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语文作业负担繁重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大量的作业,老师每天“埋头苦干”,苦不堪言;学生面对如此繁重的负担,会产生一种厌烦、畏难和排斥等情绪,对语文兴趣索然。
《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定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本人认为,首先要从语文作业下手,为老师“减负”,为学生“减负”。现从以下几方面对语文作业创新谈几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语文作业的范围是无限大的
作业,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延伸,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一种加强与巩固,
所以作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传统的作业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的范围,是对课堂知识点的机械重复,缺少创新,导致学生缺乏热情与兴趣,往往以应付态度草草了事。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体现语文的广阔性,要使作业源于课堂、宽于课堂、高于课堂,使学生得到基础性的积累、知识点的巩固、求知欲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在诗歌课堂教学后,给学生的作业往往先是背诵,然后默写,以达到“积累”的目标,以应付考试考查。学生于是一阵死记硬背,只求过关,形成短时记忆,考试前再“临时抱佛脚”式的突击一下,就算完成了对于诗歌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根本没有吸收到诗歌文化的精粹,没有得到诗歌情感意蕴的熏陶,怎能激发起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与追求呢?此时,我们就要将作业的范围“无限化”,打破局限,不是为了背诵而背诵,更不是为了默写而默写,而是让学生走进诗歌、走近作者,品味语言、赏析妙点、体悟情感、尝试创作。在这样一系列的探究实践中,何愁学生不去背诵、不会默写呢?相信经过这样的作业训练,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兴趣会提升,信心会大增,从而真正提高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
二、语文作业的形式是无限定的
语文作业,在学生的印象中就是抄写默写、阅读训练、作文日记等,要么感觉非常无聊,要么感觉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作业是“想说爱你并不容易”,只能被动地、无奈地在交差。《初中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指出:在教学中要把语文课程看做是有待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开发的学习资源;要强调学生自主的、多样的、充分的语文实践,把听、说、读、写、思的权利还给学生;要认识到语文实践是丰富、复杂而又开放的。因此,语文作业的形式应该是所有学科中最具形式多样化特点的。
在阅读教学中,预习作业可以以朗读默读、复述内容、交流阅读心得等口头作业为主,学生在对文本进行不同形式的读与说的过程中,会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对于需要积累与记忆的内容,可以将纯粹的抄写与练字、摘抄等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加入个性化元素,选择自己最热衷、最有效的方式完成,在无形中激发学生作业的热情与兴致。在涉及到某些自然景象、传统文化等课文的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考察、采访、撰写心得切身感悟,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思能力与交际交往能力。
有时候,语文作业还可以是即时生成的。例如,在教学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在怎样评判菲利普夫妇的人性方面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学生认为绝对应该批判与讽刺,另一部分学生认为他们也有值得同情与理解的一面。此时此刻,笔者就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思维碰撞,并布置作业,要求进行“证据采集”与“观点陈述”,经过合作讨论之后进行现场辩论。这样的作业使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进入了更深的层次,无形中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与思辨能力。
三、语文作业的内容是无穷尽的
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洪宗礼老先生说:“语文作为一门课程,一门学科,其目标就不仅是单一地掌握语言文字工具;语文教学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主要是借助一篇篇课文载体,来渗透深邃的思想。”因此,语文作业的内容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将文本中的深邃思想与真善美潜移默化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很多人将语文当成了一种信仰,将语文教学当做毕生追求的崇高事业。每一篇课文都充满着哲理智慧和人文关怀,散发出沁人幽香,它能够净化心灵、激励意志;每一堂语文课,不仅是掌握语言文字的工具,还是对人的思想心灵的洗礼与滋养,能够培养学生“三观”,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对于学生来说,一篇体会感悟就是一份作业,一次课堂交流就是一份作业,一次文化熏陶就是一份作业,一次道德提升就是一份作业。语文作业的内容,只要教师用心挖掘,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语文作业的评价是无固定的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对于学生语文作业的评价也应该打破传统单一刻板的模式,既解放教师自己,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因培养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形式的评价机制。针对识字写字能力培养,可以从批改抄写默写的枯燥中解脱出来,进行小组互评、选拔、班级展示等,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兴趣与信心。在阅读能力的训练中,可采取定时定点进行检测,教师即时批改反馈,做好成绩记载,一周或一月进行汇总公布,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形成激烈的竞争意识。在写作能力培养中,作文批改耗时费力,效果却不甚明显。如果将教师面批与学生互批交叉进行,教师的工作量就大大地减轻。同时,定期展示学生的佳作,无形中会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写作热情自然无限攀升。
当然,语文作业的设计本身也是没有任何定式的,以上只是笔者一些粗浅的尝试。总之,只要能够遵循教学规律,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最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业就是有效的、成功的作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创新和探索,将语文作业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为学生“减负”,为自己“减负”,最终品尝到语文教学的幸福。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中学(215156)
