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抗战爆发初期的1938年3月至4月,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在安徽歙县岩寺集中,随即奔赴抗日前线。这一史实为许多人所熟知。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到达岩寺前,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曾在浙江省开化集结并完成组编。烽火岁月中,开化的优秀儿女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说,开化是个好地方。如今,开化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殷切嘱托,着力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城镇。
80年前新四军在这里集结组编
1937年10月,国共就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达成协议。1938年2月至4月间,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在陈毅、张云逸、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粟裕、叶飞等率领下,在浙江省开化集结、组编成新四军一、二、三支队,为奔赴抗日前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专门讨论了南方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等问题。1938年1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军分会副主席陈毅带领部队到皖浙边侦查,认为开化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又处于敌占区后方,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且有坚实的中共组织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曾是方志敏创建的赣东北和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东南分局根据陈毅侦察的情况,将开化确定为新四军江南各支队的集结组编地。
1938年2月中旬,陈毅带领部队从屯溪启程,前往开化。26日,开化各界抗日后援会华埠分会在江西会馆举行欢迎新四军大会。新四军代表陈毅和傅秋涛等率“抗日游击第一支队”的连以上干部应邀出席。华埠镇的群众自发地来参加。陈毅在大会上作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演讲,官兵和群众受到很大的鼓动。华埠镇抗日后援分会暨商会募捐2000多块银洋交给了陈毅所率的部队。
其时,长江以南的十多支红军游击队7000人左右在开化集结,基本完成了新四军一、二、三支队的组编,各支队团、营的建制已基本趋于完善,并进行了整训,为向岩寺集中,东进奔赴抗日前线作了组织、政治、军事、军需等诸方面的准备。
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在开化华埠镇完成组编任务后,3月3日,陈毅、傅秋涛率部离开华埠,进驻开化县城开阳镇。4日,陈毅在县署前门作了《团结全体民众共同抗日》的演讲。开阳镇的1000余民众聆听了陈毅的演说。之后,陈毅带领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机关部分人员于3月7日先期离开开化去皖南。3月10日,张云逸、胡荣率三支队从开化出发赴皖南。4月4日,二支队翻越马金岭去皖南岩寺。
在今日开化县华埠镇新四军集结组编旧址陈列馆前的空地上,有一棵香泡树,它见证了新四军在开化的集结。年届八旬的老人汪有富回忆道:“那一年我7岁,2月的一天,家里突然住进了一些军人,其中一个‘长官’身材魁梧,穿着灰布翻领旧军装,腰系旧皮带,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陈毅。陈毅在我家住了大约半个月,每天早出晚归,经常熬夜办公,还召集官兵们在香泡树下开会,商议事宜。他对老百姓很和善,有一次还抱过我呢,并对我的父母说,‘现在的日子虽然苦,但相信以后会好起来的’。”
李清泉是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成员,事隔多年,对战火纷飞的岁月依然记忆犹新:“一路上,陈毅走到哪里,就把战地服务团带到哪里。到了开化,战地服务团根据陈毅指示,唱歌演戏,写标语,组织演讲,动员各界民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新四军在开化期间,这里的民众在人力、物力以及精神等方面为部队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开化成为部队的宣传鼓动站、中转补给站、集结组编站,为开赴皖南岩寺,东进抗日,作了重要的准备。开化有40多名青年参加了新四军,到岩寺后,这批年轻战士都被编入一支队二团三营。后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牺牲在抗日前线,到新中国成立时,幸存的仅有3人。
作为抗日铁流的汇聚地,山城开化留下了将帅元勋的足迹。1955年授衔授勋的开国将帅中,在开化参加新四军集结组编的共54人,包括陈毅、粟裕、张云逸、叶飞、钟期光、傅秋涛等,后晋衔7人,共计61人。党和国家领导人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彭冲4人,另有地方省部级的高级干部潘启琦、李清泉、李仰岳、王荣光等29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在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有一棵千年银杏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四个成年人合抱才能围住树干。前些年因为周围的土壤破坏严重,古树一度出现萎缩现象。2006年8月,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金星村考察,和在场的村干部說:“这棵古树是村里的象征,是金星村的村宝,要保护好。不仅仅要保护好这棵古树,更重要的是要把这片绿水青山保护好。”
