一人一张月工作汇总表”、“一会一空调服务台账”、“一人一本维修台账”等,把工作细化、量化到岗,落实到人。有的服务部门还实行了服务员全天工作分解,形成服务员在某一时期、某一地点的工作内容。大家普遍感到现在岗位责任清晰了,工作内容充实了。
总之,地方政府后勤服务对行政的正常高效运转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后勤管理设备设施日趋现代化,管理活动也日益复杂,对整个后勤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后勤服务业的发展能否跟上管理和服务对象的现代化,归根结底还得看后勤管理。要提高后勤服务管理水平,必然要通过管理创新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达到改善和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樊保田,浅议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J],中国机关后勤,2009(2)
[2]赵庆云,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思路[J],中国机关后勤,2008(3)
[3]高翔,关于全面构建新型机关后勤保障体制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7(11)
(责任编辑:罗亦成)
关键词:地方政府 后勤管理 体制
地方政府后勤服务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改革后勤机关服务的根本方向就是要着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降低后勤服务成本。当前创新的有效途径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集约化经营。
■一、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机制
成本控制一直是制约后勤企业发展的“牛鼻子”,成本居高不下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当前后勤服务单位的成本控制主要依赖人治,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控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机制,一是要建立市场调查制度,成立调查班子,定期或不定期有针对性调查市场,做到科学定价;二是建立阳光采购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采购信息,实行货比三家,按市场规则选择供货渠道。借鉴德国政府采购的经验,采购应坚持经济、公开公平、自主这三个基本的原则。同时,政府采购部门还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实现互联网上采购,利用互联网发布采购消息、招投标信息和其它有关新闻。美国后勤机关联邦总务署在1999年就在网上提供了80万种在线产品。三是建立采购质量风险制度,在选择供货渠道以后,收取一定的质量风险金,作为供货方信守质量的承诺。四是建立质量监督制度,实行渠道、定价、质量把关,监督管理几个环节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形成一套完善的价格质量控制机制。五是建立结算制度,改变后勤单位与机关之间的经济关系,机关不仅要按后勤单位提供的服务数据和质量来支付服务费用,而且还可以按照合理付费的方式在社会上寻求更优质的服务,达到彻底打破封闭式服务机制,引入竞争机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建立和完善人事管理机制
后勤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没有一套完善的人事管理机制,机关后勤服务的发展就会困难重重。当前我国地方后勤单位的人事管理落后,按资排辈现象十分普遍,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干部选拔标准还没有全面贯彻落实,干部队伍老化,专业管理人才匮乏,需要的人上不来,不需要的人下不去,落后的人事管理,严重地制约后勤服务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符合时代需要的人事管理机制,主要是建立新的“进出”机制,要敢于打破身份局限,打破铁饭碗、铁工资,因事设岗、以岗定人,做到“管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可进可出”,工资可多可少,确保用人机制充满活力。因此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首先要建立末位淘汰制度,一方面让那些工作表现一般、技术不精的员工在激烈的竞争中淘汰;另一方面使在岗员工形成竞争压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其次要建立公开选拔任用和考核机制,要拓宽用人视野,从市场竞争中选拔人才,既要重才更要重德,对选拔上来的干部,要注意加强管理培训和引导,并定期进行跟踪考核,确保他们在各级管理岗位上健康成长;再次,要建立后备人才库,员工队伍的建设既要注意现在,更要放眼未来,要制定后备人才的培训计划,要以世纪眼光,精选后备的人才,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为后勤服务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建立和完善人员岗位责任机制
目前的机关服务中一般只有几页纸的规章制度,对工作责任不够明确,导致遇事推诿的现象较多。应该建立后勤人员责任机制,将后勤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上海市机关服务中心成立之初,只有几页纸的规章制度,去年他们对每一岗位制订了说明书、岗位操作流程图、岗位考核指标以及其它规章制度等,并编成《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服务规范汇编》,形成了一套正规的管理制度,并发到基层职工手中作为行为准则,使各项工作内容细化到岗位,不仅增强了可操作性,还起到了规范行为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各部门细中求精、细中求高,制订了“一人一岗职责表”、“一人一张月工作汇总表”、“一会一空调服务台账”、“一人一本维修台账”等,把工作细化、量化到岗,落实到人。有的服务部门还实行了服务员全天工作分解,形成服务员在某一时期、某一地点的工作内容。大家普遍感到现在岗位责任清晰了,工作内容充实了。
总之,地方政府后勤服务对行政的正常高效运转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后勤管理设备设施日趋现代化,管理活动也日益复杂,对整个后勤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后勤服务业的发展能否跟上管理和服务对象的现代化,归根结底还得看后勤管理。要提高后勤服务管理水平,必然要通过管理创新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达到改善和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樊保田,浅议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J],中国机关后勤,2009(2)
[2]赵庆云,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思路[J],中国机关后勤,2008(3)
[3]高翔,关于全面构建新型机关后勤保障体制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7(11)
(责任编辑:罗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