《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定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本人认为,首先要从语文作业下手,为老师“减负”,为学生“减负”。现从以下几方面对语文作业创新谈几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语文作业的范围是无限大的
作业,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延伸,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一种加强与巩固,
所以作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传统的作业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的范围,是对课堂知识点的机械重复,缺少创新,导致学生缺乏热情与兴趣,往往以应付态度草草了事。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们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体现语文的广阔性,要使作业源于课堂、宽于课堂、高于课堂,使学生得到基础性的积累、知识点的巩固、求知欲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在诗歌课堂教学后,给学生的作业往往先是背诵,然后默写,以达到“积累”的目标,以应付考试考查。学生于是一阵死记硬背,只求过关,形成短时记忆,考试前再“临时抱佛脚”式的突击一下,就算完成了对于诗歌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根本没有吸收到诗歌文化的精粹,没有得到诗歌情感意蕴的熏陶,怎能激发起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与追求呢?此时,我们就要将作业的范围“无限化”,打破局限,不是为了背诵而背诵,更不是为了默写而默写,而是让学生走进诗歌、走近作者,品味语言、赏析妙点、体悟情感、尝试创作。在这样一系列的探究实践中,何愁学生不去背诵、不会默写呢?相信经过这样的作业训练,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兴趣会提升,信心会大增,从而真正提高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
二、语文作业的形式是无限定的
语文作业,在学生的印象中就是抄写默写、阅读训练、作文日记等,要么感觉非常无聊,要么感觉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作业是“想说爱你并不容易”,只能被动地、无奈地在交差。《初中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指出:在教学中要把语文课程看做是有待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开发的学习资源;要强调学生自主的、多样的、充分的语文实践,把听、说、读、写、思的权利还给学生;要认识到语文实践是丰富、复杂而又开放的。因此,语文作业的形式应该是所有学科中最具形式多样化特点的。
在阅读教学中,预习作业可以以朗读默读、复述内容、交流阅读心得等口头作业为主,学生在对文本进行不同形式的读与说的过程中,会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对于需要积累与记忆的内容,可以将纯粹的抄写与练字、摘抄等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加入个性化元素,选择自己最热衷、最有效的方式完成,在无形中激发学生作业的热情与兴致。在涉及到某些自然景象、传统文化等课文的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考察、采访、撰写心得切身感悟,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思能力与交际交往能力。
有时候,语文作业还可以是即时生成的。例如,在教学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在怎样评判菲利普夫妇的人性方面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学生认为绝对应该批判与讽刺,另一部分学生认为他们也有值得同情与理解的一面。此时此刻,笔者就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思维碰撞,并布置作业,要求进行“证据采集”与“观点陈述”,经过合作讨论之后进行现场辩论。这样的作业使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进入了更深的层次,无形中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与思辨能力。
三、语文作业的内容是无穷尽的
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洪宗礼老先生说:“语文作为一门课程,一门学科,其目标就不仅是单一地掌握语言文字工具;语文教学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主要是借助一篇篇课文载体,来渗透深邃的思想。”因此,语文作业的内容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将文本中的深邃思想与真善美潜移默化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很多人将语文当成了一种信仰,将语文教学当做毕生追求的崇高事业。每一篇课文都充满着哲理智慧和人文关怀,散发出沁人幽香,它能够净化心灵、激励意志;每一堂语文课,不仅是掌握语言文字的工具,还是对人的思想心灵的洗礼与滋养,能够培养学生“三观”,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对于学生来说,一篇体会感悟就是一份作业,一次课堂交流就是一份作业,一次文化熏陶就是一份作业,一次道德提升就是一份作业。语文作业的内容,只要教师用心挖掘,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语文作业的评价是无固定的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对于学生语文作业的评价也应该打破传统单一刻板的模式,既解放教师自己,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因培养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形式的评价机制。针对识字写字能力培养,可以从批改抄写默写的枯燥中解脱出来,进行小组互评、选拔、班级展示等,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兴趣与信心。在阅读能力的训练中,可采取定时定点进行检测,教师即时批改反馈,做好成绩记载,一周或一月进行汇总公布,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形成激烈的竞争意识。在写作能力培养中,作文批改耗时费力,效果却不甚明显。如果将教师面批与学生互批交叉进行,教师的工作量就大大地减轻。同时,定期展示学生的佳作,无形中会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写作热情自然无限攀升。
当然,语文作业的设计本身也是没有任何定式的,以上只是笔者一些粗浅的尝试。总之,只要能够遵循教学规律,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最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业就是有效的、成功的作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创新和探索,将语文作业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为学生“减负”,为自己“减负”,最终品尝到语文教学的幸福。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中学(215156)