之后,村里开始全力抢救这棵古树。村民们运来500多车黄土,把古树周围的坑全部填平,给古树浇水施肥,灌上了营养液。濒临死亡的千年古树,终于重新焕发了生机。金星村建立了千年银杏公园,既为古树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也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旅游观光的场所。在齐心协力救活古树的过程中,村民们渐渐体会到,只有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美丽经济,才能走上致富路。于是,金星村掀起了村容村貌改造热潮,修路、种树、改公厕、造生态停车场、建民宿,并在这棵茂盛的千年银杏对面建立起“花牵谷”景区游客接待中心。
近年来,金星村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保护生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短短几年间,由全村没有一辆小汽车,发展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村里的游客每天多达两三百人,村民们体会到了在家门口赚钱的幸福。金星村的变迁,是开化县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的一个缩影。目前,开化已创建了钱江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钱江源省级度假区,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生态之路越走越宽。 习近平在金星村调研时,曾信步走进村民刘玉兰家中。刘玉兰以自家院中种植的无花果招待,习近平拿起一只果子,吃了一口,称赞道:“无花果是个好东西,没想到浙江也有。”他还鼓励刘玉兰“可以多种一些”。刘玉兰的儿子周平记下了习近平的话,此后开始从事无花果的种植,慢慢延展到深加工。如今,开化全县的无花果种植面积已近2000亩,小小一颗无花果,成为带动上千农户增收的重要产业。
当年陪同习近平在村里调研的村支书郑初一回忆,习书记说的虽是无花果,关心的却是农村脱贫。习近平曾几番嘱咐当地党员干部:“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把经济搞上去,为群众办实事。”如今的金星村,不仅有无花果等特色农产品,还成为城里人旅游休闲的目的地。年近八旬的刘玉兰老人说:“特别想请总书记回开化看看,再来尝一尝自家种的无花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開化全县自觉践行习总书记的指示,坚持生态立县,一张蓝图绘到底,甩掉了昔日的“欠发达”,实现了今天的绿、富、美。2016年2月23日下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作为10位发言代表中唯一的县委书记,开化县委书记项瑞良向会议汇报了开化县“多规合一”试点推进落实情况。听完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开化围绕规划体系、空间布局、基础数据、技术标准、信息平台和管理机制“六个统一”为目标的改革,“多规合一”试点经验是可行的,值得肯定。当场,项瑞良向总书记发出盛情的邀请:“开化人民想念您,热情地盼望您能回去看看富裕起来的开化父老乡亲。”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开化是个好地方,我还是要回去看看的!代我向基层同志问好,向开化的父老乡亲问好。”
“开化是个好地方”。美丽山水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一旦融合,就会发生令人惊叹的效应,生态环境优势可以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优势,“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红色老区的绿色发展
开化县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是钱塘江源头。独特的地域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远的历史积淀,使开化县的文化内涵具有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开化蕴含着丰厚的红色革命文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化是方志敏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是开婺休中心县委、浙皖特委和开化县委所在地。1935年7月至12月,闽浙赣省委机关也转到开化库坑一带活动。这期间,开化共建立了党支部110个,发展党员513人。全县英勇牺牲367人。开化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红色文化。现如今,开化留有库坑中心县委旧址、中共浙皖特委旧址、中共开婺休中心县委旧址、花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霞山烈士纪念碑等红色遗址。2018年春,新四军集结组编旧址陈列馆业已对公众开放。
与红色文化相得益彰的,是开化的绿色生态文化。开化属浙西中山丘陵区,全境峰峦重叠,山岭连绵,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状态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素有“浙西林海”之称。钱江源头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纯朴的山地民风,孕育出了具有源头特色的森林山水文化、龙顶茶文化、绿色食品文化。
开化县森林面积覆盖率达79.2%,居浙江省首位。位于苏庄镇的古田山,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化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大片的原始森林,优美的生态山水环境,形成了开化特色鲜明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体系。绵延不断的大山森林,奔腾不息的源头活水,驱之不散的高山云雾,让开化这片绿水青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开化位于中国绿茶“金三角”地区,2000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龙顶名茶之乡”。开化龙顶茶香高味醇、久冲耐泡,更具有非同寻常的“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的“三绿”特征。它不仅有饮用价值,还有药用价值、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如果拿只玻璃杯置茶冲泡,只见茶在杯中飘悠起伏,缓缓舒展,茶叶成形后忽而如过江之鲫直插杯底,忽而轻歌曼舞徐徐飘落。屏息细闻,一股清香悠然扑鼻而来,袅袅不绝。“开化龙顶”名茶先后40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博览会、名茶评比会金奖,批量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近40余年的发展,龙顶茶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今天,开化的绿色食品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早在1929年西湖国际博览会上,开化香菇就获得一等奖,是当时开化县的主要出口产品。20世纪80年代,开化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开化相继被命名为“中国金针菇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现如今,何田清水鱼、开化青蛳、石蛙(鸡)、石斑鱼、蟠姜、山茶油、野葛粉等种类繁多的绿色食品,催生出一家家绿色食品专营店、特色山货店,吸引着各方来客。而蟠桃山特产蟠姜更是入选了《中国医学大辞典》。
值得一提的是,开化还是“中国根雕艺术之乡”。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化根雕艺术产业迅猛发展,已逐渐形成钱江源头特色文化产业。近年来,开化根雕有百余件作品在浙江省内和全国获奖。反映革命战争年代各个时期重大战役和重要人物的大型组合根雕《峥嵘岁月》,在建党80周年庆典之际被送至嘉兴南湖“中共一大革命纪念馆”展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
目前,全县已拥有数十家的根雕企业,有数千人从事根雕文化产业,还有一支以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徐谷青为代表的根雕艺术创作队伍。以根雕为主题的5A级旅游景区“根宫佛国”就是由艺术家们铸就的神秘艺术殿堂。世界根雕看中国,中国根雕看开化。如今,开化年加工根艺作品30余万件(套),产品畅销海内外,实现了自然资源优势到特色文化产业优势的转化升级。
物换星移,红色老区已然发展为今日的富饶城镇。今天,开化人民正承接着先辈们在战争烽火岁月中的拼搏奋斗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我们相信,开化的明天会更好!
80年前新四军在这里集结组编
1937年10月,国共就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达成协议。1938年2月至4月间,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在陈毅、张云逸、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粟裕、叶飞等率领下,在浙江省开化集结、组编成新四军一、二、三支队,为奔赴抗日前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专门讨论了南方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等问题。1938年1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军分会副主席陈毅带领部队到皖浙边侦查,认为开化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又处于敌占区后方,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且有坚实的中共组织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曾是方志敏创建的赣东北和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东南分局根据陈毅侦察的情况,将开化确定为新四军江南各支队的集结组编地。
1938年2月中旬,陈毅带领部队从屯溪启程,前往开化。26日,开化各界抗日后援会华埠分会在江西会馆举行欢迎新四军大会。新四军代表陈毅和傅秋涛等率“抗日游击第一支队”的连以上干部应邀出席。华埠镇的群众自发地来参加。陈毅在大会上作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演讲,官兵和群众受到很大的鼓动。华埠镇抗日后援分会暨商会募捐2000多块银洋交给了陈毅所率的部队。
其时,长江以南的十多支红军游击队7000人左右在开化集结,基本完成了新四军一、二、三支队的组编,各支队团、营的建制已基本趋于完善,并进行了整训,为向岩寺集中,东进奔赴抗日前线作了组织、政治、军事、军需等诸方面的准备。
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在开化华埠镇完成组编任务后,3月3日,陈毅、傅秋涛率部离开华埠,进驻开化县城开阳镇。4日,陈毅在县署前门作了《团结全体民众共同抗日》的演讲。开阳镇的1000余民众聆听了陈毅的演说。之后,陈毅带领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机关部分人员于3月7日先期离开开化去皖南。3月10日,张云逸、胡荣率三支队从开化出发赴皖南。4月4日,二支队翻越马金岭去皖南岩寺。
在今日开化县华埠镇新四军集结组编旧址陈列馆前的空地上,有一棵香泡树,它见证了新四军在开化的集结。年届八旬的老人汪有富回忆道:“那一年我7岁,2月的一天,家里突然住进了一些军人,其中一个‘长官’身材魁梧,穿着灰布翻领旧军装,腰系旧皮带,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陈毅。陈毅在我家住了大约半个月,每天早出晚归,经常熬夜办公,还召集官兵们在香泡树下开会,商议事宜。他对老百姓很和善,有一次还抱过我呢,并对我的父母说,‘现在的日子虽然苦,但相信以后会好起来的’。”
李清泉是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成员,事隔多年,对战火纷飞的岁月依然记忆犹新:“一路上,陈毅走到哪里,就把战地服务团带到哪里。到了开化,战地服务团根据陈毅指示,唱歌演戏,写标语,组织演讲,动员各界民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新四军在开化期间,这里的民众在人力、物力以及精神等方面为部队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开化成为部队的宣传鼓动站、中转补给站、集结组编站,为开赴皖南岩寺,东进抗日,作了重要的准备。开化有40多名青年参加了新四军,到岩寺后,这批年轻战士都被编入一支队二团三营。后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牺牲在抗日前线,到新中国成立时,幸存的仅有3人。
作为抗日铁流的汇聚地,山城开化留下了将帅元勋的足迹。1955年授衔授勋的开国将帅中,在开化参加新四军集结组编的共54人,包括陈毅、粟裕、张云逸、叶飞、钟期光、傅秋涛等,后晋衔7人,共计61人。党和国家领导人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彭冲4人,另有地方省部级的高级干部潘启琦、李清泉、李仰岳、王荣光等29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在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有一棵千年银杏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四个成年人合抱才能围住树干。前些年因为周围的土壤破坏严重,古树一度出现萎缩现象。2006年8月,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金星村考察,和在场的村干部說:“这棵古树是村里的象征,是金星村的村宝,要保护好。不仅仅要保护好这棵古树,更重要的是要把这片绿水青山保护好。”
之后,村里开始全力抢救这棵古树。村民们运来500多车黄土,把古树周围的坑全部填平,给古树浇水施肥,灌上了营养液。濒临死亡的千年古树,终于重新焕发了生机。金星村建立了千年银杏公园,既为古树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也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旅游观光的场所。在齐心协力救活古树的过程中,村民们渐渐体会到,只有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美丽经济,才能走上致富路。于是,金星村掀起了村容村貌改造热潮,修路、种树、改公厕、造生态停车场、建民宿,并在这棵茂盛的千年银杏对面建立起“花牵谷”景区游客接待中心。
近年来,金星村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保护生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短短几年间,由全村没有一辆小汽车,发展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村里的游客每天多达两三百人,村民们体会到了在家门口赚钱的幸福。金星村的变迁,是开化县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的一个缩影。目前,开化已创建了钱江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钱江源省级度假区,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生态之路越走越宽。 习近平在金星村调研时,曾信步走进村民刘玉兰家中。刘玉兰以自家院中种植的无花果招待,习近平拿起一只果子,吃了一口,称赞道:“无花果是个好东西,没想到浙江也有。”他还鼓励刘玉兰“可以多种一些”。刘玉兰的儿子周平记下了习近平的话,此后开始从事无花果的种植,慢慢延展到深加工。如今,开化全县的无花果种植面积已近2000亩,小小一颗无花果,成为带动上千农户增收的重要产业。
当年陪同习近平在村里调研的村支书郑初一回忆,习书记说的虽是无花果,关心的却是农村脱贫。习近平曾几番嘱咐当地党员干部:“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把经济搞上去,为群众办实事。”如今的金星村,不仅有无花果等特色农产品,还成为城里人旅游休闲的目的地。年近八旬的刘玉兰老人说:“特别想请总书记回开化看看,再来尝一尝自家种的无花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開化全县自觉践行习总书记的指示,坚持生态立县,一张蓝图绘到底,甩掉了昔日的“欠发达”,实现了今天的绿、富、美。2016年2月23日下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作为10位发言代表中唯一的县委书记,开化县委书记项瑞良向会议汇报了开化县“多规合一”试点推进落实情况。听完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开化围绕规划体系、空间布局、基础数据、技术标准、信息平台和管理机制“六个统一”为目标的改革,“多规合一”试点经验是可行的,值得肯定。当场,项瑞良向总书记发出盛情的邀请:“开化人民想念您,热情地盼望您能回去看看富裕起来的开化父老乡亲。”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开化是个好地方,我还是要回去看看的!代我向基层同志问好,向开化的父老乡亲问好。”
“开化是个好地方”。美丽山水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一旦融合,就会发生令人惊叹的效应,生态环境优势可以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优势,“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红色老区的绿色发展
开化县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是钱塘江源头。独特的地域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远的历史积淀,使开化县的文化内涵具有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开化蕴含着丰厚的红色革命文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化是方志敏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是开婺休中心县委、浙皖特委和开化县委所在地。1935年7月至12月,闽浙赣省委机关也转到开化库坑一带活动。这期间,开化共建立了党支部110个,发展党员513人。全县英勇牺牲367人。开化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红色文化。现如今,开化留有库坑中心县委旧址、中共浙皖特委旧址、中共开婺休中心县委旧址、花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霞山烈士纪念碑等红色遗址。2018年春,新四军集结组编旧址陈列馆业已对公众开放。
与红色文化相得益彰的,是开化的绿色生态文化。开化属浙西中山丘陵区,全境峰峦重叠,山岭连绵,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状态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素有“浙西林海”之称。钱江源头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纯朴的山地民风,孕育出了具有源头特色的森林山水文化、龙顶茶文化、绿色食品文化。
开化县森林面积覆盖率达79.2%,居浙江省首位。位于苏庄镇的古田山,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化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大片的原始森林,优美的生态山水环境,形成了开化特色鲜明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体系。绵延不断的大山森林,奔腾不息的源头活水,驱之不散的高山云雾,让开化这片绿水青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开化位于中国绿茶“金三角”地区,2000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龙顶名茶之乡”。开化龙顶茶香高味醇、久冲耐泡,更具有非同寻常的“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的“三绿”特征。它不仅有饮用价值,还有药用价值、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如果拿只玻璃杯置茶冲泡,只见茶在杯中飘悠起伏,缓缓舒展,茶叶成形后忽而如过江之鲫直插杯底,忽而轻歌曼舞徐徐飘落。屏息细闻,一股清香悠然扑鼻而来,袅袅不绝。“开化龙顶”名茶先后40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博览会、名茶评比会金奖,批量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近40余年的发展,龙顶茶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今天,开化的绿色食品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早在1929年西湖国际博览会上,开化香菇就获得一等奖,是当时开化县的主要出口产品。20世纪80年代,开化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开化相继被命名为“中国金针菇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现如今,何田清水鱼、开化青蛳、石蛙(鸡)、石斑鱼、蟠姜、山茶油、野葛粉等种类繁多的绿色食品,催生出一家家绿色食品专营店、特色山货店,吸引着各方来客。而蟠桃山特产蟠姜更是入选了《中国医学大辞典》。
值得一提的是,开化还是“中国根雕艺术之乡”。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化根雕艺术产业迅猛发展,已逐渐形成钱江源头特色文化产业。近年来,开化根雕有百余件作品在浙江省内和全国获奖。反映革命战争年代各个时期重大战役和重要人物的大型组合根雕《峥嵘岁月》,在建党80周年庆典之际被送至嘉兴南湖“中共一大革命纪念馆”展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参观者。
目前,全县已拥有数十家的根雕企业,有数千人从事根雕文化产业,还有一支以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徐谷青为代表的根雕艺术创作队伍。以根雕为主题的5A级旅游景区“根宫佛国”就是由艺术家们铸就的神秘艺术殿堂。世界根雕看中国,中国根雕看开化。如今,开化年加工根艺作品30余万件(套),产品畅销海内外,实现了自然资源优势到特色文化产业优势的转化升级。
物换星移,红色老区已然发展为今日的富饶城镇。今天,开化人民正承接着先辈们在战争烽火岁月中的拼搏奋斗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我们相信,开化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